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珊.桑塔格:在日記中創造自己

蘇珊.桑塔格:在日記中創造自己

日記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懷著將來被人閱讀的想法創作;一種記錄的是完全的私密。

前者經過特殊處理,加入了足夠的修辭,披著日記的外衣,核心是文學作品。

後者挑戰自我的羞恥心,內容不設防,一味坦誠地記錄。具體坦誠到何種程度,因人而異,有些殺人犯甚至會把犯罪的計劃與細節寫進日記,最終成為了罪證。而有些人在日記里不敢直呼暗戀對象的名字,只用代號。蘇珊.桑塔格的日記記錄的就是完全的私密。

將原本沒有出版企圖的日記做成書,出版的人需承受巨大的壓力。而這個出版人恰恰還是桑塔格的親生兒子,威廉.里夫。對此,他必須說服自己:桑塔格生前已將她的文件賣給加州大學洛杉磯圖書館,包括個人的日記、書稿等。如果他自己不籌划出版,別人也會做這件事。

在研究一位作家時,日記是極其寶貴的資料,況且還是如此純粹真實的日記。別指望擁有桑塔格日記的人會默默地將其封存。

與其讓別有用心的人來編輯母親的私密日記,威廉覺得還不如自己操刀,至少能避免一些誤會。於是便有了這本《重生——蘇珊.桑塔格日記與筆記(1947~1963)》。

日記的時間跨圖從桑塔格的14歲至30歲,這是生命中最美秒最激動的歲月,其中主要包含了兩個主題。

一個主題是桑塔格的兩段同性戀愛經歷。第一段關係是同H,兩人在加州大學相識,於1957年在巴黎同居,第二段關係是同劇作家瑪利亞.艾琳.福恩斯,兩人是通過H介紹相識,於1957年至1963年在紐約同居。

在進行正式的同性交往之前,桑塔格早已痛苦地覺察到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為了緩解這種迷茫與痛苦,她與28歲的大學教師菲利普.里夫於相識十天後閃婚,婚後產下戴維.里夫。這段閃電式的婚姻沒過多久便以失敗告終。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兩段感情體現在日記里,是痛苦多過於幸福。桑塔格對愛情的患得患失與一個普通人的戀愛經歷大同小異,習慣她評論文章硬朗風格的讀者,恐怕會難以接受她的脆弱一面。

另一個主題是記錄桑塔格致力於塑造知識構架時的生活,包括對一些書和電影的零星評判,對文藝批評與小說創造方面的構思等。

她在16歲時採訪了托馬斯.曼,認為曼對《魔山》的評價辜負了這部偉大的小說。她推崇卡夫卡,計劃創作卡式小說。

在56年12月31日的日記里,她寫到:

沒有任何東西是未被闡釋的。

闡釋就是決定、限制;或者抽絲剝繭,加入理解的意思。

闡釋是一種媒介,通過它,我們為語境辯護。

闡釋一個詞不同於給它下定義;而是意味著具體說明語境(不是對等物)的範圍。

這便有了後來的《反對闡釋》。

桑塔格的早慧,她對自己天賦的意識與自信,讓人印象深刻。如同一名聖嬰,生來便知自己註定要為世界帶來一定的影響,作出一定的貢獻。

記了一輩子日記,桑塔格死後留下了一百多本日記本,這是她一生的精彩集錦。堅持寫日記的人,會練就一種自察自省自我治癒的能力。在與自我的激烈對話中,生活的陷阱與真相將瞭然於胸。這無法確保你飛黃騰達,至少能讓你活得明白。

對於記日記,桑塔格有更高明的看法:

把日記理解為不過是人的私人的、秘密的想法的貯存器——像個又聾又啞還是文盲的閨蜜,是膚淺的。在日記里,我不只是較之對任何人都更加敞開心扉:我創造我自己。

然而現在的人很少寫日記了,我們有了微信朋友圈,如同第一種日記。

私密片段的直播室,鏡頭遮蔽了真實。我們不僅無法對自己坦誠,還想要矇騙他人。

蘇珊.桑塔格(1933-01-16~2004-02-28),美國作家、藝術評論家。主要評論著作有《反對闡釋》、《激進意志的風格》、《論攝影》、《疾病的隱喻》等。主要小說有《在美國》、《火山情人》等。

她以一種散文形式來寫論述性質的東西,風格上不受論文的局限。行文很少有注釋,書寫完後也沒有參考文獻,只管放筆而談。這與她推崇尼采、本雅明以及羅蘭·巴特寫作風格有很大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業餘讀書人 的精彩文章:

TAG:業餘讀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