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了流感疫苗,為何還會感冒?盤點流感疫苗的作用及12個食療小偏方

打了流感疫苗,為何還會感冒?盤點流感疫苗的作用及12個食療小偏方

天冷了,流行性感冒病毒來勢洶洶,大多數的高危險群皆已施打流感疫苗,如此就可確保病毒不侵了嗎?

胖大海治喉痛、灌雞湯治感冒······,這些祖傳的治感冒秘方,真的有效嗎?

西醫解惑,打疫苗,不是萬靈丹?

我已經打了流感疫苗,為何還是感冒了?

首先必須釐清你得的是「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種,而流行性感冒則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

兩者的癥狀並不相同,一般感冒大都只是喉嚨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癥狀,但流感的全身性癥狀比較嚴重,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其痊癒的時間通常比一般感冒長,有時會引發併發症,例如肺炎,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這也就是為何政府呼籲高危險群務必施打流感疫苗的原因,因為施打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所以,打了流感疫苗,卻又感冒了,很可能只是一般感冒,而不是流行性感冒。

此外,流感病毒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容易發生突變,所以已接種流感疫苗,並不代表一定不會得到流感,而是可以明顯降低得到流感的機率。因為每一個流感流行季節會有多種型別的流感病毒,流感疫苗只能保護其中三種流感病毒型別。

正因為流感病毒經常變異,所以可別以為去年打過,今年就不必再打,提醒您,就算曾得過流行性感冒或施打過流感疫苗,也不會終生免疫。且疫苗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每年必須接種1次。

我今年打了肺炎鏈球菌疫苗,明年還需施打嗎?

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的主要元兇之一,最常侵襲2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族群,尤其在國內外是造成老年人致死的重要死因,近年來肺炎居國人10大死因第6位,據統計每年超過5000人死於肺炎,然實際上,這數字可能有所低估。

肺炎鏈球菌原本就存在正常人的呼吸道內(如鼻腔及喉嚨),當免疫功能不全或先前曾經遭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時,就會比較容易發病,常見合併感染症有腦膜炎、腹膜炎、敗血症等,老年人若出現肺炎鏈球菌引發的腦膜炎,致死率極高。

肺炎鏈球菌感染常發生得很突然,會覺得冷到發抖,伴隨高燒、咳嗽、呼吸短促及胸痛,有些人會噁心、嘔吐、頭痛或肌肉酸痛,癥狀與流行性感冒十分相似。

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治療非常棘手,目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已達7成,第二線抗生素的抗藥性也達2~3成。

近年國內流感疫苗的接種率相當高,但臨床發現肺炎發生率並未降低;且臨床也發現流感合併肺炎死亡率相當高,所以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皆施打是必要的預防之道。

國際間多建議在流感流行季節時,肺炎鏈球菌疫苗與流感疫苗分開不同部位同時接種,能有效地預防肺炎的發生。

可別以為肺炎鏈球菌疫苗年年施打可提高預防效果,請注意,此疫苗5年打1次即可,如果在短期內重複施打,反而可能會引起強烈的身體免疫反應,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我還沒打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現在打來得及嗎?

流感病毒在冬天較為活躍,故以冬天天冷時較易流行,流行季節為每年12月起至來年2~3月,疫苗注射後約需經過兩周才會產生保護效果,每年10月、11月是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但在12月以後接種還是有保護效果。

至於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年皆可施打,除了公費接種對象外,民眾如有需求,可至醫療院所自費施打。

值得提醒的是,除了老人,5歲以下的幼童也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全球每年5歲以下兒童,因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的人數高達100萬,而主要死因多是肺炎。因此,家長除了注意流感,對於肺炎鏈球菌疾病也要特別注意,在政府尚未提供免費施打之際,若經濟許可,可以考慮自費接種,預防感染風險。

感冒需要看醫生嗎?還是自己買葯吃就好?

