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戰的程維、柳青與滴滴的邊界

好戰的程維、柳青與滴滴的邊界

(遇見匠人第38篇原創文章)

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

--程維

滅掉搖搖,合併快的,收購Uber中國,喊戰美團,對打摩拜;好戰的程維在「炮火連天」的商場不斷擴大滴滴的邊界。創業5年,從0到3640億,程維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前天寫美團的王興,昨天寫今日頭條的張一鳴,今天是「TMD」的滴滴程維。作為互聯網領域的新三巨頭,滴滴創業最短,市值高於美團和頭條;也被外界普遍看好。

2017年底,滴滴宣布新一輪4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投後市值560億美元,超越Uber。程維的滴滴將專註AI建設和智慧交通,通過國際化的運營與合作,引領全球交通與汽車行業的變革。

創業5年,市值3640億,4.5億註冊用戶、1000多座城市、2500萬日活、上萬名員工;程維和柳青近乎瘋狂的將滴滴布局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誰曾想到5年前,程維還在小區發傳單為滴滴宣傳,被計程車司機認為「騙子」,憑什麼程維在短短几年內把滴滴打造成出行領域的獨角獸?

創業維艱,互聯網解決出行

在創建滴滴之前,程維在阿里支付寶工作,北京杭州兩地跑,經常因為打不到車耽誤飛機。有一次江西老家的親戚來北京,定了在7點王府井附近吃飯,結果他們5點半來電話告訴程維在打車了,等到8點打電話讓程維去接他們。

通過自己切身的痛點,程維開始有了創業的想法,搜集各種資料,諮詢周圍的朋友,所有人都說不靠譜,所有人不看好的項目也許正是機會。程維沒有直接辭職,而是在阿里繼續待了9個月;線下研究計程車市場,做大量用戶調研後,程維決定從支付寶辭職,創建滴滴快車。程維意識到互聯網是解決出行問題的契機。

開發軟體和線下找司機成為擺在程維面前的難題。程維在阿里偏線下運營的經驗可解決線下找司機問題,可開發軟體這種技術活需要尋找到靠譜的技術合伙人。擺在面前的就兩條路,要麼組織團隊開發,要麼外包。程維也不懂,當時就覺得,找團隊挺浪費時間的,不如直接找外包。看了好幾家,其中一個自稱E代駕是他們做的。

2個月後,對方交付產品時,完全不能用。對方說,50%的幾率可以響了,就是說用戶呼叫兩次,司機師傅那裡可能響一次了。因為當時沒辦法,又著急上線,程維就跟對方說,能不能再改進一下,75%能響的時候在上線。

如今,美團也進入了快車領域;可早期程維曾拿著上線的滴滴給當時市值300多億美元的美團創始人王興看,王興只拋下兩個字:垃圾。

當程維由一個想法開始起步時,在阿里工作時的領導王剛投資了70萬,陪伴程維走過創業初期最艱難的日子。後來,資金用完了,王剛又投了幾十萬:「這是我孵化的第一個項目,寧可後面不投其他公司,也會扛下去。」直到幾個月後,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通過微信找到程維,一拍即合,完成A輪融資。

程維打價格戰,不斷燒錢,滴滴需要持續進行融資。馬化騰專程請程維吃飯, 1500萬美元投資程維。

馬化騰不僅僅在資金上支持, 2014年,微信為滴滴出行開放流量入口,滴滴用戶已經超越1個億,日均單超過500萬單。2015年,在微信等騰訊流量的支持下,滴滴在訂單量上成為國內第一大智能出行平台。

柳青是程維背後的女人

柳青可謂程維創業路上最好的知己,也是最好的合伙人。如果沒有柳青,共享出行活下來的未必是滴滴。

2014年6月,在北京上地的一家餐館裡,時任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的柳青和程維談高盛想投資滴滴,估值談不攏,最後還是失敗了。

柳青隨意說了一句玩笑話:「不讓我投,我就給你打工吧!」

無意間的氣話,程維當真了,當即發下狠話:「滴滴的一半工資是你的,剩下的才是我們大家的工資。」就這樣,對程維的欣賞以及對中國未來出行市場的看好,柳青放棄了高盛的優厚待遇,加盟滴滴出行,並且最終成為了滴滴出行總裁。隨後12月幫助滴滴完成了F輪7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史上最大的融資之一。

柳青給滴滴帶來了國際化視野,滴滴開始高起點組建,遠戰略發展。

當滴滴和快的之間的補貼大戰爆發,兩家公司每個月都是幾個億幾個億的燒錢補貼用戶,程維說簽字批錢的時候手都在抖。柳青利用自己的人脈圈子為滴滴和快的牽線,促成合併。

朱嘯虎曾說:「柳青最開始希望撮合滴滴和快的合併,因為她和騰訊、阿里雙方關係都很緊密,如果能夠撮合成功,她可以代表高盛以一個很好的價格投進來。滴滴和快的在2013年的第一次合併談判,就是由柳青主導的。」

合併快的:打則驚天動地,合則恩愛如初

2015年情人節,持續了近兩年的打車補貼大戰將告一段落。滴滴和快的宣布戰略合併;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當時滴滴快的只是在計程車和專車方面領先,但在整個出行領域還有很多可做的業務,比如快車、順風車、豪華車、代駕、公交、自駕租車等業務。這也需要足夠多的人力和資金支持。

