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封禪泰山,他在皇帝行宮前擺開30口棺材,理由很奇葩…

封禪泰山,他在皇帝行宮前擺開30口棺材,理由很奇葩…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

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

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配圖均來自 明 張路


上圖為《山水人物圖》


文譯自《古今譚概》 





01




西漢宣帝時,丞相丙吉有一天外出,遇到有人打架鬥毆,有被打死的,也有被打傷的,他一概不過問,就像沒看見一樣,徑直驅車而去。 


沒多久遇到一個農民趕著牛走來,那牛累得又是吐舌頭又是喘粗氣,丙吉見了,停車讓下屬問那人趕了幾里了。


下屬對他的重牛輕人表示不解,丙吉說:「老百姓打架鬥毆這種小事,自然有長安令、京兆尹去管,我這個當丞相的,只關心國家大事,我問牛,就是關心國家大事。現在是春天,天氣還不是很熱,假如那頭牛是因天氣熱而喘成那樣,那麼今天的天氣就不正常,就是陰陽失和,就要影響到農事,所以我才過問。」


下屬服了他,認為他識大體。 


事情傳開,人們卻覺得這個丞相迂腐至極——老百姓打架打死人與陰陽無關,畜生走路走累了就與陰陽有關了?於是有人諷刺說:「這個丞相的確識大體,因為牛體的確大於人體。」  






02




唐朝王及善才智和德行都不怎麼樣,但卻當了內史,時人諷刺他說,這是「斑鳩飛進了鳳凰池」。 


沒多久他又陞官了,當了右丞相,雖然依然沒什麼建樹,但卻非常重視細枝末節問題,他每天幹得最多的,就是不準辦事人員騎驢進衙門上班,誰的驢要是進了衙門,他非趕出去不可,人們叫他「驅驢宰相」。  





03







宋朝的御史台有規定,上書言事是御史的本職工作,凡是一百天沒有上書言事的,要被罷為外官。 


有一個叫王平的御史,任職滿百天了,仍然沒有動靜,同僚們都感到不可思議,這傢伙難道不想幹了?有人說老王不鳴則已,一鳴必是大事,咱們等著看好戲吧。 


終於有了動靜,同僚們偷偷去看他的奏章,卻發現他所言的大事,是指摘御膳中有頭髮,影響了皇上就餐的心情和身體健康,只見上面寫著:「日理萬機的皇上好不容易有了點空閑,正要吃飯,忽然看見一根頭髮,肆無忌憚地躺在菜盤中,皇上頓時沒了胃口……" 


從此以後,人們便叫他「彈發御史」。  





04




北宋理學家程頤曾經擔任西京國子監教授。 


有一天講課,皇上也去聽。


課間休息時,皇上順手摺了一小段柳枝,程頤見了,立馬進言:「如今剛進入春天,正是柳樹發芽的時候,皇上您怎麼能無故摧折呢?」 


皇上把柳枝丟在地上,很是掃興。 


遇到孟夫子,愛財愛色都沒關係,遇到這個程夫子,卻連一根柳條都碰不得,當皇上苦啊!  








05








唐肅宗登基後,下詔徵召賢良之士為官,有個人很積極,第一個響應黨的號召來應徵。 


唐肅宗很高興,召他來討論國家大事,不料他見了皇上卻屁也放不出一個,唐肅宗等了半天,也沒聽到他說一個字,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皇上的臉。


唐肅宗心想這人莫非是個看相的?


那人突然開口說道:「微臣發現一個問題,不知當講不當講?」


唐肅宗說但講無妨,那人說「皇上您的容顏變化好大啊,比安史之亂的時候瘦多了」,滿朝文武聽了,無不大笑。 


唐肅宗明白了,這人不但迂腐,還是個沒用的廢物,但他是應召而來的,如果就這樣讓他滾蛋,其他人恐怕就會失去應徵的勇氣,就讓他去當了一個縣令。 


這人如此關心皇上的胖瘦,不知做了縣令後,是否會關係百姓的胖瘦?  




06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一個名叫向栩的官員上書朝廷,獻了一個對付起義軍的「妙計」:根本不用興師動眾地派兵打他們,只需派一名將領,在黃河邊面向北方朗誦《孝經》,賊兵自然會退。 


有人問他這謠兒靠譜嗎,馮夢龍說趙普能半部《論語》平天下,一部《孝經》當然也能破賊。






07








唐開元年間,皇帝到泰山封禪,負責後勤工作的歷城令杜豐認為那天隨皇上來的人多,肯定會發生踩踏等事件,肯定會死人,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於是請工匠打造棺材三十口,漆得油光發亮,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行宮。


刺史看見了,大吃一驚:「皇上到泰山封禪祈福,這小子弄來這些不祥之物,是何居心?」


派人去抓杜豐,還要治他的罪,杜豐逃走,嚇得躲到老婆的床底下裝死。 


後來杜豐的兒子擔任兗州參軍,主要負責馬匹吃的豆子,心想御馬甚多,臨時煮豆肯定來不及,就提前若干天煮了二千多石豆子等馬料,趁熱一股腦兒儲藏在地窖中,到了需要的那天打開地窖一看,全都腐爛了,臭味差點把人熏死。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呵呵。






08




北宋郭逵征伐交州,行軍時隊伍紀律渙散,也談不上管理。 


打了很長時間也沒打下來,正當將領們不知如何是好時,每個將領領到上面發的一個大捲軸,髮捲軸的人說將軍要他們仔細研讀,大概是「戰場攻略」之類的玩意兒。 


捲軸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字體又細又小,內容相當繁雜,將領們還被要求保密,所以只能偷偷地看。 


喜歡周遊各地的學者徐禧曾經見過那個捲軸,他說上面的字數比《尚書》還多,他三天三夜才看完,將領們時間緊,哪有空細細研讀、揣摩?


