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業生涯越往後,核心科技越重要

職業生涯越往後,核心科技越重要

之前寫了很多關於如何找工作、如何選擇職業的文章,核心思想都是拚命找就業面寬的核心崗位、拚命積累光環,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取巧,因為取巧雖然能讓你上正道,但怎麼走下去,下一步到底去哪裡?當我們年老色衰,力不從心的時候,怎麼保證自己老有所依,這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一句話說完,借用董小姐的話就是,掌握核心科技,我很喜歡這句話,雖然格力也沒有什麼核心科技。

我曾經有推薦但有不太看好的一個職位是「項目管理」,推薦是因為門檻低,專業不限,而且能夠接觸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了解到的信息和知識比較廣,不看好是因為所有的知識和信息都是來自別人提供,了解程度浮於表面,也不知道別人說的是真是假,容易被忽悠,出了問題自己也搞不定,要依賴別人,本質上只是一個中介而已。和客戶電話會議,還要帶上工程師一起,不丟人嗎,如果工程師不在,遇到的問題也回答不了,每次都能說「我和內部確認一下再答覆你」,which would be the worst answer to them.

這個職位或許比某些苦逼的業務部門待遇好,地位也更高,但市場價值並不會隨著工作年限的變化而增加,所謂的項目管理只是個空殼,隨便招個畢業生都能做一樣的事,而後者卻具有厚積薄發的優勢。

而曾經在某個業務部門做過,精通具體業務再去做項目管理的,方能呼風喚雨,上下其手。

我以前公司曾經有一個項目經理,馬來西亞華人,中文英文自然都沒問題,這貨居然還做過十幾年的製造工程師,每次做一個新項目,工藝部門說這個東西做不出,或者設計部門說這個東西設計不出來,他每次都可以說,那我給你出個主意,你這樣做, balabalabla,每次都能讓人心服口服。每次和客戶討論技術問題,他都不用諮詢技術部門就可以直接回復客戶,客戶對這種人是會上癮的,客戶爽了,老闆也對他爽。

所謂掌握核心科技,就是做你這個領域的磚家,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橫向。除了知道公司是怎麼做的之外,還要去了解其他同行是怎麼做的,雖然不一定能夠讓你技術精進,但能見多識廣,開闊你的思維,遇到問題的時候就能橫向去獲取靈感,而不會故步自封。

第二,縱向。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朝著最底層深入,也就是價值產生的源頭,你要主動去精通這源頭,而不要被動的通過別人告訴你,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橫向我就不多說了,主要靠多去和同行交流,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同行的技術,反思一下和自己公司的做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優點,而不要只是鄙視。

重點講縱向。

為什麼縱向如此重要呢?

首先,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全球產業分工,以及社會發展帶來的職業分工,大大降低了人類應用知識和技術的門檻,底層的知識和技術只要打包封裝好,向上一層提供介面就可以了,上層就不需要知道它內部是怎麼回事,就比如我們不需要知道CPU是什麼原理,直接插在電腦上就可以用。

這使得社會產生了兩幫人,一幫是研究底層的人,一幫是上層的拿來主義者。這樣的分工雖然大大提高了整個社會運行的效率,但是無法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上層怎麼防止被底層忽悠,也就是外行怎麼防止被內行忽悠,用技術一點的話說就是怎麼解決介面的兼容性問題。

我這裡說的「忽悠」,不是指真的忽悠,而是指上下層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誤會,可能是下層真的想忽悠,也可能沒理解上層的應用,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公司。

但上層是買方,底層是賣方,俗話說得好,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所以上層永遠有動力去防止被底層忽悠,所以對了解底層技術的人總是有需求。

就像蘋果,全部產品都委託給EMS代工,但同時也養了一幫掌握核心科技的人防止被忽悠。

但底層有兩個特點。

第一是越往下,數量越少,呈倒金字塔結構,比如做電腦的公司有成千上萬,做電腦CPU就只有那麼幾家,做半導體光刻機就只有荷蘭ASML一家獨大。

第二是做得越久越專業,價值是隨著工作年限增加而提高,因為底層越接近人類基礎科學技術的發展。

而上層只要底層提供介面,不管底層怎麼發展,不需要知道太多,拿過來用就好了,知識學到一定程度就到頂了,新人也可以快速適應,老人就沒什麼優勢了。

所以上層是隨時可以被取代的,聯想照樣也可以幹掉惠普戴爾,但電腦CPU始終還是那麼幾家。

醫生、律師、政客、科研工作者,越老也越有價值,因為他們接近知識的底層,而且知識是和工作經驗是正相關的。各行各業也喜歡博士,博士意味著磚家

我說的核心科技,不單單指工程技術,而是包括所有的工作,不管是軟體開發、製造工藝,還是銷售、市場、財務等商科工作。甚至管理也是核心科技,因為是管理團隊的技術,也就是讓下屬不忽悠你。但管理職位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到,所以我們把精力放在本職工作的核心科技會更加務實一點。