在專車領域,快的、滴滴都不具備優勢,雖在進入時間上早於神州,但車源方面明顯不及神州的資源優勢,在用戶、訂單方面僅略優於易到。

如果易到、神州後續發力,滴滴、快的打價格戰時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所以合併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式。通過合併,可以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雙方的用戶將進行共享,競爭力得到提升。

合併有利於降低成本,提升市場議價權。通過幾輪總額高達幾十億元的融資,以及兩年多來的燒錢補貼大戰,滴滴、快的包括投資方都在試圖找到節約成本、提高營收的通道,因而合併就是一個手段。

在滴滴和快的合併大會上,程維說:「我們完成了一件互聯網歷史上都沒有人做到的最成功的合併,因為互聯網歷史上還沒有競爭到這種程度的對手完成了合併。」

收購Uber中國:相殺相愛,出乎意外

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與Uber的合作,將讓整個移動出行行業走向更健康有序、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為解決城市的交通、環保和就業挑戰貢獻力量。

為爭奪中國拼車市場的霸主地位,滴滴快的和Uber一年要燒掉逾10億美元,大量的資金被用來獎勵司機和吸引乘客。兩家公司都力求在中國拼車行業新規出台前站穩腳跟。

激烈的燒錢大戰使滴滴虧損3.05億美元,快的虧損2.66億美元。Uber中國過去一年補貼達到20多億美金;可滴滴快的訂單量是Uber中國的7倍。

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後,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餘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

前幾天,滴滴獲得超過40億美金的新一輪融資,估值已達到560億美金。超越Uber。

喊戰美團:昔日兄弟戰場見

程維和王興是昔日好兄弟,都是馬化騰的左膀右臂。多元化布局的王興為了打造連接人與服務的生態,開始布局出行業務。

當滴滴與Uber中國合併後,滴滴本以為可以結束出行補貼價格戰,使共享出行走向正規;萬萬沒想到的是,滴滴正籌備國際化,美團這個意料之外的敵人打破了出行領域的寧靜。

2017年初,王興正式宣布美團在南京進入網約車試點。剛剛結束百車大戰,美團又引爆了第二次出行大戰,這次對手引來了蔚來汽車、首汽約車、摩拜、神州,而這次不僅僅指向網約車,從新能源到無人駕駛,這次戰爭好像是一場汽車產業革命,都想掌控城市出行的話語權。

美團主要布局一二線城市,服務美團用戶看電影或吃美食的出行;美團在南京試水期間抽成8%,如今推廣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廈門等城市;以「零抽成」來對抗程維的滴滴。

網約車之爭,美團有先天的流量優勢和線下推廣運營優勢;美團在前期通過補貼的方式服務美團用戶,美團基於位置的服務,美團打車為美團生態鏈服務。

王興認為商業競爭的格局是動態的,並沒有所謂的終局,競合關係將成為常態。王興覺得現有網約車並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在滴滴一家獨大的情況下,美團還要進軍網約車市場。

程維經過了滴滴快的、滴滴Uber的兩場補貼大戰後,又斬獲了順風車、代駕等細分業務,滴滴基本掌控了國內出行領域的話語權。面臨昔日好友的挑戰,程維稱:爾要戰,便戰。

滴滴美團之戰再次引爆出行市場,正如程維談到多一個競爭者而已;好戰的程維在經過滅掉搖搖,合併快的,收購Uber中國後不懼怕任何競爭對手,對於四處樹敵的王興同樣如此,在經過百團大戰、合併大眾點評、外賣大戰後,成就了戀戰的王興。

收購小藍 :對戰摩拜,布局短距離出行

2017年底,共享單車本可以結束「百車大戰」;在摩拜與ofo合併談判上,ofo的戴威和李斌均贊同兩家合併;但作為ofo大股東的滴滴想合併後的新公司由滴滴派駐管理團隊主導,摩拜與ofo雙方創始團隊都拒絕接受這一方案而擱置。

阿里、騰訊和投資人均贊同摩拜和ofo合併,以結束高成本爭奪,合併成國內最大的共享單車品牌;滴滴卻阻礙摩拜與ofo聯姻。

在ofo和摩拜合併失敗後,滴滴收購小藍單車,推出自有品牌青桔單車;開始在多個城市布局共享單車這個線下入口,加碼短途出行。

如今,唯一能控制滴滴的就是政策,畢竟一二線城市單車投放過剩,政府禁止新投放。在政策方面受阻後,滴滴上線共享單車平台,程維試圖將ofo、小藍、摩拜、哈羅等共享單車全部接入,提供統一的入口;將市面上的共享單車一網打盡,這是程維的野心。摩拜和ofo不會眼睜睜看著把自家的流量全部交給滴滴。

程維在經過滅掉搖搖,合併快的,收購Uber中國後,滴滴成為了國內當仁不讓的互聯網出行第一平台。覆蓋了網約計程車、快車、專車、順風車、公交巴士、整日租車、分時租賃、代駕等所有汽車出行場景。

滴滴已經買了支付牌照,布局金融板塊;也在研發自己的地圖產品和服務。布局共享單車業務,是滴滴布局全出行領域的關鍵一環;建成基於出行的生態型平台。

好戰的程維夢想的出行生態世界也許才剛剛開始,滴滴的邊界在哪裡,程維也許都也在摸索;說不定未來的滴滴會在火車、飛機領域實現共享。也說不準程維會像埃隆·馬斯克一樣建造獵鷹火箭一樣,在未來實現火箭共享,實現每個人的奔月計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匠人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時代已到,中國比特幣佈道者李笑來,如何睡一覺賺兩個億?

TAG:遇見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