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小齡童:多少天賦異稟,多少天道酬勤

六小齡童:多少天賦異稟,多少天道酬勤

一、

寒假回家,又愛上了經典的86版《西遊記》。只是二十三歲再看《西遊記》,和十三歲那年的心情已經大不一樣,不僅心情不一樣,看的內容、角度、感受,也都大不一樣。

十三歲那年是在看孫悟空,二十三歲我是在看六小齡童。

二、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出身猴戲世家,伯伯章宗信,藝名七齡童,父親章宗義,藝名六齡童,哥哥章金星,藝名小六齡童,皆為其時著名猴戲表演藝術家。

所以,不得不說,猴戲世家的出身對六小齡童成功塑造熒屏美猴王有重大影響,但光憑「猴二代」的身份,就能成為「美猴王」嗎?就能修成正果,成為「斗戰勝佛」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

二十三歲再看六小齡童,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欣賞其一舉一動中蘊含的猴王神韻,開始去品味它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嬉笑中蘊含的味道,並開始跳出「美猴王」,關注六小齡童。

最讓我感動的是六小齡童在2014年3月8日那一期《開講啦》中的講述,關於他怎樣為了演好美猴王這一角色而「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說演員「一身之戲在於臉,一臉之戲在於眼」,美猴王要有火眼金晴,要有是有十分機靈的眼神表演,而自己有六百度近視,兩百度散光,為了達到導演的要求,演好這一角色,他為自己想了三個辦法,或者說提了三點要求:

第一、如果不拍戲,就看人家打乒乓球,訓練眼睛靈活性。

第二、晚上點一支香,屋裡關上燈,在黑暗中尋找煙頭的一點微亮,訓練眼睛視點。

第三、早上看日出,最長時間能不眨眼看20分鐘。

十二分鐘的演講,這一段講述讓我尤其感受到了一個演員對於角色的付出,最後主持人撒貝南把這一段歸結為堅持與毅力,深受啟發。

三、

我們常常習慣對身邊人的成功不屑一顧,這種不屑一顧表現在對其成功常常歸因失誤。我們總是不加戒備地覺得別人的成功是因為背景、美貌、金錢等等原因:學校里某人學習成績好,我們常常先入為主地認為是因為某人聰明,我們比不上他;職場上某人業績突出,飛速晉陞,我們常常用一種慣性思維歸因於某人走了領導的後門;愛情里我們愛的人投入他人懷抱,我們不假思索地認為是因為他人比我們美麗或帥氣。

有時候如此,但多數不是。

那個學習成績好的可能是在圖書館泡的時間最長的,那個飛速晉陞的可能你沒看到寂寂黑夜裡他為了一份文案緊皺的眉頭,而那個得到我們愛人的人,可能你沒看到他對她的長久守候與溫柔,還對自己的疏遠未曾察覺。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曾提出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小時。或許可以給我們以震撼和啟示。

哪有多少天賦異稟的恩賜,還不都是天道酬勤的回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出現過的那些番
旅美日記·尊重樹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