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巍然矗立彼得的城

巍然矗立彼得的城

?

300年前,那裡曾經是一片沼澤,衰草萋萋,人跡罕至。那裡靠近波羅的海,從涅瓦河上吹過來的陣陣凜厲的海風像一把把刀子,白色的海鷗時而躍起時而低滑,不住地發出孤獨的嗚咽。

1703年5月27日(俄歷5月16日),一個平常的日子。在涅瓦河入海口跑滿野兔的小島上,一個軍事要塞開始奠基。

10天前,俄國的艦隊第一次打敗了北方驕傲的瑞典人,這片沼澤地被作為戰利品劃給了俄國。年輕氣盛的彼得沙皇喜不自禁——他垂涎這片土地很久了。此前一天,身高近2.04米的沙皇就迫不及待地住進了島上剛搭建的只有2.5米高的簡陋的「小屋」,他從身邊士兵手中奪過一把刺刀,用力朝地上划下兩個十字形劃痕,他發誓:要「在海邊牢固地站住腳」,在這裡,一座偉大的城市將要誕生!要塞及其周圍的未來區域被命名為「聖彼得堡」,據說是為了紀念基督教的庇護聖徒彼得,他的紀念日是6月29日。「彼得小屋」也是聖彼得堡的第一座建築,存留至今。

彼得要塞

彼得沙皇是如此喜愛這裡,以致於第二年就在書信里稱之為「首都聖彼得堡」。9年後的1712年,他力排眾議,真的把首都從舒適繁華的莫斯科遷了過來。彼得瘋了!在世人的疑惑眼神中,一國之都,竟不可思議地從國家的中心位置遷移到了危機四伏的邊境!馬克思也不得不感嘆彼得「以特有的膽略把新都建在他征服的第一塊波羅的海海岸上,距離邊境幾乎在步槍射程之內……把它置於一個不能保證安全的地位」。但到1725年彼得去世時,這裡已經成為有9萬多居民的大城市了,900多艘貿易海船整齊地停泊在港口。

當年建造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而慘重的代價,先後動員了約十萬名工匠,工程之浩大艱辛形同苦役,不斷有人逃跑,又不斷抓人補充,死傷無數,用帑無數。彼得曾經下令,俄羅斯任何地方禁止用石頭蓋房子,全國所有的石頭都要集中運到這裡充當地基,而且凡是進入聖彼得堡的船隻都要交「石頭稅」:大船30塊,小船10塊,每塊不小於10磅;被強迫遷入該城的居民每個人必須提供100塊石頭,其他每個進城的人也必須帶入一些石頭。為了充實人口,彼得敕令莫斯科的某些社會階層或行業的人(如軍人與商人等)必須無條件移居聖彼得堡。雄心勃勃的彼得要把當年的沼澤之地打造成俄羅斯的天堂,要將全世界特別是歐洲城市的所有美麗壯觀都匯聚於此。9艘大帆船滿載數百名歐洲資深建築師、木匠、橋樑專家以及海軍軍官來到這裡,眾多藝術家、建築家、雕塑家、雕刻家也紛至沓來。彼得邀請法國人勒布隆來制定城市建設總規劃,邀請義大利、德意志、瑞士等國建築師主持修建各種建築,規劃中幾乎包括18-20世紀歐洲各國及俄羅斯所有的建築風格,聖彼得堡因此成為世界上最早按照統一規劃建造的城市。他自己則經常手拿木棍到各個工地監督查看,整座城市浸透了他的構思和心血。聖彼得堡無疑是彼得的城,是彼得的理想之城。彼得之後,伊麗莎白女皇從義大利請來一流的建築師和工匠,創建了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冬宮的一部分)、斯莫爾尼教堂和皇村的宏偉宮殿;葉卡捷琳娜大帝、亞歷山大一世請法國人設計了藝術學院,請英國人設計了巴弗洛夫斯克宮,請義大利人設計了俄羅斯博物館和劇院,俄羅斯名匠則設計了喀山大教堂和海軍部。經過彼得繼任者們一代又一代的接力,這座城市就這樣成了氣勢恢宏的萬國建築博物館,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以整座城市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另一個城市是布拉格)。