感冒不一定要看醫生,針對一般感冒的癥狀如流鼻水、輕微喉嚨痛等癥狀,多喝水、休息,服用目前合格上市的感冒藥是可以的,只是要注意遵照安全服用劑量。

但有一些狀況,就必須要就醫了,像是符合流行性感冒的癥狀,如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應在48小時黃金治療期內,儘速就醫,可防止病情惡化及再傳染給他人。

如果發燒合併咳嗽的時間拉長,必須小心可能是肺炎的徵兆。如果服用退燒藥後退燒,但不久後又再發燒,如此燒燒退退不會好,就一定要去看醫生了。

比較要特別注意的是一些體弱老年人,因身體反應差,即使已經罹患肺炎,也沒有發燒癥狀,甚至X光片檢查也未顯示異狀,但通常神智會出現變化,類此不典型的感冒癥狀,要特別提高警覺,應迅速就醫,以免發生危險。

此外,一些慢性病患一旦感冒,必須注意身體狀況,最好就醫觀察。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肺疾患者,因本身心肺功能就比較差,臨床上常見罹患小感冒也嚴重到要住院;氣喘病患者一旦感冒也容易加重病情,必須留意;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差,感冒癥狀也會比較明顯;而高血壓患者只要一咳嗽,因橫膈膜作用關係,血壓常會飆高,千萬小心。

感冒時吃抗生素比較有效?

這當然是大錯特錯,抗生素是殺細菌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用抗生素當然是殺不掉的。

可是有人會說:「我感冒時吃了抗生素,真的感覺比較好耶!」這是因為感冒時吸呼道發炎,黏膜抵抗力變差,原本就存在的細菌趁機發威,吃了抗生素殺的其實是細菌而不是感冒病毒,所以會以為癥狀好轉。

針對感冒,醫師並不會開立抗生素,常常有些民眾是自行購買服用的,由於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療程,如未遵從醫囑,吃幾天癥狀好轉就停葯,可能造成嚴重的抗藥性,甚至會造成全人類群體抗藥性問題,導致某些細菌感染性疾病面臨無葯可醫的地步。

聽人家說感冒要打點滴(俗稱吊大筒)或打針,感冒才會好得快,是真的嗎?

的確很多民眾會要求要打點滴,也確實有些診所提供這樣的醫療,但是在大型醫院只會使用在救急的狀況。打點滴主要是針對一些缺水分、食欲不振的患者,以500c.c.的水加上葡萄糖輸入體內,可快速補充水分,的確會讓患者感覺比較舒緩,但是並未有助於縮短感冒病程。

對於感冒的處置,醫院通常會開立口服藥物,但是有一些診所會以打針的方式來處理,一般來說,針劑藥物是以類固醇藥物加上維他命B群,具有消炎退燒作用,可以快速降低發炎反應,改善倦怠無力感,能緩解癥狀,但無助於感冒病程的縮短。

值得注意的是,打針存在風險,因為藥物直接進入血管,若發生不良反應往往來得又急又快,這也就是以前新聞常見有人打退燒針後,當場在診所或返家就立即發生過敏性休克的狀況。在醫院,除非發燒非常嚴重,才會打這種退燒針,而且必須由醫師監視施打後的狀況。

發燒了,衣服穿愈多愈好,棉被蓋厚一點,才會出汗退燒?

感冒發燒時,有時不太會出汗導致身體散熱的功能不佳。且發燒時,會覺得冷,此時穿多點衣服是對的,能讓身體出汗,有助於身體的散熱進而退燒。服用退燒藥後也會出汗,助於散熱,讓身體感覺比較舒服。

但是,老人及小孩因為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如果過度包裹身體,反而更不容易散熱,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只要穿稍厚點就好,並且應該處於通風的環境中。

感冒後容易有咳嗽癥狀,建議患者最好戴上口罩,以避免吹到風后使咳嗽加劇,也可避免飛沫傳染給他人。

中醫推薦

12種治感冒祖傳秘方

感冒了,老人家總會叮嚀:「喝杯薑茶吧!」;咳嗽喉嚨痛失聲,也會想到中藥房買個胖大海來潤喉養肺;鼻塞不舒服,煮個雞湯喝喝吧!這些都是自古就流傳的緩解感冒癥狀偏方,歷經千百年流傳,人人適用嗎?祖傳方法確實還是有讓人參考一試的價值,但必須因個人體質及不同癥狀做些調整,比較適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這些方法適用於一般感冒癥狀的緩解,如果是較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建議您還是要儘速就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祖傳秘方一

感冒食補冬瓜湯

材料:冬瓜、蛤蜊、薑絲、排骨適量。

作法:冬瓜熬湯至爛,也可加上蛤蜊,滋味更佳。

中醫師新解:冬瓜性質寒涼,可以清熱、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濕解暑,煮湯服用能更加發揮其功效。感冒復原期食用,可以多喝湯,補充營養恢復體力,不過感冒剛復原時,還是要盡量吃清淡些。要注意的是,服滋補藥品期間應忌食冬瓜,體弱、腎虛者食用冬瓜會引起腰酸痛,也不宜多吃。

