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空軍這條新聞最重要的只有兩個字

空軍這條新聞最重要的只有兩個字

作者:李岩

這幾天,三代半戰機蘇-35巡航南海。

2月7日,軍事專家傅前哨曾向媒體透露:「蘇-35的作戰能力比蘇-27更高,震懾作用會更大。未來當中國最先進戰機殲-20對南海巡航時,震懾力更大。」

兩天後,殲-20來了。

2月9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發布消息,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重要一步。

有無「作戰」二字,區別在哪裡?

GIF

兩次「列裝」意義不同

先補充一個背景,殲-20從2011年首飛到這次列裝作戰部隊,僅僅用了7年。而與殲-20同等級的美國F-22和F-35、俄羅斯蘇-57卻花了十幾年。

再來說這短短四個月,殲-20發生了什麼?

2017年9月28日,國防部記者會上,發言人吳謙的原話是這樣說的:「目前,殲-20飛機已經列裝部隊,試驗試飛正在按計劃推進。」

列裝後的試驗試飛,不同於原型機試飛。

作為我空軍「跨代」的新式戰鬥機,殲-20需要大量的試訓演練,來鑽透與以往三代機和三代半戰機截然不同的新性能、戰術與戰法。反觀世界第一種四代機——美國F-22隱身戰機,在本世紀初同樣列裝時,也經過了先列裝部隊實訓再列裝作戰部隊形成戰力的標準流程。

去年的央視報道透露,這款具有極強的隱身作戰能力和態勢感知能力的戰鬥機在試訓中心演練了多種「隱形進攻,打破節點」的戰法,表現良好。空軍某中心主任張昊表示:「殲-20作為『踹門』的典型進攻武器,裝備部隊以來,不論在平台的穩定性、隱身性,還是火控支持性能表現均良好」。

由此可知,此前列裝殲-20的部隊為空軍某中心單位,該單位負責殲-20的試訓飛行訓練與研究,並不直接執行常規戰備值班任務。

殲-20參加朱日和閱兵

今年1月,就在中國空軍發言人透露殲-20列裝作戰部隊之前,網友從中國空軍網的一篇文章發現,「殲-20開展超視距空戰等科目訓練」,在外界看來,這句話等同於對外宣布:國產四代隱形戰機殲-20可以進行戰備值班。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官方正式宣布。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世界上能夠研製第四代戰鬥機的國家屈指可數: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中國空軍的第四代戰鬥機殲 -20 正式列裝作戰部隊,絕對是一個重大的事件。

列裝作戰部隊,一般意味著兩個事情:形成作戰能力並開始進行戰備值班;即將或已經開始進行批量生產。不過,關於產量,有專家指出作為一款性能、價格雙高的四代機,不太可能大規模裝備。「財大氣粗」、技術先進的美國目前裝備的F-22數量實際也沒超過200架。這不但和四代機的成本有關,同樣和其作戰方法、作戰任務相關。

殲-20「踹門」,殲-16「幹活」

那麼,形成戰力的殲-20將怎麼用?在很多專家的解讀中,「踹門」是一個高頻出現的比喻。

美國作為首個裝備四代機的國家,曾模擬過「跨代」對決:F-22vsF-15,這場比武的成績超過了100:0,F-22完勝。而後者實際上同樣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戰機之一。

「它可以帶動中國空軍進攻能力的巨大變化」,軍事專家杜文龍曾這樣總結殲-20的入列:之前我們的各種殲擊機、殲擊轟炸機不隱身,對方雷達在遠區域就可以對它偵察預警和發現,打擊突然性勢必降低。而傳統的防空預警體系無法發現殲-20,即使發現也來不及攔截。

