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聲臨其境》:「傲慢與偏見」人設的破解之道

《聲臨其境》:「傲慢與偏見」人設的破解之道

是不是很多人最近開始喜歡韓雪了。

我之前對她的印象就是《錯愛一生》里那個陳想男。這部2004年的電視劇,敘述的是我曾經很喜歡的兩個女孩從小被交換身份、命運迥異的故事。

不出所料的,韓雪在劇里飾演那個善良、美麗、純潔的女一。看到她劇照的那一刻我覺得,彷彿這樣的人,也只能這樣的女孩來演。有些女生天生就是那種白天鵝型的。大部分女生通常就不會喜歡這類女子。但是我覺得我們年輕時終究膚淺。其實這些白天鵝真正的「背後」,人們又知道多少呢。

韓雪

《聲臨其境》中海綿寶寶那段配音一播,韓雪這個人的形象似乎就突然立體起來。首先她的英語口語,公允地來說,是比較標準的——看出來是花了功夫的。再次,那段配音有大段不同風格、長短不一的「哭」。配音指導老師狄菲菲點評,「呼氣是呼氣,吸氣是吸氣」,且在大段的哭的夾雜中,還要兼顧英語、口型,以及另一角色,「這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安迪·沃霍爾的15分鐘定律果然是對的——「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聲臨其境》韓雪征服觀眾,似乎也只用了這幾分鐘,她事後也不曾料想到這段視頻轉發都超過兩億多了。當然,那期整體一期節目她都很圈粉。正片中剪入的接受採訪時穿的黑衣戴眼鏡造型以及《青城山下白素貞》唱腔,也只是更全面地展示了她這麼多年的積累。

所以《傲慢與偏見》果然是極有道理的一本書啊。人對於很多個體的偏見,是來源於「你自以為的」他(她)們的傲慢。其實後者有可能根本就沒有想過,或根本是無意。那麼這個世界上,人們其實又錯怪了多少達西先生呢?

趙立新

同樣讓我感到顛覆的,還有這個節目的趙立新。事實上《聲臨其境》首播後話題的火爆,就來源於趙立新多國語言的嫻熟切換和一大段話劇獨白的不容置疑的實力。據節目總導演徐晴透露,趙立新那段多國語言互動,台本上當時實際只提示這一段可以cue他的外語了。「至於說什麼、怎麼說,就全是他自己了」。於是我們再重看那一段的時候,可以發現那段外語是沒有字幕的。「因為確實是即興,也沒辦法翻譯」。

之前我對趙立新的印象也很模糊。這次在《聲臨其境》才發現原來《羋月傳》中的張儀在現實生活中這麼洋氣。這次他實力滿滿地在節目上展示以後,還是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歡他,覺得太「秀」了。其實有才華,又何必掖著。但這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又多麼吻合。通常有才華的人是會有些傲的。但偏偏人越傲,大家就越不喜歡。趙立新在參加完節目接受採訪時說,演了這麼多年戲,大多是配角,沒想到卻因一檔綜藝節目,讓更多人關注自己。相似觀點之前周一圍在參加完《演員的誕生》大受好評以後,也在採訪中說過。韓雪在這次採訪中,也同樣點到。

我相信這應該是他們不約而同的一個觀點。也或多或少是發自內心。某段時間的某種懷才不遇,其實都很相似。

在最近的熱劇《和平飯店》中,雷佳音飾演的王大頂也說,人都是被生活「壓」的。這「壓」一下,那「壓」一下。很多才華或閃光點甚或驕傲,也都是這樣被壓沒的。現在綜藝節目中的這些人「翻紅」,我們某種程度上能不能把它看成勵志?因為彷彿,只要你自己仍相信自己,一直不放棄努力,總有一天,你也能等來你的「15分鐘成名」吧。

就像韓雪如今在節目中讓人羨慕的口語,實際上她是三年以前就開始堅持學了。找了一個很嚴的老師,每天風雨無阻給她丟作業。她說自己每天花費在學英語上的時間大約2-4個小時。

「為什麼忽然對英語這門語言產生興趣?」我問。

她說過了30歲以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她總結自己生活以拍戲為主,但感覺拍戲時「大量時間是損耗掉的,比如打遊戲、聊八卦、睡覺……」那時她開始有緊迫感,也想把生活中的更多時間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利用起來。於是剛好碰見別人聊到這樣一個很嚴格的英語老師,她就覺得很適合自己。 於是立即找來。

韓雪的英語學習,前期主要是以閱讀材料為主,後期以視頻素材為主。每天要跟老師打電話複述她所布置的作業,或討論,有時還要做書面作業。2015年,為了學習英語,她用配音軟體私下裡配了很多動畫片。這次的海綿寶寶,就是節目組從她提供的眾多配音片段中選取的一個。「只不過,用配音軟體玩,是可以一句一句錄的,每一句話可以配到你最滿意的水平。但參加節目時,要現場一口氣全部配完,還是挺有難度的。」

這次採訪中她讓我印象比較好的細節,是按約定時間、準時接起電話,且不是讓宣傳或助理來接,是本人直接接聽。採訪時也沒有工作人員在旁邊「督」著,倒是有著某種爽朗自然。

朱亞文

朱亞文也是在這個節目中讓人較意外的明星。在此之前,對他的印象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荷爾蒙。《紅高粱》這部劇,原著中著名的高粱地野合那段,電視劇版只覺十分尷尬。一開始預告片播出了幾個演員名單後,我當時是對翟天臨比較期待。在那期節目中,他表現也不錯。但無疑是朱亞文更讓人意外。其實,一直以來,他也是一個被身材擋住了才華的演員。在一個以聲音為主的節目,觀眾們才第一次發現,原來朱亞文的聲音也那麼好聽!

那期節目,相比後來所有女生都追捧的他的那句「寶貝」,我反而更喜歡他《白鹿原》那段,覺得是真正凸現實力的。雖然我在排練時已聽過這個片段的狄菲菲,現場錄節目時目睹朱亞文出色完成,還是由衷感動。「他這個片段之所以好,是因為成功塑造了角色。好的配音演員,你的『個人』是要消失在角色里的,你要『成為』那個角色。」狄菲菲說。

狄菲菲

說實話,在那一段,我確實沒看到「朱亞文」,而是看到了那個角色本身。

言談中,不難發現狄菲菲老師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在節目中我們也可以看見鏡頭多次切到她或感動、或流淚的表情。這個從業30年的資深配音演員,對於「聲音」這門手藝,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美學。

我覺得,聲音,它最吸引人的魅力在於它跟文字一樣,可以賦予人無限的想像力。正因為視覺缺失,聲音才能引發你無限的想像。無怪乎狄菲菲自豪地說,「配音演員也是演員」。他們確實是用聲音塑造了一個世界、塑造了一個人物。這一點,是值得致敬的。

《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認為節目之所以形成了較好的口碑,是因為「回歸和初心」——「《聲臨其境》的基底是藝術類專業『聲台形表』最基礎的台詞這一環,是所有表演系學生或相關專業的基本功」。而我卻從這個節目中,覺出一股「傲慢與偏見」,以及固有印象是否在我們這個社會中,真就那麼牢不可破。畢竟,有些人,真的不是他們外表所呈現那樣。

我們應該再給才華一次機會,別人或自己的。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家都在看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風雪寒冬里,他們是點亮城市的暖色!
它今年200歲,是科學、情懷和想像的第一個完美混血兒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