祖傳秘方二

紅西紅柿止咳化痰

作法:取熟透的西紅柿切成片,直接沾紅糖即可食用,一次吃一盤,每日食用次數不拘。

中醫師新解:西紅柿可說是最便宜的抗癌水果,果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有鈣、磷、鐵、煙鹼酸、胡蘿蔔素、維他命B1、 B2、 C、茄紅素,主要是維他命C可以抗發炎、增強抵抗力。茄紅素有抗氧化的功能,可抑制體內自由基的活動,也有治療咳嗽、祛痰的效果,如果有咳嗽的癥狀及平日多痰,或因感冒引起的多痰,也都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祖傳秘方三

灌雞湯治感冒

根據研究發現,雞湯中的黏液可以有效的將感冒病毒吸附並將它一併帶走,所以過去民間一直認為雞湯是可以增強體力的補品,對於已有感冒癥狀的人也有很好的緩解效果,並有助於鼻腔黏液的流動,還可加強體內排除病菌。

中醫師新解:雞湯是高營養的食物,補充營養外,還可以調理體質,預防感冒,主要針對瘦弱的體質、手腳容易冰冷者,感冒喉不痛且無黃痰者適用。

祖傳秘方四

紅糖姜水顧喉嚨

材料:生薑片15克、紅糖20克、蔥白適量。

作法:姜切成3公分長,約需兩、三塊,將之拍碎,將蔥白切成段約3mm長,三、四段即可,加500c.c.的水與生薑一起熬煮,煮沸後加入紅糖。

用法:趁熱服下,並多加衣物使身體發汗。

祖傳功效:因為生薑含有姜辣素,可使心臟加快跳動,擴張血管,血液流動變快,讓全身熱起來。紅糖,味甘,性溫,能緩解疼痛、行血活血。但喉嚨疼痛時則不可服用。

中醫師新解:姜可以發散風寒,緩解全身酸痛,此方適合風寒感冒者,通常此類感冒的發燒不會超過38℃適用,因為超過38℃就不適合使用。

註:風寒感冒癥狀──身體寒冷、發輕熱或是不發熱、不會流汗、頭痛、全身酸痛、喉嚨癢、咳嗽、鼻塞、流清鼻水、痰稀白、口不渴、或口渴且想喝熱飲、舌苔薄白而潤。

祖傳秘方五

紅糖蔥根治感冒

材料:蔥根3個、紅糖15克。

作法:將蔥根水煎取液,再沖紅糖服用。

祖傳功效:本方有清熱止痛作用,對傷風感冒有較好的療效。

中醫師新解:蔥有發散風寒、除酸痛的功效,蔥的揮髮油則有殺菌作用,並促進細胞修復,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時,能輕微刺激這些管道壁,而產生髮汗、祛痰、利尿的作用,所以感冒初期常用蔥來治療。但喉嚨不痛者適合使用此秘方。

祖傳秘方六

胖大海治喉痛

作法:到中藥房買胖大海、與冰糖熬煮之後,可當飲料服用,若再加入一顆羅漢果,味道會更好。

中醫師新解:在KTV唱歌的時候,常常會點一大壺胖大海潤潤喉,同樣的,在感冒喉嚨痛的時候,胖大海也能舒解喉部不適。主要的功效為清肺潤燥,治乾咳無痰、眼睛紅、一切熱疾。胖大海和羅漢果效性涼、潤,對於感冒的喉痛、聲音沙啞有效,嚴重咽喉炎時,還可以加入菊花,效果會更好。

祖傳秘方七

止咳杏仁粉

作法:到超市就可買到杏仁粉,隨時服用一匙,或是沖泡成杏仁糊、杏仁奶茶。可以讓痰比較容易吐出來、咳嗽也不會那麼痛苦。

中醫師新解: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杏仁可分為南杏及北杏,南杏又稱甜杏,北杏又稱苦杏,均有滑腸通便的作用,亦能治病。南杏有潤肺、止咳、化痰功效,偏於滋養;北杏有平喘、止咳的作用,但北杏的杏仁尖帶毒性,多吃對身體不好,藥材店大多都會先將杏仁尖磨掉。一般多用南杏止咳化痰,不過兩種杏仁性質溫和,適合所有人食用。

