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遠永遠,會不會是另一種生活?

永遠永遠,會不會是另一種生活?

2014年7月21日,我的閩南海絲文化國學夏令營正式啟程。這是第三次去福建,一路向南,陽光漸漸茂盛而慷慨起來,這種享受,熟悉但久違。

培元

舉辦方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學是我們抵達後的第一個驚喜。

簽到完畢直奔寢室,其實本來對住所的期望已經很高,參觀完我們的臨時小家,三個人還是齊齊讚不絕口。整潔,亮堂,有書桌,有空調,浴室有熱水。手忙腳亂地安頓行李,心都是雀躍的。

不論是初來時走馬觀花地逛校園,或是那些美好的夜晚下車歸來擁抱培元中學溫柔的夜景,總是有莫名的感動在牽我,似曾相識但難以述說。它讓我想起了未重修時的新碶小學,看起來那麼地老,老得令一個孩子心生敬畏。這份嚴肅與滄桑很深地震懾我,也曾在默默中告訴過我學習的意義。我對知識的興趣,對師長的感念,對學子生涯酸甜苦辣的品讀,全部源於這種古老的氣氛。新碶小學在我讀五六年級時重建了一番,設施變得便捷,色彩也活潑溫暖了許多。培元中學在某種程度上勾起我對04、05年的懷念,那種天空時常陰沉,老松樹一年四季都沉默寡言,窗外遠山輪廓在清晨霧氣中依稀可見的校園感受。

培元 黃昏的天台上

跳出這種個人記憶,培元中學真的很味道。一百一十年的悠久歷史,再加上和開元寺,刺桐閣,閩台緣博物館以及南音劇院離得很近,天靈地傑,是一種深沉的孕育。培元的建築風格在細節處與我構想中的閩南風格契合,有一些洋氣又保留古韻,窗上的深藍色鼓篷使人挪不開眼睛。七日基本都是在老校區徘徊,那夜師生一行五人去教學樓辦事,歸寢之途使人記憶深刻。路燈幽黃,校園寂靜,像走入港片的意境中。感受了一回培元學子的夜歸,滿滿的少年夢與單純的青春,此刻交給浩浩的夜空。自己也是十八將至啊!豐哥說,這是真正的學校,而不是一個「機械工廠」。

吃和桌友

我們抵達培元中學後的第一頓飯,也就是傳說中的歡迎晚宴,與我們同桌的是來自北師大二附中的朋友們。不得不承認,初次相見氣氛挺尷尬的,清晰記得的對話是——「你們來自浙江省啊!浙江GDP很高的。」「……還是北京比較高吧!」一頓極其模糊匆忙的晚飯後,我們兩撥人在操場再次相遇,莫名熟絡了起來。11年北京之旅在腦海中回放,真的好喜歡濃濃的京腔啊!

之後一日三餐的分桌定下來,與我們同桌的一直都是香港新亞中學的朋友們。巧的是我們兩校隊伍都 是三女一男,這個分布真的是極其融洽。香港朋友們說話聲音非常好聽,特別是可愛的帶隊老師。陳老師教普通話,但畢竟不熟悉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偶爾發錯音,學生急著糾正,她雙頰撲紅,微笑著根本停不下來。後來,我們誇她中文棒,她開心地舉杯,學生們也會心地起鬨。

有一次吃飯,聊到香港當下政治局面,陳老師與她的學生們各自闡述觀點,有條不紊,很有說服力。最讓我感到欽佩的不是他們在這個年紀就對時政保持關心和思考(當然這一點足夠值得敬佩),而是在聊到政治話題時,他們不緊張,不因為敏感而過度渲染或是避而不談。他們在發表言論時有所保留,不武斷,即使在表露不贊同時,也沒有一句是毫無根據的吐槽。

