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春季展訊,足不出戶看世界

全球春季展訊,足不出戶看世界

在展覽匯聚的紐約、巴黎和倫敦,

藝術在巡迴往顧中常看常新

永不落幕的古典精品與印象派、

形態各異的新媒體與當代藝術,

以及跨越世紀的攝影作品,

全球展館以這些展覽迎接春天。

紐約

1

狗年大吉

時間:2018.1.19-2018.7.4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為了慶祝2018年2月16日中國狗年的來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從收藏中精選出一系列描繪狗這一意象的精彩作品進行展出。狗是最早被人類豢養的動物之一,據考古證明,早在中國商朝時期,狗就作為陪葬品埋在了死者的身邊。而到了漢朝,狗的形象出現在繪畫、金屬製品和陶俑等媒介上,其作為創作題材的歷史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2

威廉·埃格斯頓:洛斯阿拉莫斯

時間:2018.2.14-2018.5.28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美國攝影師威廉·埃格爾斯頓從1960年代開始,對彩色攝影進行開創性的探索,五十年後的今天,他已被公認為是彩色攝影之父。本次展覽將帶來威廉·埃格爾斯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系列《Los Alamos》,包括75幅在1965至1974年間拍攝的彩色照片,另外還將展出這位藝術家的第一張彩色作品《Untitled, Memphis, 1965》。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作品此前從未在紐約地區進行展出。

3

美國哥特式:格蘭特·伍德作品展

時間:2018.3.2-2018.6.10

地點:惠特尼博物館

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1891年2月13日-1942年2月12日), 1930年因創作《美國哥特式》油畫而一舉成名,該作品是美國藝術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公認的文化標誌之一。他的藝術事業遠不止這一幅畫,本次展覽即將展出其早期藝術和工藝作品,深受印象派影響的油畫,後期繪畫、壁畫、書本插畫等各類作品。展覽將展示這一複雜而高深的藝術家:他作為一名農民畫家的形象正與他在藝術中描繪的寓言一樣被神話化。他一直尋求以藝術形式表現一個和諧繁榮的世界,以回應美國人民在大蕭條後對經濟復興和社會發展的急切需求。在其田園牧歌般的外表面下,他的藝術反映出其美國人身份和現代生活的孤獨和疏離感。

4

斯蒂芬·肖爾攝影展

時間:2017.11.19-2018.5.28

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在世攝影師之一,斯蒂芬·肖爾(Steve Shore)被公認是20世紀70年代極具開創性的代表人物,他通過簡單而不具魅力的形象捕捉了美國流行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次展覽涵蓋彩色攝影先驅斯蒂芬·肖爾創作生涯五十年來的所有作品,從他從青少年時期的明膠銀鹽照片,到如今發表在Instagram上的手機攝影作品,展現藝術家對攝影持續不斷的探索。

5

卡若琳·史尼曼:動態繪畫

時間:2018.3.12-2018.7.29

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PS1

本次展覽是藝術家卡若琳·史尼曼(Carolee Schneemann)的首個回顧展,回顧其跨越六十載的藝術生涯。她對主觀性、女性身體的社會成見以及藝術史上的文化偏見,均有開創性研究。展覽從史尼曼於20世紀50年代的早期繪畫著手,在60年代,她的創作演變成為一種物件、機械元素和解構手法的整合,後來開始將自己的身體置於作品當中,將「圖像與圖像創作者」共同呈現。此外,作為紐約下城區前衛族群的中心人物,她對藝術形式的混合進行了探索,最終在實驗劇場達到創作頂峰。

6

坦雅·阿圭尼噶:手工藝&關懷

時間:2018.5.8-2018.9.23

地點:藝術與設計博物館(MAD)

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設計師Tanya Agui?iga(坦雅·阿圭尼噶)一直致力於纖維藝術、設計和社會實踐方面的工作,她在當地藝術家和社區民眾之間建立連接,邀請大家共同創作。其手工作品是用來表達性別、身份和文化的媒介,其設計作品以材料和形式重新定義使用功能,共同核心是彰顯手工在物品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拓展社區合作的創造力和協同創新的方法,最終提供解決問題的設計思維和設計策略。此次位於博物館二層的同名展覽,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互動學習、研究和思考的契機。

7

傅丹:讓我窒息

時間:2018.1.9.-2018.5.9

地點:古根海姆博物館

越南藝術家傅丹(Danh Vo)常利用自己的國際背景來創作富有詩意的雕塑和裝置作品,而這些作品往往探索了身份與文化遺產問題。本次展覽主題為「讓我窒息」,兒子從遙遠家鄉寄來的最後一封信、一位父親珍愛的手錶、一張結婚證書,亦或者一盞閃閃發光的吊燈,通過一種簡單的語境化行為,將歷史生動地壓縮在了時代主題中。