冬宮裡閱讀的女人

然而,對這座城市的爭議也持續了300年。俄羅斯人以複雜的眼神注視著這座幾乎是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的城市,注視著這座城市裡與俄羅斯所有城市風格截然不同的全新建築群。許多人堅持認為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的「外國城市」、「外國首都」、「政府的首都」,「顯示的是老巴羅克風格,充當的是帝國中心之都,」「聖彼得堡主要是官方的,是新俄羅斯的復興,莫斯科是古俄羅斯的,是舊俄國的首都。」莫斯科屬於第三羅馬——東正教中心,是「人民的首都」「國家權力的守護神、祖國神聖榮譽的保護者、知識的珍愛者、和平生活的福地,」拋棄了莫斯科,「割斷了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導致俄國的綱常倫理被嚴重損壞」。質疑者中不乏果戈理、赫爾岑這樣的俄羅斯名人以及伏爾泰這樣的歐洲思想家。果戈理說聖彼得堡像歐洲殖民地,少有民族根基,而多與外國混雜,卻不和本土大眾融合;赫爾岑認為這座城市沒有歷史,也沒有前途;陀思妥耶夫斯基則認為那些宮殿都顯得「矯揉造作」。

300年過去了。在歷史的長河中,300年僅僅是倏忽一瞬,對一個城市來說也未免太短暫了。但300年的沖刷和沉澱,已經足以使當初那些非議煙消雲散,聖彼得堡也已經被時光雕塑成風格獨具的魅力之都。

冬宮廣場

因為聖彼得堡,俄羅斯成為了海洋大國;因為聖彼得堡,俄羅斯融入了歐洲;也因為聖彼得堡,俄羅斯人跟上了世界發展的潮流。

彼得沙皇的遷都計劃是從一場旅行開始的。

1697-1698年間,彼得以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領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出訪歐洲。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旁觀了英國議會的辯論。他盡最大努力認識和學習西方,這次旅行也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

彼得大帝

由於隱瞞了身份,他看到了許多真相。當時,荷蘭已輝煌了近百年,阿姆斯特丹的繁盛睥睨天下,英國完成了君主立憲制改革,牛頓對宇宙的認識啟動了一個科學的時代,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帶領下成為歐陸首強,巴黎成為整個歐洲競相模仿的對象,其它歐陸大國也陸續興起,紛紛海外殖民拓疆擴土。更重要的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將徹底改變世界格局和人類發展走向的、以航海技術和工業革命等催生出的嶄新文明,已經在歐洲大陸悄然孕育。

而此時的俄羅斯仍處於中世紀農奴制社會,95%的國民是極度貧困的農奴,每個女人一輩子要生15個以上的孩子,其中半數不到一年就貧病而死,多數人活不過40歲,而且絕大多數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心靈被完全封閉蒙昧。人們無所事事,成天待在屋裡用酒精打發漫長的冬季。此前俄羅斯已經錯過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彼得為歐洲社會的強大和繁華而震驚,為俄羅斯的落後和蠻荒寢食難安!彼得的意義就在於,他先於所有人敏銳地認識到西方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拼盡全力要把俄國帶入一個此前從未見過的全新方向。

教堂里虔誠的俄羅斯女人

旅行結束回到莫斯科,幾位大臣前來問候遠途歸來的沙皇,出乎所有人預料,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們胸前長長的鬍鬚剪去,這個戲劇性的一幕,揭開了彼得「歐化」改革的序幕。他剪掉貴族的大鬍子和長衣袖,把莫斯科公國時代的長袍改為歐洲式的短裝,舉辦「大舞會」,提倡文明交際,甚至還具體到規定用餐時一定要使用餐巾, 「不能發出吧噠吧噠的響聲」。——千萬不要以為彼得在開玩笑,不少人真的為此送了命!他開辦了軍事學校和技術學校,建立了正規的陸軍和海軍,鼓勵工商業發展,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農奴到工廠做工,允許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引進西方技術人員,派遣年輕人出國留學,設立了科學院、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公眾劇院和公園,創辦了報紙,甚至還出版了專門指導人們日常生活禮儀的教科書《青春寶典》,……這場聲勢浩大又嚴厲無情的改革運動,波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社會風尚等幾乎所有方面,摧毀了俄羅斯舊有的意識形態,徹底改變了俄羅斯的精神面貌和國家命運。彼得的改革也將俄羅斯人推向忍耐的極限,反對改革的勢力逐漸集中在太子阿列克謝周圍,彼得聞知後親手處死了兒子毫不手軟,整個俄羅斯都在這位威武強悍的命運之王手中顫抖!這個被恩格斯讚歎為「真正的偉人」的人,用「野蠻制服了俄羅斯的野蠻」(馬克思語),列寧也說:「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蠻的俄羅斯人迅速採用西歐的成果,決不惜用獨裁方式,在反對野蠻勢力時,決不拒絕使用野蠻的鬥爭手段」。