我們和桌友

其實說到吃,因為那幾天一直都在路上,我害怕暈車,吃飯一直都有點提心弔膽。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放開了吃的那幾頓。很難想像吃得最多的一頓,是在南少林寺吃齋飯。起因是那天下雨,走了很多路,到中午時飢腸轆轆。生平第一次吃齋飯,自己拿碗筷、排隊、打麵條、找位置,吃完以後自己洗碗。素麵特別香,吃完一碗以後我拉著目瞪口呆的張涵去盛第二碗。涵涵說:「原來你前幾天只吃幾口是在給今天胃口大開作鋪墊啊!」後來刷碗的時候,整個人還是被食慾受滿足的開心籠罩著,何況吃齋飯這個經曆本身也很難忘了。

還有一些難忘的菜式,比如端上來一大碗湯裡頭,一定有魚丸或者是肉丸;在上海當作早餐的八寶飯,放在福建的餐桌上更加詮釋南方舌尖上的香軟和甜膩;在西紅柿炒蛋里放澱粉,有黑暗料理的嫌疑但創意可嘉。記憶猶新的是最後的晚餐,有一道菜是「土筍洞」,據身邊的香港男生介紹,這是一種軟體動物,港澳那邊有這樣的海鮮。被他津津有味的樣子打動於是嘗試了,結果,身為寧波人的我們覺得……太腥了!回家後查資料,發現這道食物還可以治嗓子發炎,是廈門著名的食材。

說到散夥飯呢,大概為了沖淡傷感,那頓晚餐一級豐盛。光是湯就上了若干個,味道也很不錯。甚至除了可樂,桌上還擺了啤酒。香港姐姐說我們還是學生就不喝酒了,於是大家史無前例幹完了兩大瓶可樂。

還有一頓飯,在惠安的機關食堂。那是整趟旅程中惟一一次暈車,在震撼人心的石雕像間轉悠好久也沒緩過來。然後迎來中餐時間,惠安當地機關單位實在太過熱情,一下子上了十個菜,八個都是葷的,因為我飲食習慣偏清淡,加上是暈車,吃了兩個蝦幾口魚,一陣難受向胸口襲來。香港朋友們興緻都很高,每上來一道菜都會歡呼,體貼地一直鼓勵我多吃。雖然我吃到一半還是堅持不住出去透氣了。事后豐哥說香港孩子們比我們表現好,他們更能適應環境。不想拿暈車做幌子,我覺得的確,心中暗暗地挑剔抱怨的時候,香港朋友們吃得特別開心,熱心地為同伴在湯里撈著瘦肉,這樣的生活態度真的有感動我。

雖然我們幾個吃貨在游西湖的那個晚上,選擇步行回校,暗中偵察了附近好吃的店,結果連個沙縣都沒看到,但七天來,我們還是享了口福。而且五湖四海的口福了。烏魯木齊的朋友們在第一天便推出乾果外交,杏仁、堅果、葡萄乾,吃得我們很開心。香港朋友送來他們夜遊的戰利品——鳳爪。因為個人喜好我沒吃,某某絕對吃high了,小雷喻之為茹毛飲血、殺人如麻……還有,大力感謝培元中學為我們帶來百年老樹上的荔枝,每寢一箱,如此優厚待遇,讓我這個從小對荔枝沒感覺的姑娘第一次貪戀起這份甜來。台灣朋友在嚴肅的總結中還笑談,當年楊貴妃都沒吃到過這麼好吃的荔枝!

教授、學者和藝術家

從小到大聽過的講座不多,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少,一次是在北京聽曹文軒先生關於文學的演講,還有就是去年冬天九峰講壇聽姜鵬老師講漢獻帝。

泉州七日中數場講座,本也是咬著筆頭輕裝上陣,一聽,聽進去了。美好的講座不僅是講師與聽眾的關係,更是對話雙方,在同一時空中的靜默交流。

辛意雲教授顛覆了我對教授的傳統認知,而我又覺得,沒有什麼詞語比「教授」更適合於形容他。他是第一位帶給我們「國學」這個大課題的人,老實說,講座開始前我非常之緊張與茫然,因對國學毫無概念。辛教授往台上一站,微笑如春風,這一笑,把一切神經都松馳了。他隻字不提「國學」,講我們年輕人的責任,講人的意識與需求,講生命的起點與救贖之路。我在醍醐灌頂時更覺自己的膚淺,所有成聖之學,都是以對人的關懷作為皈依。