三代機跨向四代機,實際上依託著三個核心性能:隱身性能,超視距作戰能力,高機動、高速度兼備。

作為標準的四代機,殲-20無疑具備了上述特質。依託這些特質,政知君模擬了一個經典的作戰場景。

第一個場景,我空軍需對敵方地面或海上重要目標進行摧毀,殲-20擔負的任務即為「踹門」。

現代空戰中,其實很少再出現「1vs1」式的單機格鬥,不論制空還是對地攻擊,均會由多機編隊一同執行。這個典型場景中,殲-20的夥伴是殲-16。

所謂「踹門」,指由殲-20先行為後續的殲-16清理路障。在第一波次的打擊中,依靠殲-20隱身、不易被發現的特點,「點射」掉對方的雷達、防空系統、指揮塔台、機場等目標,讓其防空反制力量「致盲」。隨後而至的殲-16便可如入無人之境,對地面目標進行大面積損毀。軍事專家房兵曾開玩笑道:「殲-20在把對方的雷達、防空體系摧毀後基本就可以回去洗洗睡了,後面的臟活累活都交給殲-16。」

「踹門」交由殲-20不難理解,可為什麼他的夥伴要選擇殲-16呢?

想要和殲-20編隊搭配,沒有兩手絕活還真的不行。實際上,殲-20除了具備隱身的「跨代」性能外,作為一款重型四代戰機,其作戰半徑同樣卓越。這就導致了,如果想和殲-20編隊突襲遠距離目標,就需要具備和殲-20等同的續航里程、相對更多的載彈量。

這些,輕型戰機殲-10C、空優戰機殲-11B都不具備,殲-16恰巧成為最合適的夥伴。軍事專家曾表示,殲-20搭配殲-16幾乎勢不可擋。在媒體已經曝光的幾次實戰化訓練中,印證了這個假設,殲-20和殲-16實現編隊組合訓練。

曾經的短板有了新進展

其實軍迷都了解,我軍戰機所配備的航電、火控系統相比我們長久以來的老師——俄羅斯空軍,已經有所優勢。而我們最重要的一塊短板,出現在「心臟」發動機上。

有消息顯示,殲-20的早期型號所裝配的發動機均從俄羅斯進口。這些「南下」的發動機具備我們那時還不曾企及的特質:推力、推重比,可靠性。

國防大學教授傅前哨在四個月前就分析指出,換裝國產的先進動力系統,是殲 -20 投入大批量生產、大批量裝備部隊的一個先決條件。

此外,還有一項重要的發動機技術我們曾經「垂涎不止」:推力矢量噴管。即,發動機噴口可以實現360°旋轉,這項技術一旦成熟,即便在不加大發動機推力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飛機機動性的大幅提升,而這,對於制空格鬥尤為重要。

有意思的是,我國為了進口和F-15E並稱「星球最強三代半戰機」的蘇-35,曾和俄羅斯進行過曠日持久的多輪談判。外媒透露,談判的焦點即為,蘇-35所裝配的推力矢量發動機。

目前,裝有推力矢量噴口的「全狀態」蘇-35已經交付中國使用,我們得到了成熟的技術樣本。更讓人振奮的消息是,疑似裝配有自主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的殲-10C目前已經進行了試飛。而這款發動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實現了推力矢量技術,並且在推力、推重比方面大幅提升。

傅前哨做客央視時曾分析稱,如果消息屬實,那麼殲-10C將成為這個世界上第一款裝備推力矢量噴管的輕型發動機的戰鬥機。「美軍F-35的發動機雖然也可以轉向,但它是為了實現垂直起降,在戰鬥中並不能進行小角度調整,因為也無法改善機動性。」

而這則消息對於殲-20的意義在於,其試飛驗證的更大意義並不是發動機本身,而是換裝了矢量噴管後,發動機和飛機的飛控系統之間的配合調試。這對於將來殲-20換裝自主研製的推力更大、性能更先進的「渦扇-15」,提供了技術基礎。「因為殲-20有兩台發動機,當兩台發動機均實現矢量噴管技術後,其飛控系統將更為複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又有兩幅畫被鑒定為梵高作品 德媒:存在確定無疑的聯繫
「接連自殘」!昨天,蔡英文又對大陸「出招」了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