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甸真言:藝術進入鄉村應是文明的索引和示範

羅甸真言:藝術進入鄉村應是文明的索引和示範

按語: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我們在貴州羅甸,就當代藝術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這次討論由郝青松先生主持,大約討論了如下13個方向上的問題。

1、藝術進入鄉村應該是文明的索引和示範;

2、當年藝術明星的先鋒性為何失效了?

3、當代中國藝術面臨的深層問題到底是什麼?

4、當代藝術需要具體面對的若干個「為什麼」;

5、從八十年代的「藝術尋根」到當下的「藝術重返人間」(如藝術參與鄉村建設、藝術介入社會);

6、沒有自由媒介下的當代藝術觀察;

7、藝術如何擔當,如何真實行動?

8、當代藝術有沒有再次前衛的能力?

9、當代藝術的立場和觀念問題;

10、當代藝術的正當性基礎是什麼?

11、認識世界的三個維度;

12、當代藝術里的自由與自然的關係問題;

13、當代藝術要先承受現代性的審視。

目前討論發言已經整理完畢,將於近期分別發布,歡迎真誠批評,歡迎真實討論,歡迎賜教於我們。謝謝。

帥好

2018年1月27日

藝術進入鄉村應是文明的索引和示範

2017貴州「椿樹館當代藝術」專題研討之一

01

藝術助力重建人心和思想結構

郝青松(藝術批評家、策展人):

剛才我們也說到,鄉村建設希望藝術來助力,藝術來發力,藝術來喚醒,但藝術不是觀光,觀光客無法拯救鄉村。鄉村最終是村民的,並不是藝術家的。藝術進入鄉村,作為文明的索引與示範,寄望文明重建人心和思想結構,拯救鄉村。那一定就會涉及到,當代藝術界正在發生什麼?當代藝術本身存在什麼問題?如果這些都不清楚的話,批評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帥好(獨立批評家、歷史學者):

我覺得青松兄的這個問題十分重要。我走訪過一些藝術鄉村,也從新聞里看到一些藝術家在鄉村做了什麼?我覺得藝術家要清楚清代和民國鄉紳社會下的鄉村發生了什麼,什麼東西在一場激動人心的盲動後,過一段時間又消失了?比如家族勢力、家譜以及鄉村信仰,這些最基本的東西,為什麼在宋代以後每隔幾十年,甚至換一個帝王就消失瓦解一次,好像青松兄和我說過,縣城裡可已經看不到50年以上的民用建築了。鄉村裡的建築也好不到哪裡去?我看到有一個藝術鄉村的倡導者,提出要恢復族譜、家譜,我想問一個問題。強大的宋、明、民國均為漢人政權,為什麼祖廟和家譜都沒有存活下來?為什麼呢?要動動腦子?究竟藝術鄉村要幹什麼?

成丹(學者)

藝術家應當像公共知識分子一樣,他是悲憫的,孤獨的,他的天職是忘我的,關心時代,參與時代發聲。比如,汶川地震時期,尹光忠先生畫的逆向主義繪畫《天良》和《乞討》就是這樣的作品,他參與到了當代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當中,體現了他的良知與責任。像這樣的作品,要比那個饑荒年代裡的傅抱石、關山月他們畫的一批作品要高尚的多。就說這一點。

02

如何讓鄉人表達自己的意志是藝術家應該做的

吳乾坤(藝術家)

如何用藝術去喚醒鄉村人們對社會公義的那一份責任與擔當?當下藝術家在主流社會意志的壓迫下漸漸把真實的內心藏匿,當然包括對自媒體的強制控制與禁言,面對今天的世界,我們越來越感到無可奈何,越來越難以修復內心的分裂,而且我們已經無法像卡夫卡和傑克梅蒂時期那樣,感受到環境的壓迫,揭示荒誕的存在以宣洩內心的壓抑,並標明自己的獨立意志。而今天我們幾乎分不清我們與環境的界限,我們以為自己的獨立,也許正是某種環境的結果,我們嘲笑這個世界,也許正是在嘲笑自己,如何清醒的去思考自己不被環境場域所控制改變,在藝術的創作表達中如何保持這份清晰的界限,這是當下藝術家要去努力的境界,如何讓鄉村人們藝術地表達個人的生活意志是藝術家們要去啟蒙和扶助的責任與方向。

鍾時菊(藝術批評家)

我的立場——鄉建無論是用藝術喚醒,還是用產業激活,我們需警惕:別把城市的「垃圾」帶到鄉村。包括現在的圖書和知識信息等等,也包括藝術家的文明程度和修養修為。

帥好:今天這個問題,是面對中國的,面對中國的當代藝術,也可以考慮世界的角度,但是應該針對中國問題的世界角度。

(未完,待續)

編輯:河上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時代批評 的精彩文章:

TAG:新時代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