無意間記了許多筆記,回頭看自己是記了一些非常描述性的短句,比如生命是從何算起的?當我們從日常經驗中如夢般蘇醒,我們忽然明白了過往,這便是一種生命的自我意識。還有人是變動不拘的,很難成為課題,所以西方的哲學研究從物開始。廣義上國學成全了人的自我實現需求,人渴望完整的愛與歸屬,也渴望永恆。

這些話,在講座中呈現,覺得這個學問真是暖入人心了。有一個高頻字眼——人。帶著極致強烈的尊生意識,辛教授將人譽為真理的對象,一切的課題都歸至人心。後來豐哥說,辛教授同他都是虔誠的基督教信徒,他們深入人類起源,對世界文明的理解也更加別緻。

同是素書樓文教基金會的傅可暢教授,我更願稱他為學者。引用他的開場白,他上身改良式唐裝,下身西裝褲和皮鞋,他所表達的是動蕩大時代的態度。不只是服裝,他站立的感覺,注視的神情,肅穆而堅毅,在我感應到這種力量時又變成一種安慰,像處在漩渦之中一雙有力的大手。他讓我聯想到張曉風筆下的一個充滿淚水與汗水的時代,一個清貧、嚴謹、赤手空拳的時代。

作為一名歷史系的教授,他刷新了我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從鴉片戰爭開始,國門洞開,資本主義文明強行侵入,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衝擊。這些我在歷史課本里學到過。同時我所接受的還有,「師夷長技」的思潮,清政府的懦弱,資本主義的繁榮,屈辱的戰爭。這些概念其實並不清晰,於我們卻是一種默認。但那天我聽到的,是對強權力量的否認——「它不光榮」。當時我們的民族,在今天被我們狹隘地定義著的那個年代,其實是深刻而悲愴的。浩浩湯湯的文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積澱遠遠超出資本主義意識思維,然而打開了近代史的大門,中國人被迫接受斷裂式的非正常發展,被迫吸取斷章取義、事實上又遠遠不如我們的傳統的文明。傳統解體,21世紀,碎片化的方式充斥我們的周遭,直接招致了精神道德狀態普遍虛無。非常尖銳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絕大對數中國人對於外國人,要不就是極端的崇洋,要不就是徹底的排斥?為什麼不是平等、安和的態度?

我們共同遭遇的那段命運,也如同傷疤代代相傳,疼痛發生在不同的部位。這是民族的深慟,不可以被責怪,但需要受安撫。旋即想到章詒和寫過的話:「北京的四合院都應該拆掉,現在的人不配住。」是在胡赳赳的書里看到的,他說此句語意之尖刻絕望,一時令人回不過神來。聽見今天對於傳統的辨析,忽然理解了傳統的意思,也理解了從前不能理解的態度。

大同門

在泉州的最後一個講座在陶藝館。她是一位藝術家,沒有絲毫演講的架子,只是就內心底里對藝術的感覺談談。沒有說辭,沒有順序,就是談,美學的天地多麼廣泛!她認為陶瓷都是有生命的,堅持與他們對話,陶瓷與人的聯繫千絲萬縷。說這些時,她的目光平靜而坦然,語氣是謙遜溫和的。我慢慢地想起一首詩來。「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原來這不是高傲,而是一種朴真的信仰。也許我不願稱她為老師,我更願她是遙遠的名字,向我傳達她作品中的思考,以此表達我的敬重。

叫我小青

離七月還很遠的時候,我們幾個就開始信心滿滿(但實則漫無目的)地策劃我們的演出了。按著要求來吧,「高雅」,沒有問題。「展現地方特色」,哈哈哈哈哈哈畢竟我們也是浙江省惟一一所參與夏令營的學校。江南特色,多別緻啊。

小雷說我們演越劇吧。好啊!就演越劇!當時可能真是被滿腔熱情沖昏了頭腦,簡直忘了自己是來自港口、在海風吹拂下茁壯成長的孩子,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江南閨秀,於是恍恍惚惚把劇幕定了下來——《白蛇傳游湖》。當時張涵的形容大概是,方圓以精悍的身高緊緊抱住了小青這個角色。