至於主要內容嘛,他只記得裡面提到交州人好騎大象,有大象兵,最不好對付,但大象害怕豬的叫聲,所以希望將士們多養豬,大象兵一來就拿錐子扎豬兒的屁股,豬兒一叫,大象就會被嚇跑。  






09








涇州書記官薛昌緒,天生為人怪僻,很多時候不可理喻。 


有一次,他隨涇州大帥統率大兵來到天水,與蜀人對峙於青泥嶺。


聽說梁人來了,涇州大帥很害怕,擔心蜀人趁機襲擊,打算趁夜帶兵逃跑,臨行時突然想起薛昌緒,在馬上對手下說:「趕緊讓書記官上馬!」


一連催了幾次,也不見薛昌緒的影子,原來他藏在了草庵里,對催他快走的人說:「你去告訴大帥,請他別等我了,今兒個是我不開心的日子。」 


大帥氣得哭笑不得,派人像老鷹抓小雞那樣,把薛昌緒提上馬鞍,快馬加鞭一陣急奔,薛昌緒卻用東西蒙住臉,說:「今天是我不開心的日子,按禮不應見人!」  






10




高郵學政夏有文,弘治末年給皇上獻了一書,名叫《萬世保豐永亨管見》,皇帝很高興,嘉獎他之後,把「管見」二字改為「策」,夏有文於是在名片上把他的官銜寫為「獻萬世保豐永亨管見天子改為策字高郵州學

夏有文」。  






11








明朝官員陳獻章,是個大孝子,每次和老婆滾床單之前,都要向母親稟告:「為了咱們家的香火,兒子今晚想和你媳婦那個。」


真是勿謂言之不預也! 


這事兒被他一個朋友知道了,責備他說:「你腦子進水啦?你母親是個寡婦難道你不知道?你這樣不是刺激她老人家嗎?」


那個腦殘聽了,頓時啞口無言。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常熟有個叫周木的,進士出身,時任浙江右參政。 


這人也是個孝子,一大早到父親房外請安,他爹問是誰呀,他答「周木問安」,裡面沒動靜了,周木就走了,但是不大一會兒他又去了,還是問安,他爹頓時大怒:「老子睡得正香,你把老子喊醒,存心不讓老子睡覺啊!問安問安,問你馬拉戈壁!」 


時人把這兩件事聯繫起來,編成一聯:周木問安,獻章求嗣。  






12




有個叫周用齋的崑山人,是個路盲,一出門就要迷路,每到轉彎處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這人倒也不笨,每當那時候他就站在路邊不動,等到人後就向路人問路。 


大概讀書讀多了,他對任何人說話都是文縐縐的,問路不叫問路,叫「問津」,被問的人以為他問井,「因指義井與之」。  






13








一個名叫王琨的,為人謹慎,和土豪顏師伯頗有交情。 


一天,顏師伯舉辦宴會,請王琨赴宴。


為了吃出情調,顏師伯讓妓女把酒肉傳給客人,這可把王琨「害」慘了,每當傳到他這裡,他都要把臉別過去,讓妓女把酒肉放在座位上,等她們離開後才享用。  






14




王莽篡位失敗後,他手下有個叫張竦的官員,客居在池州,有一天來了強盜,他應該出去躲避,可是那天正好是反支日,按照書上的說法,反支日不宜出門,否則有災禍,於是他打消了出門躲避的念頭,結果賊人衝進屋來,把他殺了。  






15




明成華年間,一個御史上書朝廷:「京城外有人拉車,習慣讓騾子和驢子同拉,可是騾子力氣大,走得也快,驢子力氣小一些,走得也慢一些,讓它們一同拉扯不科學,請皇上作個規定,騾子與驢子必須分開拉車。」 


弘治年初,一個諫議官發現京城一些讀書人喜歡用馬尾毛裝飾衣服,導致朝廷官馬的尾巴毛被偷拔,於是他建議朝廷下令禁止讀書人這麼干,否則會耽誤軍國大事。 


嘉靖初,一個官員上書建言,「崇節儉以變風俗」。 


這個建言,是專門針對茶食店所造看桌糖餅的,他認為大的糖餅雖然省功但是費料,小的雖然用料少但是費功,所以他建議政府制定一個統一的制餅標準,既省功又不費料。 


小題大作如此,也是沒誰了,難怪有句古話叫「肉食者鄙」,確實如此啊!






老王:現在也有很多這樣的奇葩,我記得廈門中山路那條街從04年開始就每年挖了鋪、鋪了挖,以至於我見過非常多不同花色的路磚~不知現在如何。


武漢的道路也是這樣,越繁華,越喜歡挖(武漢這個這條是聽同事說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大宋宗室子弟在老趙家的朝堂上 想當官竟得溜須姓韓的上司
中國百萬摩託大軍獲警察開道 寒風凍雨都不能阻止他們回家團圓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