祖傳秘方八

喉痛吃烤橘子

作法:選擇剛成熟的橘子,最好是果皮還略帶著淡淡的青綠色。首先將橘子上方剝開一個小洞,再把少許的鹽巴抹在上面、果肉之間的細縫處,然後放在炭火上烤,如果家中沒有辦法升火的話,用瓦斯爐的小火也可替代,不過要注意,千萬別讓橘子皮烤焦了。等鹽巴慢慢滲入到果肉之中,橘子也開始因高溫炭烤而發出沸騰的嘶嘶聲時,烤橘子就大功告成,除了有風味獨特的果肉可以享用,宛如熱桔茶的柑橘香味,更是一種享受。感冒嚴重的人只要吃2顆,可緩解咳嗽或是喉嚨痛,這是賽夏族獨家的感冒良方。

連同橘皮一起吃,除可治感冒,還能健胃、化痰、治咳及食欲不振,如果覺得皮苦澀,至少要把橘子裡面的細絲吃掉,因細絲也有化痰的功效。

中醫師新解:陳皮是使用橘皮製成的,還有可以化痰鎮咳的八仙果,其原料是葡萄柚,這些柑橘類製品都有止咳、化痰、潤肺的效果。

祖傳秘方九

止咳吃蜂蜜梨

作法:先去梨心,將蜂蜜灌入梨心封住,蒸1小時即可食用。分4次吃,一次吃1/4顆。

中醫師新解:梨在《本草備要》記載:「性味甘微酸寒,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止渴解酒,利大小腸,主治傷寒發熱,熱嗽痰喘,中風失音,片貼湯火傷。」對於風熱感冒的咳嗽有效,因為梨為寒性,則風寒感冒的咳嗽較不適合使用。

註:風熱感冒──癥狀較少身體寒冷、發重熱、頭脹痛、咽燥、喉嚨腫痛、口渴、有汗但排汗不暢、鼻塞、鼻涕黃濁、咳嗽、痰黏黃、舌苔薄白微黃、邊尖紅。

祖傳秘方十二

紫蘇梅茶治感冒

材料:紫蘇葉、腌紫蘇梅、紅鹽梅。

作法:每次用5粒腌紫蘇梅或紅鹽梅,以熱開水500c.c.沖泡5分鐘後再喝,或是抓一小把紫蘇葉,再加腌紫蘇梅或紅鹽梅10~15粒,加水5碗煮,滾沸後再續煮3分鐘。每天早晚飯後喝1杯,喝到好為止。

中醫師新解:梅子內含蘋果酸、枸櫞酸、琥珀酸等,有抑菌作用。紫蘇,味辛,性溫,功能與薄荷類似,有疏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作用,常用於散風熱、降氣化痰、肺氣喘急、心腹脹滿、安胎及魚蟹中毒。因此,對感冒有一定的效果,對感冒的頭昏、頭暈也很有用。

祖傳秘方十一

咳嗽喝蜂蜜蘿蔔汁

材料:白蘿蔔1個、蜂蜜100克。

作法:把蘿蔔洗凈掏空中心,加入蜂蜜,並放在大碗內加水蒸煮。

用法:每日2次,隨喜好調整服用量。

中醫師新解:白蘿蔔可以消炎清熱、下氣消食、除痰潤肺,烹煮前最好先泡水。熟食可治痰多、止咳、消化不良;生食也有效果,生食打成汁可消渴、止咳化痰,治聲音嘶啞。蜂蜜含豐富葡萄糖、果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和維他命B、C等,能清熱、解毒止痛,治肺燥咳嗽,預防衰老。但在服人蔘及滋補藥品期間忌食白蘿蔔,因為會消除滋補品的作用。

祖傳秘方十二

感冒吃蔥花稀飯

材料:米飯、蔥花。

作法:稀飯煮熟後,加一大匙蔥花。

中醫師新解:蔥有發散風寒、祛除酸痛的功效,吃生蔥可以殺死口腔中的病菌,因為蔥的表皮細胞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油(蔥蒜辣素),在感冒流行時,吃點蔥是大有幫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療 的精彩文章:

冬天食療就吃這5種食物,滋補養生,常吃的人身體都不會太差
咽炎不要怕,三種食療方法有奇效,90萬人已收藏!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