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文黨和顏控的「甜品」相機:富士 X-T20

人文黨和顏控的「甜品」相機:富士 X-T20

當初是因為背著尼康 D750 去爬!泰!山!而下定決心換無反的相機,因為實在是太重了!!!結果這一組照片又是用 D750 拍的,這可能就是輪迴了吧。

當初因為聽從著「底大一級壓死人」這樣的理念而瞄中了索尼的A7系列,但是後來富士的機器走進了我的視野,憑著出眾的顏值(顏控暴露無遺)和良好的畫質迅速獲得了我的歡心,而且搭載X-Trans III感測器的這一批機器畫質性能都相當優秀,最終還是選擇了富士X-T20這台「甜點級」的相機。

富士的幾台X系列的幾個頂樑柱顏值都十分優秀,但是因為預算問題我註定要跟X-Pro2和X-T2 say bye bye,而X100F又因為不能換鏡頭而被我棄選,剩下的X-T20和X-E3之間,因為更喜歡前者單反外形的「軍艦頭」設計和頂部更多的轉盤而拋棄了後者;

當然在其他人看來依舊是顏值杠杠,我個人最喜歡從正面和仰視角度看這台機器,正面看一種復古之美,從上面看才能看出她纖薄性感的機身,這才提醒我這台機器單機身的重量僅400g不到(這下可以安心爬泰山了);雖說黑色顯得更加專業,但在斟酌之下選擇了銀色,因為顯得更加復古,但頂端的銀色模塊摸起來塑料感有些重。

還有那幾個銀色性感的轉盤簡直在闡述那種老式的機械美學,簡直就是在引誘我去使用她,長得好看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啊。在我拿到手之後有幾個朋友都說喜歡這復古的樣子,甚至在我出去街拍時偶爾也能收穫到回頭的目光。

好了,進入正題。為什麼說這是一台是「甜品級」的相機呢,因為 X-T20 的核心配置:X-Trans CMOS III 感測器和 X Processor Pro 都與旗艦X-T2無異,而且售價少了將近 4000 塊錢。在使用了 X-T20 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這台機的表現還是十分優秀的,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感受(雖然不是很專業哈哈)。

APS-C畫幅夠用嗎?

對於我來說,富士的這套組合是完全夠用甚至超出預期。富士用X-T2就已經向各位證明了自己家的C幅感測器一樣可以勝任各種專業工作和運動抓拍,而這塊X-Trans CMOS III感測器和X Processor Pro的搭配組合的表現也可以勝任各種場景下的拍攝工作,2400W的像素和良好的寬容度和感光度,機械快門下8張每秒的連拍速度和優秀的對焦、追焦性能以及優秀的機內降噪處理都媲美傳統單反,畫質相當不含糊。富士的這塊C幅感測器對於我個人來說是完全夠用的,但我建議各位尾巴還是結合自身的需求來選擇購買。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40 f2.0 ISO50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1000 f4.0 ISO400

Fujifilm X-T20 XC16-50 F3.5-5.6 OIS II 1/125 f5.0 ISO400

良好的高感:很多人猶豫C幅其中一個表現就是高感下畫質會下降,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即使感光度上去之後畫面純凈度依然保持的非常好,原生200~12800的感光度範圍(最高可拓展到51200)給予十分充裕的施展空間,甚至在換上了大光圈定焦頭之後其感測器的感光度可以壓到400。X Processor Pro的機內處理也功不可沒,飆高感在機內處理後也並不會有太多影響觀感的彩色噪點,第一眼感覺還是很純凈的。在平常使用中,即使是遇到室內的抓拍場景,我依然能放心的把快門調快和提高曝光補償,即使ISO上到2500、3200這些數字後依然能保持優秀的照片觀感。

Fujifilm X-T20 XC16-50 F3.5-5.6 OIS II 1/15 f5.0 ISO125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34 f2.0 ISO400

膠片模擬和JPEG直出能力

富士自己獨特的機內濾鏡使直出的相片帶有弄弄的膠片味,這個我自己是十分喜歡的,所以我現在拍照都會根據拍攝的場景和氛圍來選擇濾鏡,而且這樣使出來的照片有著天然的加分項。我自己常用的Velvia(鮮艷)、ASTIA(柔和)還有ACROS(黑白)這三種模式,得於這些膠片模擬濾鏡,我已經好久沒用手機上的VSCO了......不過這些濾鏡也不能隨便亂用,像我剛剛說的那樣:根據拍攝場景和氛圍。比如在碰上的是光線不怎麼好的情況使用Velvia(鮮艷)濾鏡時,會使陰影部分的細節丟失嚴重,整張照片有種濃濃的P過的味道。而且在室外的環境使用不同的濾鏡所傳達的感覺也會不一樣,機內濾鏡這東西還是建議靈活使用,不然在特定情況下會弄巧成拙。

Fujifilm X-T20 XC16-50 F3.5-5.6 OIS II 1/120 f5.0 ISO40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150 f2.0 ISO40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40 f2.0 ISO2500

