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武治民如此,其實管理亦如此,要善於調節,有緊有松

文武治民如此,其實管理亦如此,要善於調節,有緊有松

魏惠王信以為真,不由心中一喜,不無誇耀地說:"我們魏國雖然很小,尚有光澤奪目、能照耀十二輛車子那麼遠、直徑一寸以上的夜明珠十顆。像您的齊國這樣一個擁有一萬輛戰車的泱泱大國,難道真的沒有寶貝嗎?"

齊威王自豪地說:"有,當然有不過,我所珍愛的寶貝與您的不一樣......"

魏惠王不解地問:"大王,快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齊威王扳著指頭,如數家珍似的說:"在齊國高級官員中,有位大臣叫檁子,我派他鎮守南部邊城,結果固若金湯,楚國不敢侵犯南境,雄威所至,泗水流域的十二個小國的國君,都來齊國朝見。我有位大臣,派他把守高唐,則堅如磐石,趙國不敢來掠奪我國西境,就連趙國的漁人也不到東邊的黃河裡去捕魚。

"我又有一位大臣,名叫黔夫,派他去鎮守邊陲徐州,嚇得燕國人就在北門祭祀祈禱,越國人也在西門祭祀祈禱,懇求神靈保佑他們,最後有七千餘家百姓歸順了齊國。我還有一位叫種首的大臣,派他在國內緝捕盜賊,負責維持社會治安,使盜賊聞風喪膽,國內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民安居樂業。我這四位大臣的『光輝『能照耀千里,豈止是僅僅照亮十二輛車子之遠呢?"

齊威王視人才為寶的一番話贏得了眾人的喝彩,掌聲迭起......

魏惠王只覺得臉火辣辣的,深感見地短淺,沉思半晌,挑釁地說:"大王視人才為寶的見解,我自是佩服,但七雄中最先以才為寶者是我先祖文侯,他任李悝為相,著《法經》,任吳起為將,拔秦,擊五城。誰能與之比肩?"

話音剛落,見齊威王有慍色,立於右側的相國鄒忌羽扇急搖,目光逼人,立於左側的大將田忌手按利劍,怒目而視......魏惠王本想再辯,見此情景,只好忍氣吞聲,不敢再與齊威王比"寶"了。

哲理點撥:視人才為寶的齊威王確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君主,然而歷代統治者卻往往重物而不重人,千方百計搜羅寶物,把忠臣良將置於無用之地,甚至加以迫害,結果相繼亡國,為天下人所恥笑。當然,不同時代,人才的標準自然不盡相同,然而人才是國家之寶,恐怕是千古一理吧?

孟子教育公孫丑

春秋戰國時期,魯平公聽說孟子的學生樂正子是個賢德又有才能的人,有意授予他官職,請他幫助治理國家。

孟子聽說後,非常高興。

孟子的另一個學生公孫丑不以為然,認為這事太平常,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的。

他問孟子:"魯平公請樂正子去幫他治理國家,是因為樂正子很堅強嗎?"

孟子說:"不是。"

"那是他很聰明很有主意嗎?"

"也不是。"

"那是他見識廣嗎?"

孟子答道:"也不是。"

"那他憑什麼本領去治理好魯國呢?"

孟子說:"樂正子的最大優點是善於聽取好的意見,並能及時採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

"能夠聽取好的意見就能治理國家嗎?"

孟子看著公孫丑很不服氣的樣子,想好好地教育教育他,說道:"你知道治理國家最為重要的是什麼嗎?最重要的就是善於聽取好的意見,聽取來自各方面的意見才不致閉塞,這樣治理天下,是能遊刃有餘的,更何況治理小小的魯國呢?

"如果不善於聽取好的建議,總是排斥他人,自以為是,那就總會說:『呵呵,我早都知道『,這傲慢的聲音和臉色就會把別人拒於千里之外,有才能的人止於千里之外不來,他們的好建議也就聽不到,時間長了你就會變成孤家寡人,那些阿諛奉承、專好撥弄是非之人就會包圍你。

"同那些挑撥是非、阿諛奉承之徒在一起,要想把國家治理好,能做得到嗎?"

公孫丑聽完後,面帶愧色,再也沒說什麼。

哲理點撥: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提出意見的深度也就不一樣。只有善於採納不同的意見,借鑒別人的智慧,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趙雲拒賞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紛爭,各據一地。

當時的一位代表人物劉備盤踞荊州,養精蓄銳,後來聽了軍師龐統的話揮師西川。

一年以後就把西川攻下了,劉備心裡非常高興。

這天,劉備上殿,將手下所有文官武將全部陞官封賞,君臣一片歡喜。可是他又覺得這些賞賜還不足以表達眾將的功勞,於是就說:"孤欲把城中有名的大宅分賞給眾將,爾等以為如何?"

眾謀士、武將都覺得這個賞賜很合理,齊聲答道:"謝主公賞賜!"

劉備看到眾人都同意,就準備擬令,這時候突然有一位武將出殿對劉備說道:"末將以為不可,還請主公收回成命!"

劉備定眼一看,原來是虎威將軍趙雲,便問:"子龍有什麼見解,不妨說出來。"

趙雲便說:"益州人民屢遭戰火,主公剛得到西川,民心還沒有穩定,今當把民宅歸還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民心方服,不可奪掉他們的財產作為私賞,還請主公明察!"

劉備聽到趙雲的話以後,非常高興,說:"子龍不但一身是膽,而且還能夠體諒百姓的困難。孤錯了,好,現在就把民宅歸還給百姓。"

哲理點撥:領導者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為百姓作貢獻,那是當應該做的。

一張一弛

有一天,子貢去參觀臘祭。孔子對子貢說:"你看,鄉親們在參加臘祭時,很快樂,有的人喝得大醉,簡直瘋狂極了。你覺得這樣高興嗎?"

子貢回答孔子說:"一個國家的人都像瘋了一樣,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高興!"

聽了子貢的回答,孔子知道他並沒有真正理解臘祭的意義,就對他講述起來。孔子說:"老百姓辛苦一年了,到了冬天收穫以後,在舉行這樣的祭祀儀式時,人們狂飲,甚至喝得酩酊大醉,實際上是報答他們一年的辛苦。同時,辛苦一年,總算獲得了豐收,通過臘祭這種形式,大家放鬆自己,進行狂歡,也是由於君主的恩澤。所以這樣的意義是很大的。這是你子貢不知道的。"

接下來,孔子又講了如何使用民力的問題。以弓來比喻,弓如果一直張著。慢慢就會沒有力道了,比喻老百姓如果一直勞苦而得不到休息,民力不再能夠恢復,這樣是沒有好處的,就是讓周文王、武王來領導,也不可能弄得好。

反過來,如果弓一直落著而不張開來。弓就不能發揮它應有的功用,比喻老百姓一直休息而不去辛勤的勞作,就會懶惰,果真如此,文武兩王也是沒有辦法的。老百姓的勞逸結合,就像弓的一張一弛,這就是文武治民的辦法。

哲理點撥:文武治民如此,其實管理亦如此,要善於調節,有緊有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對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孫夫人為何沒能說服趙雲放她帶阿斗回東吳探母?

TAG:對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