對所有的工作來說,核心科技就是指工作所需信息的源頭。如果你工作所需的信息和知識都是靠別人提供,那你就只是一個應用者,沒多大價值,只有你和信息提供方處在同一知識水平,甚至你還要比他還要懂,這就叫懂行,你就贏了。

注意,英語不是核心科技,創造不了價值,達到基本水平就OK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業務水平的精進上才是王道。一個身無長物只以精通英語為榮的人是可悲的,現在的00後英語水平比我們那一代好太多了,他們一旦進入職場分分鐘幹掉你。

產業上喜歡說分工合作,術業有專攻,把專業的事情委託給專業的公司做才能提高效率,但具體到公司,工作細分的後果是增加彼此的溝通成本,從而造成巨大的內耗。每個公司都希望磚家來破局。所以我們除了要在自己本職的業務上精進外,還要提高自己的兼容性,減少溝通成本,幹掉你的底層,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如果你是一個項目管理,就像我上面說的,技術上一定要清楚。

如果你是一個銷售,和你打交道的有技術部門、成本報價,這幾方面都要門兒清。而普通的銷售只是打打電話,做個傳話筒。

如果你是一個採購,那除了供應商提供給你的報價外,你還要清楚他的報價是怎麼得來的,細分到產品的工藝流程、每個生產步驟的時間、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是多少都要一清二楚,還要知道別的供應商是怎麼報價的,就好比你就是從這個行業出來的一樣。普通的採購只是簡單的對比一下價格或者簡單的壓價。

如果你是個圖書編輯,除了找作者創作內容外,那自己為什麼不自己創作呢? 你比作者更了解什麼書暢銷,比出版社更掌握原創內容。

如果你是個HR,那要非常清楚用人部門的業務具體,就好像你做過這個工作一樣。我面試我第二份工作的時候,HR問我「TS16949的五大工具是什麼?」「FMEA是怎麼做的」,我那個時候還小,雖然也在汽車行業做過,但TS16949原文我沒看過,公司已經把TS16949的要求轉化成了公司內部流程,也很少提TS16949的概念,所以我沒回答上這個問題,而且很驚訝她怎麼知道這麼多,默認這個HR很專業,越面試越心虛,到最後工資都不敢要太多。

如果你是做助理的,那你就拚命去了解老闆的工作內容是什麼,讓老闆對你得心應手,而不是只做老闆交代你做的事。

不懂編程的產品狗是很容易被程序員忽悠的,所以大部分產品狗都是做技術出身。

比如我是一個工程師,我不見得要精通機器設備具體的原理,我只要知道怎麼使用就可以了,機器壞了或者要升級機器找供應商過來就可以了。但這樣並不是一個磚家,結果就是供應商可能會忽悠你,說這個做不到,那個做不到。如我精通機械設備的設計和加工,並且還見過別家的設備的什麼樣的,我就可以直接告訴供應商,你可以怎麼做,到這個程度,他就不敢忽悠我了。

掌握核心科技的人去面試,是問不倒的,面試官隨便問幾個細節的問題試探一下就知道你懂不懂行。很多職場老司機面試失敗就是這麼被問倒的,因為平時習以為常的東西,總覺得有人做了自己就不用去了解,從而產生了知識的盲點。

也不容易被新人取代,因為新人也只知道自己工作範圍的知識,而且還有更多的人只是熟悉自己公司的業務流程,把同一件事重複做了十年,知識層面完全沒有長進。

我們怎麼才能做到掌握核心科技呢?

我是製造業的,如果不考慮別的,我理想的職業規劃是,畢業後花五年的時間輪流做各種原材料工藝工程師(CNC/機械加工、衝壓、注塑、SMT、模具),然後去汽車零部件公司或者主機廠做總裝工程師三年(掌握系統的製造體系),再跳槽去電子或者汽車行業的品牌公司做供應商管理。

大家肯定會說,這樣不就和你以前說的「光環決定論」衝突了嗎?你不是說知名企業的光環比所謂的技術更重要嗎?

