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侵華日軍投降後,在俄礦做苦役,俄媒傳:活著便宜你們

侵華日軍投降後,在俄礦做苦役,俄媒傳:活著便宜你們

日本在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其後更控制朝鮮、滿洲及庫頁島南部。事實上,在1930年代,日軍與蘇聯持續發生邊境衝突,包括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這些都導致1941年4月兩日簽訂了中立條約,使蘇聯部隊集中歐洲戰場,日本便更集中在中國及亞太擴展軍事。

1945年5月9日,德國投降,日本成為唯一仍在戰鬥的軸心國,極渴望延長日蘇中立條約,但更認為蘇聯可能發動進攻,所以擴充關東軍兵力達70萬。可惜他們武器裝備嚴重不足,部隊中新兵多是老弱及孩子。結果,在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行動下,令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滅亡,溥儀亦成了蘇軍俘虜。日本在對蘇戰爭中,除了留下大量日僑,被蘇軍俘虜的還有60萬名日軍,絕大部分都送往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

逃亡的日本東北遺民(網上圖片)

戰鬥民族蘇軍不是省油的燈,日本戰俘在蘇軍的強制勞役下,死了近10萬人。據指,日本戰俘有的被直接槍斃、也有的扔去西伯利亞冰天雪地下服幾年苦役,也有被扔去煤礦每天苦役10多個小時。

據內地媒體引述,德國《萊茵郵報》曾經連載一名日本戰俘寫的回憶錄,指出其所屬的關東軍一個聯隊投降蘇軍後,先是被送到了大城市車站。蘇軍讓日軍維持體制,軍官負責管制。很多士兵當初還認為:俄國人並不打算為難他們,預料按照戰爭結束的慣例,讓他們回家。所以,當他們登上火車時還會面露笑容。俄國軍官還說送他們到港口,然後回日本。

至於俄羅斯《商人政權》周刊發表了一名當地學者的近年研究指出,在日本被徹底打垮後,事實上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戰俘,當時都比較願意前往蘇聯,引述對日作戰的蘇軍老兵表示,關東軍士兵更害怕的是,將他們轉交給中國,不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他們知道中國人會立刻將他們處死,甚至有日本戰俘為此哭泣,懇求蘇軍將他們帶到蘇聯。

當然,日軍戰俘在蘇聯的命運並不輕鬆。《萊茵郵報》引述那名日本戰俘指,列車開出後,有些方向感的同袍不安地感覺到:為什麼火車往西開?隨著景色越來越荒涼,他們意識到終點不是家鄉。俄軍也宣布:日軍在戰爭中犯下滔天罪行,每個人都是罪犯。所以,這一批3000多名日軍,到了烏拉爾一個煤礦服苦役贖罪。

據了解,戰後蘇聯經濟一片貧瘠,大多勞動力在戰爭中犧牲,所以日本戰俘作為免費勞動力資源,對蘇聯經濟建設和復甦作用甚大。事實上,蘇聯不少工業企業,大型基建等等都是由日本戰俘協助下建設的。日本戰俘當時建設的一個最著名的工程項目,就是遠東地區,來往貝加爾至阿穆爾的鐵路(Baikal-Amur Mainline),即是「貝阿鐵路。

講回那名戰俘,與3000多名同袍到了烏拉爾,位於俄羅斯中西部,極其荒涼,做礦工又是重體力的勞動。俄國當時物資極匱乏得連自己人都吃不好穿不暖,那日本戰俘更甚。在第一年冬天,不少戰俘也因不適應低溫,食物及保暖用品匱乏,在煤礦的繁重勞動中喪命。1946年,俄國人才開始有限度改善俘虜伙食和生活。

但這不是基於人道而做,而是因為俄國戰後資源開始改善之餘,其實也發現這班日本軍人體質太差,耐寒性極差,一旦他們再要死,就沒人去勞動。

當時日軍戰俘描繪狀況(網上圖片)

從以上日本戰俘描繪分配食物的情況:要將大的黑色麵包切成小,再傳給眾人,有時份量甚至只得如骰子般大。又表示工作的辛勞非比一般。事實上,戰俘勞動時間一直極長,每天工作時間基本維持12小時,若是趕上生產高峰期,更會延長工時。據日本戰俘回憶引述一名管理戰俘的俄國少校向他們說:好好乾活!讓你們活著就是便宜你們了!

這群戰俘在俄國煤礦一直幹活,到了1950年,一半多的日本戰俘沒能熬到回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西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都沒人相信文丑就是曹操殺的呢?
這種精神是怎麼樣一步一步被國人喪失的?

TAG:漫談西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