於是七月前期一直在習慣蘭花指,看到青綠青綠的東西就有一種奇妙的歸屬感。喊著口號要減肥,後來租到服裝發現它足夠大,整口氣嘩啦啦鬆掉了。一陣波折後三人穿上戲袍往鏡子前一站,感覺雖然戲服不是同一個年代的,但是好像也很好看。

剛開始懷著無與倫比的希望與決心,打算自己對著視頻排練。狹小的辦公室,笨拙的動作,表情居然還很興高采烈。緣分這種具有拯救意味的東西適時地降臨。通過豐哥引見,我們有了越劇師傅——黃鸝社區的郭阿姨。當日艷陽高照,我們奔進社區涼爽大廳,郭阿姨擺了幾個越劇的基本動作,幾步之間,搖曳生姿,我們徹底被征服。潛心學藝,一切都朝靠譜的方向發展,地方大了,再不會帶倒椅子;有了專門的音響設備,還有眾里尋她千百度的獨家水袖。一遍又一遍的排練,動作,出場塵埃落定。服裝到手後,更身臨其境,越劇的感覺一步步來了。

排練時的劇照

到了泉州以後,真的很擔心表演。第二天晚上游西湖,一路聯想到杭州,滿腦子又是游湖片段了。張涵看到的每棵樹大概都叫相思樹,「相思樹下系紅繩」 嘛!噴泉濺起水花,小雷也會吟「風雨迷離緩步急,雨濕花衫總相宜」吧。泛舟湖上時方圓不僅「俯身掀起西湖水」,整個西湖也不在話下吧。

第三夜正式演出。小青小白的齊腰假髮,許仙大人整整折騰大半個下午,憔悴不堪了。晚飯時小小地緊張,香港男生倒可樂,怕太涼便以要唱越劇為由推辭,不料他說他母親以前在浙江生活過,非常喜歡越劇的調子。完了,有行家啊。

早早趕到劇場,化妝還是非常趕。見識了大舞台,之前擬定的妝還是太素。萬能的小雷操刀,加上一位姐姐的眼妝友情幫助,終於像個舞台妝了。抽籤運氣也好,倒數五個里上場。

我們坐下來看演出,反而安然了不少。各個地方特色大飽眼福,蘇州方言綿軟動人,雲南、新疆的民族舞蹈光芒四射,台灣素書樓二十餘人的小合唱聽著便感動,很淳樸清朗的聲音。還有天津捲舌的相聲,使人捧腹。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恕不能一一敘述。

其實剛坐下時感覺整個人很僵,有點誇張的妝讓我覺得,像掛了另一張臉,好在不一會兒就被凍得髮指的冷氣麻木了。身上略拖泥帶水的戲袍(其實還很好看的)起到了禦寒的作用。咀嚼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文化大餐,等唇上脂物消磨得差不多時,就輪到我們了。在後台確認出場方向和小雷用的麥,也就不再緊張了。因為身高原因,不起戲服所以踩了高跟,此刻對自己惟一的囑咐便是——不要摔跤。

斗膽 這張不打碼

我們的演出……作為一個從來就沒才藝的人,登台機會難能可貴,表演經歷銘記在心。雖然與舞台基本絕緣,但我真的很喜歡這個燈光聚焦的地方。不僅是虛榮心吧,舞台總是把最美好的藝術本質展現給素昧平生的觀眾。但懂得的人,看得見華光與裙裾之下的深沉地基,那裡是很多人的汗水和心血。我們對越劇這門地方藝術只是初識,我們的努力也只是滄海一粟。但每一次的嘗試,都是寶貴經歷,在小小的挫敗與喜悅中,體會成事之不易,所有美與好,都需要共同完成。

那夜燈光如夢。下場後很純粹地開心了,這份開心在夜歸前被兩位可愛的台灣男生叫住時又多了一遍。「小青我可以和你合照嗎?」真的要入戲太深了……不由自主花痴以至後來的照片笑得近乎猙獰。不過揚眉吐氣的是,終於有人為我撐傘了。

之後的旅途中,在廈門,在清源山,在南少林寺,都有來自雲南還有大連的可愛女生跑上來喊一句「小青」旋即離開,最後一天為素書樓帥氣的姜老師拍照後他說的竟也是「謝謝小青」。怕是我綠油油的打扮已深入人心了!叫我小青!