對焦

與旗艦相同的325個對焦點和中間的169個相位對焦點賦予了這台機很強的對焦能力,而且還可以在前面的小撥桿設置AF-S、AF-C和手動對焦,十分方便。即使是搭配我這隻16~50的狗頭依然能獲得十分優秀的對焦速度,基本秒對,只要光線環境不是特別艹蛋,對焦速度非常理想;無反系統獨有的峰值對焦非常好用了,即使用我現在這支手動定焦頭,都能很好的完成對焦工作。同時AF-C下的追焦速度也十分理想,而且富士還加入了AF-C的不同對焦模式,非常方便在特定場合下去更好的拍照,這一套相同於X-T2的對焦系統下方到X-T20上簡直是福音。

操控

熟悉富士相機的尾巴對於富士的這個操控邏輯是沒有壓力的,一脈相承,甚至連富士GFX 50S中畫幅相機也是使用相似的操控邏輯,還多了個肩屏,這種前後雙撥輪和頂端轉盤的設計讓用戶可以非常直觀的調節和預覽參數,有種自己控制一切的快感,對於稍微有點攝影基礎的用戶也十分友好,如果是小白用戶不懂參數的話快門轉盤隔壁有個一鍵AUTO;相比起老大哥X-T2沒了直觀的ISO轉盤,當然你也可以設置為用後撥輪實現調節的功能,只是我個人會更加傾向於自動,因為對這台機的ISO表現還是十分有信心的。

而EVF的表現確實出乎意料的好,0.39寸,0.62X倍率的OLED材質的EVF在實際使用下明亮清晰,顯示的參數十分齊全,刷新率很高對眼睛觀感非常好,而且畫面延遲十分低,打消了我之前購買無反時對EVF畫面延遲的顧慮,讓這台機也能面對一些運動場景的拍攝。當然因為是OLED材質的屏幕,所以在EVF里看到的顏色會更鮮艷些,所以在菜單里設置EVF可以設置亮度和色彩,個人還是建議把色彩設置個+1就夠了,不然EVF里看到的和成片看到的相差太遠就不好了。

同時VIEW MODE的模式也十分豐富,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完全設置為僅EVF顯示畫面;一般我都會設置會眼感測器檢測我在使用EVF時自動開啟EVF,但是切換有時間間隔;所以在一些需要不斷抓拍的場景下我會使用僅EVF,適應性非常強。當然這塊EVF也會適當的「作弊」休息一下下,具體按表現為如果你使用EVF然後沒有對焦操作一段時間會把刷新率降低到,我肉眼觀感應該是20幀左右,然後一有對焦操作就飆回去(據說是80幀),還會適當的偷懶來省下電。

觸控屏

有人觸控屏就是給小白用戶玩的,但實際上手發現日常使用涉及到觸控屏的操作並不多,即使是觸控屏下按焦點我也幾乎不用(顯得自己好小白...);前後雙撥輪瀏覽圖片本來就十分非常方便,加上觸控屏的拖動會更有一種錦上添花的感覺。

以及另外一個就是!!!3個月前固件更新後帶來的:EVF下的使用觸控屏選擇對焦點操作。這是在是太好用了!眾所周知X-T20沒有對焦搖桿,更新之前手動選擇對焦點要按好幾下,現在盲操控下只需要用手指在觸控屏上輕輕劃幾劃就能實現,可用性和實用性Max。

這塊觸控屏平時並不會很刻意去用,但是一些細節功能的加入使整機有錦上添花的感覺。

續航

沒試過壓榨乾凈電量,但是之前有一次出去拍照,拍了250張然後剩下差不多40%的電量,與官方宣稱的一次充滿電可以拍300多張還是比較相符合的,當然對於有比較多拍攝任務的尾巴我還是建議多備一塊電池。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台機還加入了USB線充的功能,接上機身的USB介面就可以充電,非常方便。對於日常使用來說,X-T20的電池優化水平也可以滿足一天的正常使用,再不濟,咋們還不是有充電寶嘛,電池1000毫安的容量要回血還是很快的。

我購買的是XC 16-50 OIS II套機,實際上手其實還行,廣角端畸變也並不嚴重,而且這支鏡頭的對焦馬達也很拖機身後腿,而且很輕,就是塑料感太重,而且在50焦距下光圈明顯不夠用,拍日常和風景還好,有創作需求的就非常捉急。而且XC鏡頭沒有光圈環,手動的魅力就減少了一點,手動設置光圈則是使用前撥輪設置。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我購買了七工匠的一支55 F1.4的手動定焦頭,實際表現還是十分滿意的(而且價格還很厚道),焦外虛化很舒服,進光量夠大,配合這塊優秀的感測器拍夜景人像沒有壓力,配合機身的峰值對焦,X-T20使用手動鏡頭也是沒壓力。當然預算充足的尾巴還是建議直接購買18-55鏡頭的套機,預算在充足一點還可以購買富士的各種鏡頭(並發上尾巴分享哈哈哈)。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4000 f2.0 ISO20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150 f4.0 ISO20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80 f2.0 ISO40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90 f2.0 ISO400

