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有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穫

有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穫





知乎網友@溴化銀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加入一個新的圈子,談起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她說自己興趣愛好廣泛,但大多三分鐘熱度。


 


那時候,她習慣性地覺得,「三分鐘熱度」是個常用的貶義詞。


 


但有一個學希伯來語的前輩沉默了一下,回了她一句:


 


「沒關係的。

有三分鐘熱度,就有三分鐘收穫。


 

這網友後來說:


 


「無法形容當時的心情。只是如果我將來有孩子,有學生,有任何人,在猶豫是否應該嘗試並需要我的開導,我就要說這句話。」



1


 


如果我們說一個人做事「三分鐘熱度」,大意就是說他一開始對某事很感興趣,但接觸了一段時間就沒了最初的熱情,覺得堅持下去也沒意思,最終放棄。

 


我們都覺得,這個詞是貶義,所以從小到大,無論爸媽還是老師,總是一臉嚴肅地告誡我們:「做事不能三分鐘熱度,一定要有始有終。」


 


大家都覺得這是一種「病」,總是殫精竭慮思考如何去治療,卻從來沒有人懷疑:這個病本身到底成不成立?


 


 1 

 

沒有「三分鐘熱度」,何來人生的探索?


 


與「三分鐘熱度」相對的是「有始有終」,這是我們都追求的事情,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並不喜歡自己做的事情,繼續下去的意義何在?


 


我們都希望,自己一懂事就能找到自己的志向,並為之奮鬥終生,但像周總理那樣從小就知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實在太少了。


 


絕大部分的人,就是在不斷的「嘗試-放棄-再嘗試」中,才尋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目標。

 


如果沒有「三分鐘熱度」,何來人生的探索?


 


著名職業生涯規劃大師舒伯有一個「彩虹理論」,把人的一生分為:成長期

(約相當於兒童期)

,探索期

(約相當於青春期)

,建立期

(約相當於成人前期)

,維持期

(約相當於中年期)

,以及衰退期

(約相當於老年期)


 

在不同的階段,都對應著不同的人生任務。


 


舒伯認為,在建立期之前,也就是約25歲以前,人生的任務就是「三分鐘熱度」,不斷去嘗試每一樣可以嘗試的事情,並從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我的大學同學阿文,大學四年,他的關鍵詞就是「三分鐘熱度」,什麼事情一感興趣就去鑽研,但總是很快就放棄了。


 


大一時,他立志做個學霸,每天早出晚歸,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一整天,但沒過幾個月,他又喜歡上了電影,想要自己拍一部電影。


 


那時候,他每天不是在宿舍看電影、想劇本,就是跟著劇組當工作人員,現場感受拍攝的氛圍。


 

看他那勁頭,大家都以為,這小子這次能定下來了吧?沒想到一年不到,他又決定,開始創業。


 


所謂的創業,其實只是接了個旅行代理的活,挨宿舍地派傳單、做推廣,每次看著他奔波的樣子,大家總打趣:「大導演,怎麼跑來派傳單了,你的電影拍成什麼樣了?」


 


每當此時,他總是笑笑,也不吭聲。


 


後來,他還寫過小說、做過新媒體、打過籃球、學過薩克斯……換興趣簡直比換女友還快。


 


畢業之後,就沒怎麼聽到過他的消息,我們再見面已是上個月同學聚會。


 

此時他已是某知名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年薪加分紅已經過百萬,大家都讚嘆不已:當年「三分鐘熱度」的小子,怎麼現在這麼厲害了?


 


面對大家的感慨,阿文停頓了十秒,一臉嚴肅地說:


 



「我以前嘗試過很多事情,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三分鐘熱度』,但

每一個三分鐘,我都全情投入

,直到確信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我才會放棄。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我認清了自己究竟是個什麼人,也找到了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廣告,並堅持了下來,這才有今天的我。」


 


阿文的話頓時讓現場安靜下來,因為大家從來沒想過,原來「三分鐘熱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


 


不少人平時總被教導,「要不不做,一做就要堅持」,問題是,做了之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難道還要繼續下去嗎?


 


不少人害怕被打上「三分鐘熱度」的標籤,陷入兩個極端,要不就是咬牙做著自己不喜歡、不適合做的事情;要不就是乾脆躲起來,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


 


心理學家亞瑟·夏皮羅就說:


 



「我們需要行動,通過行動而學習,通過學習而了解,通過了解而經歷奇蹟,通過奇蹟而擁有智慧,通過智慧而發現簡單,通過簡單而引起注意,通過注意——最後我們明白我們需要做什麼。」


 


「三分鐘熱度」,其實是勇於嘗試,因為肯定不是每一樣事情你都會喜歡。


 


你說怕自己不能堅持,但

連試都不敢試,你怎會發現那個能讓自己保持三萬分鐘熱度的事情?


 




 2 

 

人生的樂趣,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


 


有人或許會說:「只嘗試三分鐘,都沒有堅持下去,你能得到什麼?」


 


問題是,如果我只把這當成興趣,只想試著玩玩,為什麼一定要有什麼成就?


 


講個小故事。


 


有一個鋼琴神童,年紀輕輕就獲得無數讚譽,還開了自己的演奏會,他後來卻說,不想繼續彈鋼琴了。


 


他的家人一下子急了,輪番勸他,說都到這地步了,怎麼一點毅力都沒有,選擇半途而廢?


 


但小朋友就是不聽,就是不肯彈,在旁的一位記者問:「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不想彈了嗎?」


 


他忸怩了一下,最後說:「我本來覺得彈鋼琴挺好玩的,現在不覺得了。」


 


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小孩子實在太傻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的選擇不是也值得讚揚嗎?


