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括何以兵敗亡身?犁城讀史

趙括何以兵敗亡身?犁城讀史

司馬遷在《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傳記里,除了講述廉頗、藺相如的故事之外,還涉及到了與二人同朝為將的趙奢。因解瘀與之圍他被趙惠文王賜號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並列。趙惠文王死後,其子孝成王繼位。在秦、趙長平之戰中,秦用反間計,讓趙孝成王不用廉頗而改用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趙括不善用兵,被射身亡,數十萬趙國降將被秦坑殺。

那麼,大將趙奢之子趙括何以兵敗如此慘烈?書中指出了趙括為將的三大缺陷。

一、紙上談兵,無真才實學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為天下莫能當。」就是太自信,以為自己熟知兵書,把帶兵打仗看作一件很平常、很簡單的事。趙括曾與其父親趙奢談論帶兵打仗的事,對父親的提問能對答如流,但是趙奢並不看好他。趙括母親問為什麼,趙奢說,用兵打仗是一件要人命的事情,而趙括卻把它說得那麼容易,趙國不用他為將則已,如果用他為將必然兵敗。趙奢說趙括論兵「易言之」,就是說趙括太調以輕心,太自以為是,太心氣浮躁,頭腦太簡單,看事太容易,慮事不嚴謹。這樣的人帶兵打仗,必敗無疑。

無論做什麼事情,心高氣傲,浮躁粗心,缺少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缺少謹慎務實的作風,都不會成功,偶爾成功也是僥倖使然。為將帶兵更是如此。

二、修養不足,不睦下屬

趙括至敗的另一個原因是個人修養方面的問題。「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而他的父親為將時,「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趙括沒有像他父親那樣走群眾路線,不願親近部下,不能放下身架深入士卒,與士兵打成一片。將士不同心,戰鬥力自然不會強。將士同心,鐵板一塊,才會無堅不摧。

三、品行欠缺,貪戀財物

趙括還有一個方面不及他的父親,就是在對待財物的態度上。趙奢把朝廷賞賜自己的東西全部分給兵士和自己軍隊里的下級官員,一旦接到軍事命令,就全力以赴地投入戰備,不再過問家事。而趙括則是「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太貪戀財物,佔盡利益,沒有與部下共享的氣度。並且缺少專註做事的精神,不太拿工作當回事。

正是以上三大缺陷,使得士卒離心,戰鬥力全無,讓白起出奇兵將其打敗,最後被秦軍射殺身亡,兵士也跟著遭殃,落得個被坑殺的下場。

戰場上狹路相逢勇者勝,隊伍的戰鬥力很關鍵。能把將士之勇開發出來,這是為將的所應研究的事情,是大將應具備的才能之一。而一個象趙括那樣才能不及,品行不足的人,即使陰差陽錯當了將軍,也只能是危己害人,誤了大事。

現代社會對領導幹部提出德才兼備的要求,古時兵書上對為將的也是提出各方面素質要求的。除了具備與職位相稱的才能之外,為將的個人性格、品行、心智也是影響是否能打勝仗的關鍵因素。

《三國演義》中馬謖失街亭也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典型案例,與趙括用兵有相似之處。馬謖人雖然不錯,與諸葛亮很拉得來,但卻未悟透用兵妙,屬於才能不及;關羽則屬於性格存在缺陷,傲上親下,重情重義,武藝超群,曾為劉備創業建過齊功,但就有一點,太爭強好勝,太自以為是,太把什麼都不放在眼裡,結果大意失荊州,喪身於自己的性情太傲的弱點;劉備的失敗則是太感情用事,為了給關羽報仇,置國家利益於不顧,舉國之兵傾城而出,把軍事力量幾乎揮霍一空,讓蜀國元氣大傷,算是情令智昏的典型例子。

要說為將的,有個人很厲害。就是諸葛亮的老搭當司馬懿。

司馬懿在與諸葛亮交手幾次大敗後,深知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便不再輕易與諸葛亮正面交手。諸葛亮用各種辦法激他出兵,甚至於用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馬懿仍能心靜如水,穩坐釣魚台,任你諸葛亮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這是司馬懿為將的明智之處,也是心智修鍊功底深厚的表現。雖然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但帶兵打仗並不只是拚得匹夫之勇。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太多了。司馬懿能深悟「詭道」二字的深意,對用兵存有敬畏心,知其不可為而不強為,耐住性子等待時機,結果笑到了最後,很厲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犁城風景 的精彩文章:

原來生活中的魯迅是個這個樣子的

TAG:犁城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