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韋貴妃墓:天情簡素 稟性矜莊

韋貴妃墓:天情簡素 稟性矜莊

韋貴妃(597年~665年),名珪,京兆杜陵縣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李孟姜的生母。麟德二年,她陪同高宗到泰山封禪,在經過洛陽的時候,病逝於河南敦行里,享年69歲。

韋貴妃一生歷經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五位帝王。承受過丈夫被殺的慘痛,受到過家眷籍沒的羞辱,再嫁給李世民之後,竟然可以成為貴妃,可見唐太宗對她的情誼深厚。韋貴妃的陵墓與唐太宗的昭陵一溝之隔,乃昭陵陪葬墓中規格最高者。

韋貴妃墓依山為陵,高居在冶姑嶺之巔,神道隨山就勢,逐級抬升。石虎和石羊成對而立,從南向北一共有三對,姿勢和體型各不相同。除了第二對石虎頭部殘缺以外,其他的石刻均保存完好。

靠近神道的盡頭,一塊石碑矗立在道路正中,體型不大,約兩米高。螭形碑首,龜形碑座,中間有圭狀的碑額。可惜碑文早已磨滅,看不到任何字跡,成為名符其實的「無字碑」了!

在墓葬的入口處,兩件石柱東西相對,上半部分均已殘缺,下半部分呈八棱形,底座為覆盆式。站在這裡向下望去,神道全景盡收眼底,遠處的長樂公主墓和城陽公主墓也清晰可辨。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這裡是新城公主的陵墓,直到1990年9月考古工作者挖掘了這座的陵墓,出土《大唐太宗文皇帝故貴妃紀國太妃之銘》,詳細記載了韋貴妃的生平事迹,才確定這裡埋葬的是韋貴妃。

陵墓的地下部分,由墓道、過洞、天井、壁龕、前甬道、前室、後甬道、後室組成,全長約50米。這裡曾經出土72幅壁畫,分布於墓道、甬道和墓室的牆壁上,內容包括四神、門吏、儀衛、列戟、侍者等內容。但是,這些壁畫全部被揭去,收藏在昭陵博物館中,這裡的壁畫均為複製品——

在這些出土的壁畫中,最著名的要數《給使圖》和《備馬圖》,可惜墓道中的複製品已經難以辨識。穿過低矮的石門,進入墓葬的前室,這裡的空間廓然開朗,牆上的壁畫也清晰可辨。但是,西北角上巨大的盜洞,讓人心中一涼。

在隨後的甬道兩側,精美的《伎樂圖》呈現在眼前。東壁為舞伎、磬伎、箜篌伎、篳篥伎、豎笛伎;西壁為舞伎、琴伎、排簫伎、箏伎、嘯伎。畫中女伎的姿態、髮髻、服裝等基本相同,好似盛大樂舞的一個瞬間。

在墓葬的後室中,不僅安放著巨大的石槨,而且東側的牆壁上,繪製著一幅奇特的壁畫:北半部分的正中,描繪一位坐在胡床上的男子,有人認為他是唐太宗的形象;南半部分的正中,描繪著一位端莊直立的女子,有人認為她就是韋貴妃的形象。這幅壁畫反應了唐太宗與韋貴妃夫妻和睦的美好畫面!

在韋貴妃墓中,曾經出土174件文物,以各類陶俑為主,包括男立俑、女立俑、騎馬俑、鎮墓獸、天王俑等。其中,一件貼金彩繪雙頭鎮墓獸屬稀世之物,成為昭陵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中拍客 的精彩文章:

藍田猿人遺址:陝西歷史從這裡開始
高墳累累 巨冢綿綿:尋訪洛陽東漢南兆域帝王陵

TAG:關中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