巴黎

1

非洲達達藝術,西方世界的起源與影響

時間:2017.10.18-2018.2.19

地點:橘園美術館

此次展覽由五部分組成:早期達達,達達畫廊,達達行為藝術,達達的融合與後達達時代。本次展覽以跨媒介跨學科的方式展示了非洲達達藝術的起源及西方世界對其發展的影響。

一戰期間,作為中立國的瑞士成為了流亡的藝術家們的聚集地,他們企圖尋找出一種遵循藝術基本原則的方式來治療這個病態的社會。「交織對立與一切矛盾」。這是特里斯坦·塔薩拉(Tristan Tzara)在1918年宣言中對達達的這一定義。隨著戰爭的結束,這些藝術家們大部分都返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達達的種子也就隨著他們播撒在了世界各地。

2

現代藝術:MoMA在巴黎

時間:2017.10.11-2018.3.5

地點:路易威登基金會

本次展覽由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與路易威登基金會合作策劃,是第一次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品綜合展覽帶到法國。本次展覽將展出綜合性精選作品200餘件,包括現代藝術、美國抽象藝術、流行藝術和極簡主義等不同風格的主題作品,由來自MoMA的六個不同的策展部門選出,意在展示MoMA在20世紀以及21世紀的藝術史上發揮的關鍵作用。

3

凱撒·巴達奇尼回顧展

時間:2017.12.13-2018.3.26

地點:蓬皮杜藝術中心

展覽集中呈現了法國現代雕塑家、1960年新現實主義流派創始成員凱撒·巴達奇尼(César Baldaccini)的百餘件作品。凱撒是繼羅丹之後,直接改變法國當代藝術創作方式和影響歐洲當代藝術走向的藝術家,他的作品離經叛道,大膽、極致而又富有詩意,最著名的要數他的"拇指"(Pouce)系列。他的青銅作品同時融合了兩項現代雕塑的元素:承襲自傳統的雕塑品質及組合技法,後者尤為凱撒的創作特色。

4

荷蘭藝術家在巴黎,1789-1914

時間:2018.2.6-2018.5.13

地點:巴黎小皇宮

從傳統的花卉繪畫到現代的審美差異,這次展覽突出了從拿破崙統治時期到二十世紀初,荷蘭和法國畫家之間關於藝術和美學的友好交流。從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開始,特別是1850年起,上千名荷蘭畫家離開他們的祖國,前往巴黎定居,當地的藝術生活充滿活力,重新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這批根植於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對荷蘭繪畫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如雅各布·馬里斯等在回到荷蘭後,傳播了他們的新想法,而約翰·戎金、梵高則帶來了法國風格的題材、色彩和繪畫方式。

5

凡爾賽的訪客 1682-1789

時間:2017.10.22-2018.2.25

地點:凡爾賽宮

歷史上的凡爾賽宮是一個活動密集的外交場所,它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首領、大使、藝術家、作家、哲學家、建築師、學者,幾乎每個大洲的代表都來到了凡爾賽宮。關於這一主題的展覽是前所未有的,它將通過從17世紀晚期到法國大革命期間的300多件作品,展示訪客參觀凡爾賽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他們留下的禮物和永恆的記憶。這些展品包括肖像、雕塑、宮廷服裝、旅行指南、掛毯、瓷器、武器等。而今的遊客將會透過前人的眼睛,重新發現他們眼前的宮殿。

6

聆聽之眼

時間:2017年5月4日-2018年4月1日

地點:蓬皮杜藝術中心

蓬皮杜藝術中心一年一度的新近收藏展覽,以特定的主題進行展示,讓訪客進一步了解20世紀藝術的歷史。「聆聽之眼」(L』?il écoute)的主題取自詩人保羅·克洛岱爾(Paul Claudel)1946年出版的同名作品,展覽將集中呈現1905年至1960年代中期的作品,突出音樂與視覺藝術之間的關係,邀請訪客走近巴黎的夜生活。

倫敦

1

遠洋班輪:速度與風格

時間:2018.2.28-2018.8.27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這將是一次獨一無二的旅途,通過此次展覽,觀者將了解世界著名海洋班輪的設計故事,包括泰坦尼克號(Titanic)、諾曼底號(Normandie)、瑪麗王后號(Queen Mary)和堪培拉號(Canberra),並探索這些船舶之所以讓人們印象深刻的秘密。

2

SUPERFLEX —— 一二三搖起來!