為了改變俄羅斯,彼得是如此心急如焚迫不及待,他興趣廣泛,事事親力親為,曾做過炮手、船長、團長、造船工匠等,甚至熱衷於解剖和牙醫手術。一次接見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彼得伸出右手說:「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繭,這些都是為了給你們示範。」1724年,幾個士兵在海灘上遇險,他不顧身弱體病,執意下海親自救助,不幸感染風寒於翌年初去世。彼得的一生是如此豐富多彩,以至短短52年的生涯已經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他所留下的,是一個美輪美奐的都城和一個強大而生機勃勃的帝國。

夏宮

聖彼得堡才是彼得沙皇最摯愛的子嗣(據說太子被殺的原因之一就是擔心他繼位後會將新都廢掉),是彼得留下的最瘋狂、最形象也最偉大的遺產。這座城市完全是根據彼得的理想打造出來的,它凝聚了彼得一生的智慧和心血,它打開了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門戶,成為推動俄羅斯人學習西方文化的基地。彼得正是通過遷都聖彼得堡表達了他與舊莫斯科傳統勢力分道揚鑣的決斷,展示了他帶領俄羅斯爭霸天下的勃勃雄心。

作家H·烏斯特利亞洛夫在《聖彼得堡的命運》(1918)中說,「正是聖彼得堡時期才把俄國從莫斯科外省的鄉村小院引向了真正歐洲和世界大國之途」,「經由聖彼得堡才使得古羅斯變成了偉大俄羅斯」。

彼得大帝的青銅騎士像

俄羅斯詩人普希金這樣讚歎彼得,「他站著,充滿了偉大的思想/向遠方凝視。在他前面/河水廣闊地奔流;獨木船/在波濤上搖蕩,凄涼而孤單……/大自然在這裡設好了窗口,/我們打開它便通向歐洲。」

源出拉多加湖的涅瓦河全長72公里,自西向東,流經聖彼得堡長達30公里,可以說是專屬聖彼得堡的河流,與這座傳奇的城市相依為命。100多座島嶼,300多座橋樑,河寬水闊、支流密布的涅瓦河水系,把這座城市切割得如鑽石般美麗。涅瓦河有如一條蔚藍色的綢緞飄帶,寬寬窄窄地鋪陳著,輕輕柔柔地纏繞著,給莊嚴大氣的聖彼得堡平添了一股陰柔之美。涅瓦河因聖彼得堡而聞名天下,聖彼得堡則因涅瓦河而嫵媚動人。

涅瓦河畔

「當一天的暑熱退去,紫紅色的晚霞灑滿河面,天邊飄著淡淡的雲彩,湍急的涅瓦河在深深地靜靜地喘息著,此時此刻沒有哪位詩人能夠描述出靜謐的涅瓦河水述說的百年滄桑,沒有哪位畫家能夠繪出水天之間光怪陸離的顏色變換,更沒有哪位音樂家能夠用人間的樂符來表達那從地到天,縈繞夜空,又從天到地的神秘的自然界的和弦。」一位俄國作家如此深情地描寫道。

聖彼得堡街景

在聖彼得堡的那幾天,正好趕上小雨,石頭鋪就的路面,被時斷時續的雨水沖刷著,在偶爾爬出烏雲的陽光映照下,泛出各種奇異而鮮艷的色澤;遙想當年馬車疾馳而去的「得不得不」聲音一定格外清脆嘹亮。雨中的聖彼得堡別有一番情調。漫步在冬宮廣場、十二月黨人廣場以及涅瓦河邊,彼得大帝的青銅雕像依舊氣勢磅礴,海軍部大樓仍然肅穆莊嚴,涅瓦河畔駐泊著老舊的軍艦,冬宮側門排列著焦急等待進館參觀的中國人的長隊,神情各異的男女老幼撐著雨傘從不同方向匆匆走過;仍有不少遊人在冒雨留影或嬉戲,不時傳來快意的尖叫和說笑聲;自然,這樣的場景永遠少不了俄羅斯年輕人的婚禮,哪怕雨水已經澆濕了潔白的婚紗,哪怕雨水、汗水和淚水交織一起划過充滿期盼的青春的臉頰,……此時此刻,雨中的聖彼得堡顯得如此妖嬈動人,如此令人著迷。

等待進入冬宮參觀的中國人

俄羅斯歷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像聖彼得堡一樣,深深打上一個人的烙印,和一個人的理想氣質渾然一體;也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像聖彼得堡一樣,經歷了如此的坎坷和劫難,和如此多的近代事件及人物聯繫一起,幾乎濃縮了一部俄羅斯的近代史。