旅途中的電影天堂

標題盜用幾年前看過的一篇文章。這些年的旅行,沒有洒脫到去異鄉影院,但下栽一部好電影在路上看已成了一種習慣。

喜歡靠窗的位子,忽明忽暗的光線和被經緯鎖定的旅途景觀,漫不經心地陪著我。插上耳機看電影,或哭或笑,安靜思考,便是一個人的天堂。也有可愛而知心的朋友,與我分享電影。看完後兩人齊齊望向窗外發獃,又相視一笑,若有所悟。

因為在旅途中遇見而深深記住的影片有很多,那些難忘的情節在我心情最松馳時闖進來,和旅途一同組成微妙、密不可分的記憶。

此次泉州之行遭遇颱風,清源山的實地考察延後。那個大雨淋漓的下午我們在劇場看電影。《一輪明月》,講述弘一法師生平。找不出恰當的形容,由著自己性子講,是很文藝的片子,但也有史詩般盪氣回場的感覺。李叔同的一生,不斷遇見,不斷改變。時代對人的影響,人面臨的抉擇,直至走向平靜的圓滿。關於輪迴的安排有些老套但依舊動人。

在叔同為母親唱輓歌時,那份厚重與深慟,讓我流淚了。電影中最觸動人內心的,是音樂。「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悠長的調子,最可以表達我們骨子裡的,在哀愁與歡愉交錯的複雜感官里,對花好月圓的惦念。出了劇場大雨依舊沖刷著塵世,穿過培元古樹,直直落地。

旅行的意義

習慣聽陳綺貞,我在大巴上回顧自己的旅行。十多年間,走了些小山小水,自駕游,一直是輕鬆自由的。小時候嗜睡,又只曉得瘋玩,許多風景只一掠而過。

模糊的記憶里,也有許多閃光的第一次,第一次吃西餐,吃料理,第一次住四合院,第一次見識酒店的游泳池,第一次看到齊膝大雪,第一次坐竹排,第一次自己划船渡河……彼時我還不覺得煩惱甚多,無需出口釋放,旅行給我新奇感,這便是最大的誘惑。

在刺桐閣的西湖泛舟,是玩得最開心的一站。記憶中杭州西湖是楊柳拂風的長長堤岸,我去時恰逢草長鶯飛的二月天,空氣里都是桂花糕和黑米飯的甜軟,還有藕粉那令人慾罷不能的細潤清香。江南煙雨圖成為一種印象,一種定格。

而閩南味則更難敘述。迎面的榕樹,長長的須,糾纏的老根,古態盎然。與蘇堤、白堤的楊柳不同,榕樹少了文人的洋洋洒洒的輕盈,反多了幾分字斟句酌的哲辯味道。

「泛舟」的「舟」,是一個小小的遊艇。木頭質地,看著喜歡。一行人都在可惜為什麼不坐黑皮艇,我倒覺得這夜更適合舊舊的氛圍。探出頭去看,船檐上掛的紅燈籠也舊得很,貼著從前年畫上的胖孩子。我竟在夏風朗朗之中想念起兒時過年來了!

似乎沒有壯景,但泛舟時的好山好水,平凡的模樣里送來舒心的晚風,便是莫大的榮幸。我們遇見了晚霞,看著泉州特別藍的天空一點點燃燒起來,很難不想起「落霞與孤騖齊飛」的意境。

火燒雲哪裡都有,只是平日太匆匆,靜不下心來看它。今天,把一切擱下,邊走邊看,內心清明,夫復何求!槳一直劃,看到了閩台緣博物館,刺桐閣,第一天開的領隊會議的西湖大酒店,還有完整的霞光萬丈。

游湖後還有音樂噴泉,來公園享受和煦夜晚的當地人也很多。噴泉線條的音韻很美,形式上的多元化和驚鴻一現的火焰噴泉令人稱奇。加上以整個西湖作背景,燈火通明,臨水照花,格外漂亮和大氣。