當然我只是YY一下而已,這種規劃只在理想的模型中存在。如果真讓我重新選,我還是會優先選知名企業的光環,因為製造業的核心技術並不只是製造技術,還包括製造體系,越往上產品越複雜,製造體系越先進。知名的企業也象徵著先進的製造體系,業界對其人才是認可的。

追求光環,也並不意味著對底層技術的偏廢,是相輔相成的。

而你如果光有光環,沒有底層技術,那隻能在相同的光環里跳,而

光環+精通底層技術->進入更大的光環。

更大的光環+精通底層技術-> 進入更大更大的光環。

如果我們不是通過以上理想模型中的路徑進入光環的,但至少要做到一點,就主觀意識上要做到對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我以前老闆和說,你必須要know all the details. 對你底層做的事情,要通過一切途徑去了解,比如多去請教別人,親自去看,多去幫忙親自做,去思考為什麼是這樣做,甚至還可以看書或者報班自學。我曾經為了弄清楚會計的工作內容,還專門買了幾本書看,還去請教了做會計的朋友。我現在感覺自己缺乏模具知識,也在網上到處找教程,還專門去供應商那裡看。

當然,再怎麼看再怎麼問,也不如親自做過,所以從來都是從產業鏈底端往上走的人是最吃香的。

核心科技,還要看公司的職位,有些職位本身就邊緣崗位,沒有什麼核心科技。比如:

其他的設計、製造、採購、銷售、產品、市場、運營、採購,計劃,各有各的核心科技。

而各個職位的核心程度,又具體的公司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你別看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工資這麼高,但大部分人都只是技術的搬運工,因為互聯網公司的成功是靠商業模式,並沒有什麼技術門檻,技術只是為商業模式服務的,今天你滴滴打車成功了,別人馬上可以做一個滴答打車。

程序員分為開發(develop)和研發(R&D)兩種,開發就是這種做APP、軟體、網頁的的程序員,是什麼前途的,自己不用造輪子,是站在研發的肩膀上,直接拿現成的模塊拼湊到一起就可以了,做十年都沒什麼積累,老了就干不動了。而研發是研究底層演算法,涉及到原理,是具體的技術,要不停造輪子的,他們做出來的技術是拿給開發用的,比如搜索引擎演算法,推薦演算法、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藍牙技術、NFC技術,做十年可以成為磚家,無可取代。

比如單純做微信這個APP本身就沒什麼技術含量,支付寶分分鐘可以抄到連表情都一樣。但你看看微信的圖片壓縮和優化技術有兩把刷子的,發一個幾M的圖片出去,在不看原圖的情況,圖像還是很逼真,據說是請了博士研究出來的。

當年的北大青鳥非常火,高中畢業就可以去讀,但到學到的都是拖控制項做界面的技術,並不涉及演算法和原理,是做不來深層次的東西的,最終都沒什麼前途。

藍綠大廠手機雖賣得不錯,但其強在市場和銷售,去它這些部門才是王道,其手機技術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全靠晶元原廠支持,去做程序員沒前途,來原廠才有前途。

晶元原廠聯發科實在開不起錢,但在聯發科做過的人跳槽去手機廠商卻非常受歡迎,藍綠大廠就有大把聯發科來的人。

美團強在運營,去做程序員也沒什麼意思。

今日頭條推薦演算法還是很厲害的,去做程序員可以成為磚家。

BAT雖然很強大,但是各有各的側重點,騰訊是以產品和運營驅動,阿里是運營和技術驅動,百度是技術驅動。

大公司都會有一些邊緣的產品或者邊緣的部門,更側重於拿來主義,如果去了這些部門並非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接觸的知識非常局限,卻很容易為了大公司的光環和待遇而苟且,而又奢入儉難,想要跳槽又容易挑三揀四而不顧發展前景。

對於在大公司做非核心職位的人,頂著大公司的光環,年輕時還會有公司看重這個牌子,但老了就不行了,一定要有勇氣跳出來,去擁抱星辰大海。

最後提示的是,做一個磚家最大的風險是,這個技術被淘汰。

芬哥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蒂芬的專欄 的精彩文章:

老外用什麼APP學外語?

TAG:史蒂芬的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