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總用你的難處當借口

別總用你的難處當借口

別總用你的難處當借口

17級小學教育劉詩雨

曾一度無法理解那些抱怨生活的人。他們有的在尋求幫助無果時,就會搬出一整套理論來把自己的困難說的條條有理,他們與朋友談及幫忙時,因對方無法答應此類的請求而哭喪著說你都不知道我過得有多苦。但這並不能成為你能力不足的借口,也不要隨意上升為道德綁架。

在你為自己生活抱怨不滿時,有沒有想過這世界上不只是你一個人在經歷著苦痛,他們有的人背負著比你還沉重的負擔也在不停的前行,而你卻怨天尤人不思進取。

對於為了生活拼盡全力到頭卻還是得不到世俗的愛戴的人才值得尊敬,他們懂得生活的不易,所以拼了命的趕上時代的步伐,他們從不停下認輸,原地打轉,苦訴自己的難處以博他人的同情。他們有的人即使生活的如此艱辛,也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同他們一樣困難的人。

江蘇南通市港閘區天生港鎮村民吳錦泉在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時把兩年來每天騎自行車走街串巷,替人磨菜刀磨剪刀掙的1966.2元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省吃儉用的劉盛蘭,每天吃著簡單的飯菜,不添置新衣,騎自行車撿破爛,卻在報紙上看到救助的報道後,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捐助的學生從周邊的城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格桑德吉畢業後並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西藏,為了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了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教書。

他們的貧困、難處從來都不是用來博取同情的工具,而是努力生活的動力。

你一直覺得你過得苦,覺得別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嘲諷你,不懂與生活並肩而行,只知停滯原地乞求憐憫。像天橋上乞討的大多數人,都有能力養活自己,他們手腳健全,並無殘疾現象,卻依然穿戴不齊選擇不勞而獲的方式。

有的人在最困難無助走投無路時還能白手起家,李嘉誠在年幼時因為中國戰亂,隨父母逃去香港投奔舅父家中,後父親因病去世,身為長子的他為了養家糊口不依賴他人,輟學到各個地方打工,勤奮努力的他立志創業,向親友借錢後加上自己的積蓄開辦了「長江塑膠廠」。當你為你的人生感到不幸或者無路可退的時候,要相信再拼一拼還能找到新的路口。你做的不應該是為你的能力不足找冠冕堂皇的借口,而是在最苦難時想盡辦法扭轉局面。

還有些人總是會理所應當的認為,你比我成功,你就應該幫我,你不幫我就是你的不對,就是你功成名就卻獨享其樂。這讓我想起在網上看過的幾段話「我好心給你一個饅頭,而你卻凶神惡煞的問我為什麼不給你肉吃」、「你腰纏萬貫不去行善就是作惡。」、「你活的那麼好我只要你財富的千萬分之一你都不肯給我,你人品怎麼那麼不行。」那別人在得到成功前付出的一切努力與坎坷,你陪他走到了哪裡?他過著你想要的生活活成了你想要的樣子,走了你從未走過的路,在你羨慕他們時,希望他們給你想要的關懷時,更多的是你應該朝著他們的目標不停的前進,你要的不是他們的功與利而是他們為了生活付出的精神。

生活困難不是你的過錯,錯的是你甘願貧窮不思進取還以此為榮,如果你有能力,那麼生活就算再不如意也有熬到頭沖向光明的日子。

這個世界要的是努力的人,而不是等死的鬼。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鄂大校報學生記者團 的精彩文章:

在壓迫下的人格成長

TAG:鄂大校報學生記者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