夜歸時我們一隊選擇步行回校,為豐哥取經費保駕護航。手拉手穿過街道,說說笑笑著偵察附近好吃、好玩的店。和豐哥聊了好多平時不說的話題,把年級里各路美女誇了一遍。輕鬆的逛法讓我想起從前的旅行,晚上和家人信步出賓館,吹吹晚風,感受一下城市的浪潮。那日,也謝謝培元中學的帶隊老師,給我們引路,分享美好的夜晚。

閩台緣博物館和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基本就是走馬觀花。導遊很美也很專業。好大一個地方,邊走邊聽邊看,並不覺得沉悶。臘像館給我極深的印象,逼真的舊時代封建氣息加上兒時從爺爺奶奶故事裡尋來的紅燈籠文化直面衝來。博物館一樓是一位雕刻藝術家的類似專場,我們仨一同看下來,發現大家品味驚人一致,愛極那些光澤質地美好,渾然天成的觀音像,對繁複華麗的鏤空藝術無感。出了博物館回頭看,發現這個在西湖上遠觀過的建築,極盡恢弘,很有對稱的氣勢感。一行人停下來合照。海外交通史在歷史課本里有講,理科生如我也略知一二。館內古船是一大特色,不知為何我見了各色各樣的船都有一種漂泊不定的感覺。也參觀了宗教石刻館,小王介紹,豐哥補充,可惜時間不許我們久留,又匆匆上車。

開元寺就在培元中學附近,真的很羨慕培元學子們在這樣充滿歷史感和文化底蘊的地方學習生活。一路觀察福建的古樹,開元寺的樹最為虯勁有力,枝葉繁盛,青翠欲滴。與樹的濃郁相得益彰的是這裡的大殿。福建的寺廟和我從前到的一些古鎮寺廟風格不同,基本是唐宋的格局,很多又在明清重修,凝結了幾個朝代的建築特色。大雄寶殿極致恢弘,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屋檐,也是與江南寺廟差別最大的一點。屋檐高高揚起,與天光相接,顏色厚重但是近乎流動,莊嚴與寂靜在此定格。大殿柱頭鋪仰蓮護鬥上挑出一拱,上面附刻帶翅膀的飛天樂伎24尊,這也是我們後來欣賞到的南音的形象資料。

說到南音,值得一提的是那夜劇院之行。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對劇院的概念很模糊,雖然越劇是家鄉一大特色。劇場不大,上下兩樓,我們一百多個人也是剛好坐滿。走得慢吞吞所以上樓去,坐下來回過頭去看時嚇了一跳,後頭另有一個房間,戴著耳機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開場前繼續觀察樓下,座椅上鋪有傳統的暗紫綢緞,便是不了解劇院也知道那就是劇院的感覺,舊舊的、逼真的。

演出很精彩,木偶戲那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演繹得活靈活現。可貴在神態吧,那種憨,那種糊塗,那種狡黠,或者是盛氣凌人,從牽線的手,微妙輕巧地傳遞過來。這需要多大的熟稔和精湛啊!南音的舞台很漂亮,一如在培元中學的展示牆上看到的演出照片,南音藝術給人溫婉、端莊、沉浸的享受。樂器相鳴相和,餘音繞梁。

回去的車程上,我感激著這次旅程。泉州給我們這樣的經歷,這是無論多麼深入的自駕游也體驗不到的。再次鳴謝培元。

廈門之行是第二次,雖然都是福建省內,廈門與泉州的味道截然不同。比如說道路,比如說光線,比如說雲的顏色。幾日來最漫長的車程,困頓著發現周圍人都睡倒了。嘗試閉眼,嘗試靠住椅子。睡不倒。拉開窗帘,感受廈門越來越近的陽光和海的味道。一半的心思觀察窗外的米蕉,另一半心思看大巴的電視機里新白蛇傳。涵涵睡了一路,醒時趕上了這部神奇的電影的結局。小青居然差點和蝙蝠喜結連理了……

