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著全家去旅行——麗江

帶著全家去旅行——麗江

當古羌人南遷到玉龍雪山腳下,優越的自然資源,讓他們決定在此繁衍生息,後來形成了一個民族——納西族。

「麗江」得名於元朝時期,早在唐宋,作為茶馬古道滇藏線上的中轉站,麗江壩子由此得以繁榮,而最大家族是在白沙鎮,白沙才是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直到宋朝才「遷都」大研古城(如今的麗江古城)。麗江雖然得天獨厚,卻在更加強大的吐蕃和南詔國的夾縫中生存,不得不嘆服木氏土司的外交能力,歷經三朝,共22代,因此,個人認為,納西族的獨特文化-東巴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作用便是政權穩定。

東巴文化源於藏傳佛教的傳入,全靠商人開闢的茶馬古道,不僅和拉薩進行茶和馬的交易,還帶來了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思想——宗教,納西人根據自己的特點,雖也受漢文化影響,但藏佛教更深入納西人的心(也許和西藏交流更頻繁的原因),最後演變成東巴教,而思想的流傳離不開書籍,智慧的納西族創造了東巴文和東巴紙,最感慨的是:東巴文是世界上唯一還在用的象形文字,東巴紙造紙技術遵循古法,原材料有劇毒的蕘樹,讓東巴紙千年不腐。

羨慕麗江人民還能延續自己的文化,作為「文化共同體」的漢族,在我周圍看來沒什麼「傳統」可言,所謂的「規矩」都是長輩們口口相傳,經不起推敲,只能讓我很抵觸,而原來的文化是什麼樣的無從得知,想起之前日本之行,也很佩服它們對文化的很好傳承。處在中原地帶,戰爭和動蕩不斷,外族入侵,文化很難「顯性」,比如在麗江南面的大理,本來也有自己的文字和經文,忽必烈入侵後,一舉焚毀。我總以為我們文化斷層了,其實不然,總有一些人冒著危險,為子孫後代留下經典,讓我們能找尋自己的「根」,因此,相比東巴文化,我們的文化更「隱性」,需要自己多走多看,才能找尋失去的「記憶」,那時我們才不會失去方向,迷戀庸俗。

旅行,也是一種修行。

如今的麗江,還是享受著優越的自然資源,我們也沖著陽光和空氣而來,運氣很好的是,經過整頓,雖然每天出門都問你去哪兒?需要坐車嗎?旅館老闆也會關心你的日程,但沒有強制消費,沒遇到宰客。

去拉市海是在攜程上訂的,反覆確認沒有其他消費後,也做好心理準備,整個過程是成熟的一條龍服務,騎馬,吃飯,划船,接送,天氣不好,很冷,沒勇氣劃皮划艇,坐的電動船(每人添10元,30-40分鐘),體驗還是不錯,沒強制消費,本以為茶馬古道是小路,結果是走山裡,一個小時下來屁股都疼了,不推薦老人騎馬,還是有點危險

中途休息,看水源,騎手們抓緊合影。

這些海鷗都是來過冬的,記得帶餅乾來喂它們,你只要吆喝並做出扔東西的姿勢,它們就上當的向你飛來。

天氣不好,拍的一般般。

相比麗江古城,束河古城更加清靜、質樸。

古城買件好看的衣服,也不貴,80元,上鏡也實用。

白沙鎮距離束河古鎮3公里,租電瓶車去可以沿路欣賞風景,白沙鎮是木氏土司發源地,而在二戰時期,白沙機場做為駝峰線上重要的中轉站,抗戰物資都是從這裡進入。

三眼井,它的用途有明確的分工,水真的很清澈。

最後幾天,天氣一直都好,曬太陽,總算看清玉龍雪山了,真漂亮。

麗江古城不可錯過的活動:

活動一:聽納西古樂,聽眾較少,我買的最貴的票160元,其實買120的你也可以坐的稍微前面點,空位多,但我不後悔,這些古樂很可能是唯一能聽到的唐宋時期皇室創作的樂曲(只有些片段),而且看看上面的照片,都是已過世的演奏者,這些樂曲有著名的音樂家宣科先生髮現。

活動二:造紙。一定要到「手道麗江」那裡,都是民間藝人聚集地,100元一次,在東巴紙坊買的不是蕘樹皮製作,這裡是蕘樹皮。這位是哥哥,可以請弟弟寫東巴文,談下來寫一張60元。

被書寫的就是小傢伙「造的紙」。

活動三:四方街打跳,早晨有老奶奶在哪裡打跳,你可以跟著她們一起,下午有表演。女人常常披的羊披肩,上面秀的「披星戴月」象徵女人操持家務。

美食推薦:

麗江古城:天天鮮(醬油雞很好吃,人均20-30元),老劉私房面(油潑辣子面很好吃,人均20—30元),二哥米線(三家挨的很近),小鍋巴(人均40-50元),文昌宮上面可以照全景,從大水車那裡上山可以找到一家餐館(忘記名字了人均40元),吃飯,喝茶,曬太陽,賞全景。

束河古城:壹餐廳。重點:在馬幫老大家吃飯,味道很好。人均50-6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xLiu 的精彩文章:

TAG:Lex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