時間:2017.10.3-2018.4.2

地點: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

一個橙色的鞦韆列陣穿過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大廳,並且延伸至美術館的南面。這些鞦韆是來自丹麥藝術家組合SUPERFLEX的作品,他們認為,比起一個人盪鞦韆,三個人盪鞦韆能夠帶動更大的潛在能量。於是,本次展覽"一二三搖起來!"(One Two Three Swing!)邀請觀眾一起來實現這件作品的潛能,用集體的力量對抗地心引力,挑戰自然規律。

3

畢加索1932年——愛情,名譽,悲劇

時間:2018.3.8-2018.9.9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對畢加索這位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而言,1932年是其極富創造性的一個時期。這次展覽是泰特現代美術館第一次舉辦畢加索的作品展,它將帶來100多幅油畫、雕塑和素描作品,以及畢加索和家人的照片,讓觀眾得以一瞥藝術家的個人生活。其中包括畢加索在1932年僅用5天時間創作出三件以其愛人 Marie-Thérèse Walter 為模特的傑出畫作,這是這些畫作第一次並列進行展出。

4

映像:范·艾克與拉斐爾前派

時間:2017.10.2-2018.4.2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揚·范·艾克的代表作《阿諾芬尼夫婦像》,所呈現的激進新風格,如同前拉斐爾派的指路燈,提供色彩上、技術上和象徵意義上可借鑒的啟示。本次展覽除此之外,還將展出丹蒂·加布里埃爾·羅塞蒂(1828-1882)、約翰·埃弗雷特·米萊(1829-1896) 和威廉·霍爾曼·亨特(1827-1910)等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在創作當中均受到揚·范·艾克的影響。

5

印象派在倫敦

時間:2017.11.2-2018.5.7

地點:泰特不列顛美術館

本次展覽將呈現克勞德·莫奈、詹姆斯·提索、卡米耶·畢沙羅及其同胞的精彩作品,這次展覽是第一個聚焦法國流亡藝術家(1870-1904)的展覽,反映出法國戰爭期間,法國和英國藝術家、藝術商人和收藏家之間聯繫。 這個時期的作品,突顯法國藝術家對英國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的認識。

6

莫迪利亞尼回顧展

時間:2017.11.23-2018.4.2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

本次展覽將對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的作品,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重新審視他的藝術生涯。莫迪利亞尼出生在義大利,1906年前往巴黎生活,本次展覽便從藝術家到達巴黎的那一年起,對他的創作和生活環境進行探索。莫迪利亞尼在受到保羅·塞尚、亨利·德·圖盧茲-洛特雷克和巴勃羅·畢加索的啟發之後,開始發展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

7

法拉利:皮囊之下

時間:2017.11.15-2018.4.15

地點:倫敦設計博物館

展覽以創始人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的傳奇生涯作為獨特視角,展示多款限量版汽車、設計圖紙、手工設計模型及罕見品牌檔案,深刻解析從1947年推出的第一輛法拉利汽車,到最新上市的汽車產品,回顧法拉利70年來不斷發展創新的卓越設計之路。

其他

1

你為何創造?

時間:2018.2.2-2018.4.8

地點:德國柏林通訊博物館

導演大衛·林奇、設計師薇薇安·韋斯特伍德、物理學家霍金、音樂家Bj?rk、藝術家艾未未……「你為何創造?」在30年前,身兼藝術家、作家、製片人的赫爾曼·瓦斯克(Hermann Vaske),向來自不同領域的名人提出了這個問題。至今,他已經得到1000多位創作者的回應 ,其中有些人以文字作答,有些則以作品說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認為創意是上天的禮物,作家君特·格拉斯則表示因為他必須創造。約300作品以及大量的訪談檔案都將在展覽中呈現。

2

羅伯特·勞森伯格——擦除規則

時間:2017.11.18-2018.3.25

地點: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從20世紀40年代到2008年,羅伯特·勞森伯格一直在做各種藝術實驗,從攝影,到從紐約街頭撿舊物,再到搗騰泥漿。本次羅伯特·勞森伯格回顧展,呈現他的150多件藝術品,包括印花、雕塑、繪畫和跨媒介作品,以記錄藝術家對不同材料所做的各種實驗,展示出他如何以敏銳的智慧和幽默感,打破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預言我們當今的文化和社會問題,並重新引導後世藝術家的創作手法。

3

弗里達·卡洛

時間:2018.2.1 - 2018.6.3

地點:義大利米蘭文化博物館

墨西哥畫家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1907-1954)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50%都是她的自畫像,以標誌性的一字眉聞名遐邇。她年輕時遭遇撞車事故,被困在床上時就拿起了畫筆,她的身體的寫照、痛苦的折磨,是畫中反覆出現的主題。然而,展覽打算超越這種對生活與墨西哥藝術家工作之間關係的簡單的看法,表明要對其作品進行認真和徹底的分析,就必須超越一個傳記的狹義界限,超越這個鞏固的神話。

編輯 / 九夏

全球設計權力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TERNI設計時代 的精彩文章:

植物:不可思議的智慧 | 2019北京世園會植物館方案公布

TAG:INTERNI設計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