到鼓浪嶼。非常多的人,非常熱的天。大概就是這樣對這個島沒了額外的好感,雖然有時想起它也覺得窄窄的街和小小的店都很迷人。但不是現在,燥熱難安地擠在遊船上,大喇叭吼著二樓的人補票。沒有位置坐,所以坐在熱情的小雷腿上。

其實也沒有這樣不美好,也許自己太心浮氣躁,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更是如此。我們的隊伍太大,分批行動,一條街一條街穿梭,一家店一家店浪暈。買了很多手工皂,還有帶給嘉榆的素餅,親朋好友的零零碎碎的小禮物。心情終於有點舒暢,況且又喝著降暑花草茶。路過張三瘋拍一張照,在阿甘慢遞偶遇香港一行,獲贈郵票一張,夾在書里不捨得用。炫目的太陽下,幻想把瘦身纖體的手工皂給我弟是啥場景,哧哧笑開。

涵涵拍的 現在覺得 那個時候真瘦啊

下午的環島路踏海滿是愉快的調子。喜歡環島路喜歡風馳電掣青春飛揚的感覺,喜歡燦爛的陽光椰林大道。上一次來踏浪是晚上,和萌萌打的到廈大,夜遊完畢,一路拐到環島路下的海灘,猶如拋開喧嘩,頭一次聽海。寧靜的感覺在朗朗午後又飄來,換上拖鞋,和涵奔下去玩海,可惜車上的小雷已經睡得「不省人事」了。

最後一站是德化,參觀瓷器博物館。來到瓷器製作DIY展館時,男生們繼續保持著遊覽博物館時走馬觀花的神態,女生們一個個都不淡定了。真是手機舉在哪裡按一下都是令人心動的景象啊,迪士尼動畫里的造型一一陳列,處處都是溫馨的童話色彩。每一個房間分別是一個主題展館,聖誕、泰迪熊、巴斯光年等等,少女心泛濫如災。可惜導遊說這些都是進口商品,不賣給個人。台灣姐姐說:「你們男生真的不會知道這裡有多可愛欸!」語氣里的嬌嗔令我動容。我和涵涵講,雖然我十七歲了可是我還是需要玩具的,長大真是不好。涵安慰我說,沒事的很多人看你不是也像三年級嗎……

一群人因為不能花錢而心癢,看到有標價的東西就莫名欣喜了。陳列的杯子一排排看下來,很有設計感,是簡潔、大氣的風格。挑了一個螺旋紋的素色杯子,想到璇也喜歡,又拿了一個。後來回去以後在教室里一擺,後桌的男生說,咦,好像馬桶啊。

亂轉到DIY的地方,興緻勃勃地挑了工具,拿好顏料開始潑墨。小雷迷死茶具,還在那裡流連忘返。拿起畫筆,心裡對著色的愛忽然被激發,加上背景樂是百聽不厭的英文歌,完全沉浸了。小時候摺紙一類的手工是噩夢,因為老是把紙弄破,折出來也不像,但著色,塗得亂七八糟也可以理解為抽象派嘛!豐哥給我和涵的Hello Kitty 來了張特寫——「像活的一樣」。

帶著自己的創作回校,一路護著陶器,是此行的最後一筆收穫啦!

我們回來了

算一算這也是我們身在泉州的倒數第二個夜晚。培元中學給我們的最後一個大驚喜——校慶110周年校友返校演唱會。

晚餐時間收到門票,印得很精緻,大氣,還有副券,那種倍受重視的感覺就油然而生了。於是三個女生不遠萬里回到寢室端正儀錶。

趕到劇場時更是吃驚。各色熒光棒還有加油棒一一派送。進入劇場觀眾席時閃亮一片,果真很有演唱會的氣氛。最難忘的是廈大歸來的學長唱的《彩虹》,身邊的小雷陷入花痴狀態無法自拔,以至於散場之後吵著要合影簽名。她的少女情懷讓我覺得世界都冒起了粉紅色泡泡。