 


他彈鋼琴,只是為了快樂,和有沒有毅力完全沒有關係,一旦不快樂了,就選擇停下來。


 


我想,但凡是喜歡用「成功」為標準評價人生的人,一定沒法享受這樣的樂趣吧?


 


你可以說,他放棄了,什麼都沒收穫,但

快樂本身,不就是最大的收穫嗎?


 


 


 3 

每一個三分鐘,都沒有被浪費


 


羅大佑曾經說過:「假如一首歌的長度是3分20秒,你聽完了,就有3分20秒的人生被改變了。」


 


一首歌如此,你做過的事情也是如此,哪怕只有三分鐘,它依然能夠發出微弱的光,給予你溫暖。


 


就像我的朋友阿文,大學時的「三分鐘熱度」,不僅讓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極大地拓展了技能。


 


因為知識面廣,他總能從固有思維跳出來,想出不一樣的觀點;因為打過籃球,他的身體一直很好;因為跟過劇組,他知道廣告片怎麼拍最好;因為做過銷售,知道如何和甲方交流……


 


雖然他很多事情最後都沒能堅持下來,但做過的事情,都在他身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無獨有偶,被譽為「台灣廣告教父」的孫大偉,也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主兒,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剛開始工作,做了不喜歡就換,或是看到更喜歡的就跑去了。以前我最久的行業沒有超過2年。」


 


在32歲以前,他就是常人所說的異類,開過貿易公司、開過花店、做過攝影記者、文字記者、當過副導演……


 


直到32歲,他才選擇把廣告作為人生的方向。之前被視為「不務正業」的諸多嘗試,反而成了他最大的優點,他什麼都懂、什麼都了解,最後在廣告業一待就是幾十年,最後成為「台灣廣告教父」。


 


中國有句老話,叫

功不唐捐

,出自《法華經》,原句是:「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


 


「福不唐捐」後來被寫成「功不唐捐」,意思就是「你付出過的努力,絕不泡湯、絕不白費」。哪怕再小、再不起眼,也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胡適也說:「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就有一寸的歡喜。


 


所以,怕什麼「三分鐘熱度」?先去做了再說。


 




2


 


說到這裡,或許大家心裡還是會忐忑,如果我這個人就是懶惰、怕難怕輸,總以「三分鐘熱度」為借口,那怎麼辦?


 


那麼,我就教大家幾個和「三分鐘熱度」和平共處的辦法。


 


 1 

 

三分鐘熱度,也要有三分鐘努力


 


與其糾結自己能不能堅持三分鐘,還不如

考慮如何把這三分鐘效率最大化,獲得最大的收穫。


 


所以,如果你對一件事感興趣,先別問自己能不能堅持,也別問最後結果如何,先投入百分百的熱情去做。


 


這樣一來,即便最後你發現這不是自己想堅持的,那這三分鐘也不會白白浪費。


 


 2 

及時止損,放棄沉沒成本


 


經濟學有個理論,叫「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發生且不可回收的支出,譬如時間、金錢、精力。


 


假如你花了50元看了一場不好看的電影,那這50元就是沉沒成本,而且已經無法挽回。


 


你能做的,就是在發現電影是爛片之後立刻離場,不然損失的不僅是50元,還有看電影的兩小時和自己的美好心情。


 


所以,

如果你發現自己現在從事的事情,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天賦可言,那就及時止損。


 


從裡面跳出來,不要怕被嘲笑「三分鐘熱度」,你的時間寶貴,不能被過分蹉跎。


 


 3 

給「三分鐘熱度」定一個時間和數量界限


 


在根據舒伯的「彩虹理論」,25歲之前是被鼓勵「折騰」的,但在建立期和維持期,也就是25歲到65歲,你的人生就應該逐漸穩定下來,不能隨便「三分鐘熱度」了。


 


所以,

請抓住生命中最能折騰的幾年,即便多點「三分鐘熱度」也沒關係。


 


除了時間限制,還有數量限制,畢竟人的精力有限,總不能一直在折騰。


 


找出一張白紙,寫上「我這一輩子必須要做的事情」,然後一件一件開始吧。


 


出一本書、跳一次降落傘、去南極看企鵝……自己想做什麼都一一列下來,然後再分解到自己的人生之中。


 


美國「時間管理之父」阿蘭·拉金教授曾在他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中寫道:「列下你一個月、六個月以及終生願望,並按照優先順序,在以後的生活中優先完成。」


 


人生是你的,決定權也是你的,別等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才發現自己一直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3


 


有一句話這麼說:人的一生只有30000天,你是活了30000天,還是只活了1天,卻重複了30000次?


 


這個世界上,活出自己的精彩的人不少,但更多的還是毫無生機、行屍走肉的人。


 


趁我們還年輕,多去嘗試吧。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我不能,而是我本可以。


 


洶湧著熱情的「三分鐘熱度」,讓你的靈魂熊熊燃燒,只要好好對待它,你的人生一定會充滿精彩。


 


作者簡介:躺糖,富書籤約作者,90後情感老司機,千萬閱讀量爆文作者,寫作範圍包括但不限於情感、職場、商業、文藝,愛以「寫稿佬」自嘲,現居廣州,對這個世界全程參與,冷眼旁觀,微博@堂堂唐哥,知乎@躺糖,豆瓣@唐湯堂糖。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轉載請聯繫原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滴水藏海|當心那些說「改日」的人
我是一個保安,每天在民政局看別人離婚...... ????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