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是如何逐步喪失尚武精神的?

中國人是如何逐步喪失尚武精神的?

圖文網路

漢唐時期

遙想在漢代,整個社會的精英人才願意從軍報國建功立業,因而才有班超的「投筆從戎」。因此有漢一代,滅匈奴、破樓蘭、平羌人,戰功顯赫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唐朝也是擁有強烈的尚武之風,滅東、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麗而建功於域外,耀中華國威以懾四夷。漢唐雄風至今依然感召著熱血青年就在於此。不過,漢唐兩代由於過於炫耀武力,尚武之風濃烈,這直接埋下了後來兩代同樣滅亡的結果——由於地方豪強、藩鎮的割據勢力過於強大直接導致了中央王朝的空心化,最終被滅亡。宋代正是有鑒於此,才矯枉過正,這雖然避免了宋朝被統兵大將所滅亡,卻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以前從未有過的民族危機,外患成了整個華夏當時最大的創傷。最終,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依然不免亡於蒙古。

實際上國人是從宋朝開始就逐步泯滅了尚武之風的。由於開國皇帝趙匡胤倚靠陳橋兵變從孤兒寡母手裡竊取了江山,因此他對掌握兵權的將軍極其敏感,坐穩江山後還要通過「杯酒釋兵權」來解除大將的兵權。自此,在有宋一代形成了重文輕武的風氣,同樣品級的官職,文官要比武官大一些,待遇優厚一些。這還不算,皇帝還千方百計地控制將軍的指揮權,將軍臨敵作戰要按照皇帝事先制定好的陣形去作戰,而且宋代派文人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設立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權,進一步削弱軍人的權力。甚至,在宋代還多次出現文人直接掌管軍隊作戰的事情。總之,宋朝皇帝對將軍們防範之心過甚,一方面是鑒於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及「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閥混戰;一方面是怕別人效仿自己(即宋太祖)也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中央王朝。宋朝與唐朝不一樣還在於其中央由皇帝控制的禁軍明顯強於邊關守軍;而唐朝卻相反,邊防守將權力很大,軍隊戰鬥力很強,到唐代中後期甚至超過了中央。宋朝皇帝認為:防內甚於防外,楊家將和岳飛都是一代名將,卻因此而受到統治者的猜忌和迫害。有鑒於此,再加上宋朝政府有意地在社會上大興文風,歷經兩宋三百多年的磨礪,整個華夏子孫已經沒有了從軍報國的熱情了。社會的精英都去習文但卻殆於練武,這個時期最大的社會貢獻恐怕就是「宋詞」吧。這直接導致了宋與契丹、党項、女真和蒙古的戰爭是一敗再敗。

明清

程朱理學在明代得到了充足地發展,皇帝不關心邊防的戰事而更注重臣下的效忠和皇權的鞏固。將軍們作戰時毫無主動性可言,居然要受到皇帝委派的太監來監軍制約。整個明代外戰已不復當年漢唐時期的輝煌,儘管有對沿海倭寇和支援朝鮮的勝利,但也僅比趙宋王朝強一點。為什麼會如此呢?蓋因明朝皇帝不願百姓有尚武之風,他們會拿漢唐兩代來引以為戒:尚武之風濃烈的漢唐不也造就了漢末的「黃巾匪亂」、豪強割據和唐末的黃巢起義、「藩鎮割據」嗎?在皇帝們看來,攘外必先安內,防民尤甚於防夷,內患永遠是大於外患的。

趁著中原內亂,滿清撿了個大便宜,順勢入關得了大明的江山。出於防漢恐漢心理,清朝大興「文字獄」迫害漢族的反抗精神,一步步地有系統有計劃地磨去漢族的最後一點尚武精神。同時,滿清強令漢人留辮子,在風俗習慣上改變漢族,模糊漢族的自我意識,這種精神上的侮辱深深地挫傷了漢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此以後,漢人被滿洲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大加改造了一番。滿洲人比蒙古人更「文明」一些,他們知道單靠肉體上的殺戮無法持久地入主中原,只有在文化上培養奴才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

因此,注重文化侵略麻痹漢族精神的清王朝其統治也就比蒙元更長久,正因為時間更長,其精神上的毒害也就更深。滿清也精通「以漢制漢」之道,注重發揚儒家理學這一脈來培養忠於朝廷的走狗。他們惟恐漢人因愛習武而強大,極其注意扼殺漢族的尚武精神,他們只要漢族人像理學中所標榜的楷模那樣做滿清的奴才,而滿洲人自己卻時時不忘狩獵、射箭、勤習武藝。看看康熙、乾隆等滿清皇帝都以身作則,表率部下,希望滿洲人時刻不忘祖宗根本,準備隨時鎮壓漢族人的反抗。

總之,自宋代以來,由於漢族皇權集團忌憚尚武國風的強大有可能危及自身統治,因此刻意加以限制。這時期理學的誕生和發展並不是偶然的,它完全是以維護君權,加強思想禁錮為主。它保存了所謂「天理」,卻真正地滅絕了「人性」。使得「中庸之道」大盛於世,中國人已沒有了稜角和血性,因此也就更談不上什麼「尚武精神」了,因為它不是統治者樂見的。隨著蒙元和滿清的相繼入主中原,出於不難理解的原因,防漢思想必然是異族統治者的主流意識。因此他們或是強調從肉體上施刑來恐嚇漢族的反抗或是從文化思想上大興「文字獄」迫害欺騙讀書人,讓漢人在他們劃定的圈子內做順民,以此達到他們江山的穩固。

所以,自宋太祖以來的這一千多年來,我中華民風已被自己或被異族改造得亂七八糟,已經不再是先秦、漢唐時代的國人了。我們開始在外來異族的侵略面前不自信了,西晉後雖有「五胡亂華」,但那時我們還是自信的,還是有尚武底蘊的。我們還有謝安、冉閔、祖逖這樣的精神旗手。可是宋以後,漢奸與「漢奸文化」書寫進了我們的歷史,小小的異族竟然讓億萬的中華民族多次受辱,中華的尚武國風之衰由此可見一斑!三國內亂時期,曹操尚可以中華一隅之力北伐遼東、徹底肢解掉匈奴,可見我中華民風之鋒銳犀利是何等厲害!如今的中國人似乎只有沉浸在對往昔的美好回憶中才能慰藉自己的心靈。

據說漢族之稱就是來源於匈奴對我們的讚歎,匈奴騎兵曾經橫行西域,也曾騷擾過中原,余部也曾掃蕩歐洲。但是匈奴人卻始終無法企及中原的富饒,被兩漢逐殺於大漠之間,每當憶起漢人,其必贊曰:「壯哉,漢家男兒!」漢人之稱自此隨著匈奴坐騎踏遍西域大漠甚至歐洲,許多西域國家也如此稱呼我們,自此「漢族」與華夏有緣。當然,這是建立在軍刀下的威嚴,是敵人對我們由衷的敬畏。那句鏗鏘有力的話依然回梁繚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今天是我們中國重新崛起的一個契機,是無所作為還是重現漢唐雄風完全在於我們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如果要真正復興,我們必須重振國民的尚武雄風擺脫過去自己和異族給我們套上的枷鎖。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文摘 的精彩文章:

日本把洛陽「偷」走了,每個中國人看完都應該深刻反思!

TAG:讀史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