一夜的熒光,一夜的歡呼,一夜的餘音繞梁。那天晚上發的說說——永遠永遠,會不會是另一種生活。走齣劇場時整個人被夜風溫和地抱住了,天空靜得乍泄星光。

告別

回到最初。

高中入學,社團招新變成大事。五花八門的社團簡介,講台上的社刊,種種吸引力。與國學社的機緣巧合,也許是語文老師在課上重點說明,也許是和前社長周一丹的相見恨晚,也許是我真的心生喜歡與嚮往……總之,我成為了一名九思人。

就這樣,離夢想中的國學夏令營近了一點點,有了一點點的可能。一年以來,抱著僥倖和盼望,當面向老師爭取是不敢的,卻在高一結束前兵荒馬亂的期末暗暗地想像過。直到七月拖著箱子上了去泉州的動車,我還是恍恍惚惚的,覺得不真實。想像中的七天很長,也怕自己熬不下這慢長的分分秒秒。可又是一恍惚,我們便拉起了回程的箱子。

像我們第一眼看到培元的校門,最後一眼,駐足凝望,熱情的陽光打在臉上。這裡會是我除母校以外最挂念的校園,以後我大概還會來,但多少年以後,我不知道。很不捨得。告別的時候沒有淚水,彼此的相遇都是電光石火,我們之間的影響,留給時間來做證明。素書樓的姜老師與我們的豐哥道別時,他們重重地握手,說了保重。他們上一次見面是七年前的國學夏令營,下一次,是什麼時候?

謝謝豐哥,一路上帶領我們,照顧我們。你不僅僅是我的歷史老師,也是我泉州七日記憶中溫暖的一部分。謝謝雷欣宜,我們的社長,不管是來之前,還是夏令營進行中,你的努力我們感受得到。謝謝張涵,你很貼心的,靠著你就不怕暈車。謝謝王卓凡,我們小學就認識,但交流很淺。像豐哥說的,有時候這個世界太輕了,需要有沉重的、恍惚的、忘我的思考。那麼專註的人,應該是很快樂的吧。

還有,謝謝媽媽。一直覺得自己不夠獨立,可是有時候又發現,在那些沒有你的時刻,我表現得似乎好一些。這樣說是不是很不公平呢。你有時抱怨和我一起旅行的機會越來越少,你說你比較喜歡和我一起走。其實我的旅行中,一直都有你的存在。在我疲憊的時候,在暴雨如注的時候,在遇見了最美的風景的時候,在最快樂的時候,你都像是在我身邊,安慰我,鼓勵我,和我一起驚嘆。

泉州,雖然我沒有像小雷一樣感性地「心老泉州」,可是我很嫉妒你。忙碌的十七歲我只奔向了你,你佔據了我成年前的最後一道風景。今後的兩年更加緊張,但我會想你的。你等著一個更好的我來找你吧!

後會有期。

2014年8月26日

四年之後再看那個暑假「嘔心瀝血」寫下的10094字,懷念大過了收穫,驚異卻也大過驚喜。之所以用「嘔心瀝血」這麼嚴重的詞,大概還是因為假期的尾巴上,明明作業已經寫不完了,卻執意要把所有經歷,一點不漏地記下來,帶著如今看來,有些過於飽滿的情緒。

想把這篇報告推出來,是因為前幾日涵涵給豐哥推薦了這個公眾號。我很想念豐哥的歷史課,也常想起這段經歷,它夾在我漫長而緊張的高中生涯中,是充滿色彩和回味的一筆。甚至在一些難過的時候,那七日的點點滴滴都會跳出來提醒我,至少我還有經歷,還心懷遠方。

也是在幾天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聽到電台放了《彩虹》。當年廈大小哥哥唱過的,羽泉的那個版本。一下子就覺得,那段經歷回到了身邊。

「我愛你,勝過彩虹的美麗」。

現在想想,這樣的愛,或者這樣的「你」,說給當時的自己聽,是足夠合適的。

即便整理從前的文章,總是驚異大於驚喜,到處都是無法接受的語病,和笨拙生硬的煽情。但是文字本身,以及當時夾縫中堅持記錄的心意,是足夠真誠的,也是對現在最好的勉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鑽石和鐵鏽 的精彩文章:

TAG:鑽石和鐵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