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外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展綜述
2017年,國外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領域共進行了12次發射,成功將196顆衛星送入軌道(195顆由火箭直接發射入軌,1顆隨飛船再入釋放),目前在軌運行423顆。整體來看,雖然2017年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射次數較2016年有所減少,但發射數量有大幅增加,這主要歸因於多家新興商業遙感公司大規模集中部署微納衛星數量的增多。
2017年國外民商用對地觀測
衛星成功發射數量(按類型統計)
美 國
2017年,美國共進行了6次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射任務,成功發射了182顆衛星。按用途劃分,民用衛星2顆,商用衛星180顆,商業對地觀測衛星發射數量比前幾年進一步激增,佔比達到98.9%。截至2017年底,美國共計有292顆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在軌運行,其中光學對地成像衛星221顆,氣象環境探測衛星54顆,其他環境探測衛星17顆。按用途劃分,民用對地觀測衛星30顆,商用對地觀測衛星262顆。
2017年可以稱為美國對地觀測領域的商業大年,商業對地觀測領域迅猛發展,市場出現「同類」併購熱潮,完成了業務布局、產品布局和市場布局的整合與優化,數字地球公司(DigitalGlobe)、行星公司(Planet)等大規模部署的商業小衛星星座,幾乎壟斷了傳統和新興對地觀測市場。其他新興對地觀測公司一方面繼續尋找細分領域以獲取市場進入機會,一方面轉向對地觀測數據處理與分析等業務。商業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和圖像持續升溫,新型對地觀測衛星數據融合、分發和銷售等業務正在不斷湧現。
JPSS-1衛星示意圖
歐 洲
2017年,歐洲共進行2次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射,成功發射3顆衛星,均為民用衛星。截至2017年底,歐洲共計有41顆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在軌工作,包括光學對地成像衛星13顆、雷達對地成像衛星8顆、氣象環境探測衛星8顆、海洋環境探測衛星3顆、其他環境探測衛星9顆。按用途劃分,民用衛星35顆,商用衛星6顆。
歐洲在民商用對地觀測領域的進展主要體現在環境探測方面,包括「哥白尼」(Copernicus)專用衛星按計劃部署,以及氣象衛星系統穩步研製。歐洲的下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也將經歷更新換代,雖然進程較美國稍慢,但氣象監測能力不遜於美國,甚至在某些方面優於美國。
俄羅斯
2017年,俄羅斯進行了3次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射,成功發射3顆衛星,均為光學對地成像小衛星。截至2017年底,俄羅斯共有11顆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在軌運行,其中光學對地成像衛星8顆、氣象環境探測衛星3顆。按用途劃分,民用衛星10顆,商用衛星1顆。
俄羅斯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領域的主要進展體現在老人星-V-IK-1(Kanopus-V-IK-1)光學對地成像小衛星的順利部署。儘管如此,流星-M2-1(Meteor-M2-1)極軌氣象衛星的發射失敗,將延緩其天基環境監測系統的構建。
老人星-V-IK小型對地觀測衛星
日 本
2017年,日本進行了3次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射,成功發射了3顆衛星,其中2017年1月新型超小型火箭搭載TRICOM-1對地觀測納衛星發射失敗。截至2017年底,日本共有16顆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在軌運行,其中光學對地成像衛星7顆、雷達對地成像衛星1顆、氣象環境探測衛星4顆、其他環境探測衛星4顆。按用途劃分,民用衛星13顆,商用衛星3顆。2017年,除了繼續部署專用環境監測衛星外,還發射了2顆商業對地成像小衛星,成功打入了國內和國際市場,目前正在積極擴大國際市場。
印 度
2017年,印度進行了2次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射,共發射了3顆民用衛星。截至2017年底,印度共有21顆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在軌運行,其中光學對地成像衛星11顆、雷達對地成像衛星2顆、氣象環境探測衛星5顆[其中包括2顆「印度衛星」(Insat)氣象與通信共用衛星]、海洋環境探測衛星2顆、其他環境探測衛星1顆。這21顆衛星均為民用衛星,且有12顆已經超期服役,後續衛星已經開始部署,2017年部署的2顆製圖衛星-2(CartoSat-2)主要用於接替已超期服役的老舊衛星。
其他國家
2017年,其他國家或地區共進行了3次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發射,發射了3顆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截至2017年底,其他國家或地區共有44顆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在軌運行,其中光學對地成像衛星37顆、雷達對地成像衛星2顆、氣象環境探測衛星1顆、其他環境探測衛星2顆。按用途劃分,民用衛星34顆、商用衛星10顆。
總體上,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中,以色列和韓國遙感衛星能力最強;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菲律賓、阿根廷、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已具有衛星研製能力,擁有了本國自主研製的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阿爾及利亞、阿聯酋、亞塞拜然、哈薩克、奈及利亞、泰國、委內瑞拉、越南、智利等國家通過整星採購,均已發展本國的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
此外,在新興商業對地觀測方面,除了美國以外,越來越多的國家計劃部署創新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星座。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衛星對地觀測能力,全球對地觀測衛星領域將普遍進入高解析度時代。
略,更多圖表詳見全文PDF(8頁)
後台回復「民商用對地觀測衛星」即可
來源:《國際太空》2018年第2期


※這些星體的發現,重新定義了太陽系邊界
※首批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證花落誰家?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