國家博物館前的普希金像

300年中,這座城市遭遇了三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1724年、1824年,1924年,每次正好相隔100年,波羅的海海水倒灌,涅瓦河決堤,聖彼得堡一片汪洋,滅頂之災差點使這座城市遭到廢棄;300年里,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巴甫洛夫、普希金、果戈理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這裡生活和工作過,東西方兩種文化的融合和碰撞更為藝術創作提供了靈感和素材,成為文豪們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建城100年後,俄羅斯文學出現了群星璀璨的「黃金時代」;到了近代,十二月黨人起義,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震驚世界的大事接二連三在這裡發生。尤其是二戰時,作為德國入侵蘇聯的三個主攻目標之一,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在蘇聯時期名稱)遭受了來自軸心國軍隊的毀滅性打擊,經歷了「人類現代史上時間最長、損失最嚴重的圍城戰」,被列入世界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一些歷史學家更稱之為種族滅絕。在希特勒「把列寧格勒從地球上抹掉」的狂妄叫囂下,納粹軍隊對這座城市實施狂轟濫炸,3200多幢精美建築物被徹底摧毀,許多宮殿被洗劫一空,整座城市被夷為廢墟,街道變成了瓦礫堆。為期872天的圍城戰破壞了公共設施、飲用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空前大饑荒,造成多達150萬人死亡。在最艱難的1941-1942年間的冬季,當所有雀鳥、老鼠及寵物被吃光後,城內出現人類相食的慘況,以致當局不得不組成一個特別師加以阻止。當時國際媒體稱頌道:「列寧格勒的抵抗乃是人類在經受不可思議的考驗中取得輝煌勝利的一個榜樣。在世界歷史上也許再也不能找到某種類似列寧格勒的抵抗。」要知道這座城市80%的建築是戰後重建和逐漸修復起來的,等於重新建造了一個聖彼得堡!神奇的俄羅斯藝術家和工匠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一點一點精心修復,有的建築甚至前幾年才剛剛完工,整座城市現在已經看不見一丁點被戰爭毀壞過的痕迹了。這座多災多難的城市如今已經重現「北方威尼斯」的輝煌。

東正教牧師

俄羅斯的民族精神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俄羅斯人總是表情莊嚴、肅穆,凝重多於微笑;心情憂鬱、傷感,沉重多於輕鬆;肥沃的土地養成了懶散的習性,惡劣的氣候又使他們飽嘗生活的艱辛,培養出吃苦耐勞的品格;天性自由,又缺乏理性,經常感情用事,易走極端,精神上呈現「兩面性」。一位西方學者作了不乏尖刻的概括:「俄羅斯文明顯示出一種奇妙的混合特性,既有違抗不得的紀律,又充滿著冷酷無情的壓迫,虔誠中夾帶著暴力,祈禱神祗而又褻瀆它們,充滿著音樂但也非常粗俗,忠誠而又殘忍,一副奴隸似的卑微卻時而表現出不屈不撓的英勇。這一民族無從發展出和平的美德,因為面對著漫長的冬天和待不到黎明的冬夜,他們必須要戰鬥,而這是一場苦鬥,他們要戰勝橫掃冰封大地的凜烈極風。」聖彼得堡無疑不能代表俄羅斯精神,它也許是一個異數,但經過300年兩種文化的交融,聖彼得堡已經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精神氣質,它極大豐富了俄羅斯人的精神世界,已經是當今俄羅斯文化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芬蘭灣

傍晚時分,搭乘「Princess Maria」號郵輪離開聖彼得堡前往赫爾辛基。郵輪緩緩駛過窄窄的芬蘭灣,驀地海面豁然開朗,人們的視野彷彿隨之一下子也開闊起來,此刻天邊燃起了火燒雲,濕鹹的波羅的海海風撲面而來,一望無際的大海顯得深邃而寧靜,甲板上的人群不時發出一陣陣歡呼。此時此刻,你也許才能體會到300年前彼得初見大海的激動,才能理解彼得當初為何要執意選擇這裡作為俄羅斯未來的新都,——因為這裡可以通向歐洲,因為這裡可以通向地球的每個角落,因為這裡象徵著擺脫一切羈跘走向自由王國。

還是不禁想起普希金的《青銅騎士》,想起那幾句詩:「巍然矗立吧,彼得的城!/像俄羅斯一樣的屹立不動;/總有一天,連自然的威力/也將要對你俯首屈膝。」

俄羅斯少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舊傢具捨不得扔掉,那還可以這樣
初二成績怎麼下滑了?到底應該怎麼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