X-T20的最快快門是1/4000秒,最高支持30秒的曝光操作,機械快門的連拍速度是8張一秒,十分可觀。機身可以設置電子快門,平時用到的機會不多,但是我有時候使用定焦頭配合大光圈拍人像就很容易爆快門,整體畫面過曝,收小光圈又沒有景深效果,所以這時候電子快門的加入就很有必要了。有人會問,我想設置1/400秒的快門但是快門轉盤沒有這數值怎麼辦,其實當你把轉盤轉到相鄰的數值時也是可以通過後撥輪去微調的,所以不用擔心。

這台機沒有ISO轉盤,用戶也設置快捷鍵去調節ISO參數,一般會選擇後置撥輪,不過我傾向於自動。而這台機的ISO自動有三種模式可以設置,用戶可以手動設置最小感光度和最快快門速度,讓機器去用不同的自動模式去適應不同的場景。不過要是真面對比較複雜的場景,恐怕也是上全手動了吧?

WIFI

視頻

這就很抱歉了,我沒有測試視頻能力,因為雖然說支持4K視頻,但默認我都是設置60幀1080P,不過支持4K也聊勝於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台機沒有耳機介面,同時麥克風介面是2.5mm的介面,而且據其他媒體上手後發現,X-T20的視頻拍攝能力並不怎麼樣,如果真要用富士的機拍視頻還是買X-T2吧,上了增能手柄後又有耳機孔單次拍攝時間又長。4K視頻拍攝的功能也算是「我就是有」的這水平吧,而且,如果真的選一台拍視頻的相機的話,富士X-T20也不是第一選擇吧。

Fujifilm X-T20 XC16-50 F3.5-5.6 OIS II 1/160 f4.2 ISO2500

Fujifilm X-T20 XC16-50 F3.5-5.6 OIS II 1/38 f5.6 ISO200

Fujifilm X-T20 7artisans 55mm/f1.4 1/90 f4.0 ISO400

那這台機跟X-T2差在哪兒

大家在上面幾乎都是聽我對X-T20一邊倒的說好話,好歹這東西和X-T2相差接近4000塊錢啊,那麼究竟差在哪兒呢,我覺得有四個方面:做工、操控性、拓展性和全天候防護。

做工:如果你有機會同時把玩X-T2和X-T20的話就會發現做工不是相差一點點,尤其是頂端轉盤的手感,X-T2要好上太多了,同時機身更重更有手感,而且X-T2的手柄處更飽滿,拿起來貼合手掌更舒服,而X-T20的手柄就真的是一般般了,只能說有東西握著,不會那麼輕易滑下來。

操控性:X-T2相比X-T20,在頂端的轉盤處多了感光度轉盤、測光模式轉盤、背面還有操縱搖桿,而且買X-T2的人都會選擇XF鏡頭吧,而XF鏡頭上都自帶光圈環,這樣攝影師即使在開機前都可以知道相機大部分的參數設置了:驅動模式、測光模式、快門速度、感光度、光圈數值、對焦模式,操控性十分強。

拓展性:X-T2獨佔的增(雞)能(血)手柄讓機器的實力100%綻放,連拍速度:up、續航:up、單次視頻拍攝時長:up,專業性:up(預算:up)。同時X-T2還有USB 3.0介面,以及還有各種專門的配件。X-T2的拓展性使得整台機更加專業化,也符合富士對於其工作用機的定位。

全天候防護:配合上富士的一系列全天候防護鏡頭,整機耐艹性提升了幾百個百分點。

而以上的種種這些都是X-T20所缺少的。

那麼X-T20適合哪些用戶呢:擁有一定的攝影基礎的用戶,對攝影基本參數比較熟悉,同時對畫質有一定的要求;以及是攝影入門愛好者(口水X-T2的人,還有顏控)。

總而言之,富士X-T20是一款十分值得入手的甜品級相機。如果你喜歡富士的顏值又對畫質有要求,而且還不喜歡單反笨重的機身,想入手一台性能優秀的相機,那麼富士X-T20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與旗艦X-T2比肩的性能也使這台機器頗具性價比。

我推薦這款產品的理由是:

1、 復古好看的外形設計,整機顏值優秀。

2、 與旗艦X-T2相同的感測器和圖像處理器,整機的拍攝能力十分強大。

3、 機身小巧輕便,同時畫質優秀。

4、 配備USB線充電和無線傳輸功能,翻轉屏的加入使整機可玩性很高。

5、 機內內置豐富的膠片濾鏡預設,直出色彩很討好眼睛。

我不推薦這款產品的理由是:

1、  APS-C畫幅可能始終是部分用戶的槽點。

2、 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對焦能力欠佳。

3、 富士的XF鏡頭都不便宜。

4、 視頻拍攝能力一般。

5、機身做工塑料感較強,握持舒適度欠佳。

26 個獲獎名額,高達 25419 元的獎品

分享「消費者報告」,由此開啟

活動截止時間:2018 年 3 月 26 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過年放心買買買,十家快遞企業春節不打烊
Hello,Chiangmai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