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懂了世界海洋爭霸這段歷史,你才會懂得現在世界的格局

讀懂了世界海洋爭霸這段歷史,你才會懂得現在世界的格局

原標題:讀懂了世界海洋爭霸這段歷史,你才會懂得現在世界的格局



世界海洋爭霸簡史

西班牙葡萄牙第一次分割海洋


15世紀上半葉,已經取得海洋優勢地位的葡萄牙開始封鎖海洋,規定任何國家的任何船隻,未經葡萄牙許可,不準在西非海岸航行。1455年,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頒布特權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地位。自此,葡萄牙以海洋的保護神自居。


正當葡萄牙沉湎於「海洋霸主」的美夢時,西班牙向它發起了挑戰。位於西非西北部的加那利群島,當時是通向西非和美洲的中途站,儘管葡萄牙一再聲明,它對加那利群島擁有主權,但西班牙卻不予理睬。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其勢力範圍內分別向外延伸到除澳洲大陸以外的世界其他四大洲,並因此引發了全球性的極為激烈的海洋爭奪。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奉西班牙女王之命,帶著87名水手,駕駛3艘帆船橫渡大西洋。10月11日深夜,船隊登上西印度群島。1493年,哥倫布從美洲返航途中,風暴把他的船隻吹到了葡萄牙海岸,哥倫布趾高氣揚地告訴當地官員,他代表西班牙女王發現了新大陸。當這個消息傳到里斯本後,葡萄牙人暴跳如雷;葡萄牙國王還特意召見哥倫布,併當面向他聲明,根據1481年兩國簽訂的《阿爾卡索瓦斯條約》,大西洋西邊發現的任何土地都不屬於西班牙,而屬於葡萄牙。

面對兩國對海洋歸屬的爭議不下,1493年10月,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頒布教諭,全世界的海洋分給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管轄,並指定大西洋上通過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以西和以南100里格(1里格合5.92公里)的地方,劃一條子午線作為西、葡之間行使權利的分界線,兩國在各自的地區擁有控制權,別國的船隻,非經控制國許可,不得在這些地區航行和通商。在教皇訓諭的基礎上,西、葡兩國討價還價,於1494年6月7日,簽訂了《托爾德西拉斯條約》。1523年,兩國又在太平洋動起手來。西班牙政府請求和談,兩國於1592年訂立《薩拉戈薩條約》,在太平洋中再劃一條線,以馬魯古群島以東17度線為界,劃分兩國在太平洋的勢力範圍,該線以西屬葡萄牙,以東屬西班牙。從此以後,西、葡兩國佔據了全世界的海洋範圍,並以此為依託建立了強大的殖民帝國和海上力量。


法國和英國第二次分割海洋


16世紀,法英對原有的海洋格局發起挑戰。1524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僱用一個名叫維的查諾的義大利人,去探尋一條通往東方的西北航路。1603年,法王亨利四世委任善普倫為皇家地理學家,遠航北美,掠奪殖民地。


繼法國之後,英國成為另外一個反對西、葡海上權威的新興海洋大國。1562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時代的一位貴族對西班牙駐英大使說:「教皇無權劃分世界,也無權把國土隨便送給他所喜歡的人。」1657年4月,「海盜式人物」德雷克率23艘艦船闖入西班牙加的斯港。1588年7月,西班牙人在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的指揮下,動用擁有130艘艦船的「無敵艦隊」,對英國進行攻擊。雙方在格拉夫林進行大西洋海戰。此戰,英國人運用先進的遠程火炮技術使還廣泛依賴於船上陸軍採用「跳幫」(即貼近敵艦,再讓士兵跳到對方的艦上與對手實施近戰)技術作戰的西班牙人元氣大傷。8月9日,「無敵艦隊」企圖返回西班牙,但遭遇強風暴,40餘艘船隻沉沒,至少有20艘戰艦撞到蘇格蘭和愛爾蘭沿海的礁石上。戰後,英國人高興地說:「上帝鼓起了大風,敵人潰不成軍。」


與此同時,法國人也不斷派艦隊、探險隊進入西、葡的勢力範圍。有一次,西班牙公使向法國提出抗議,法王乾脆地說:「陽光照在別人身上,也照到我的身上,如果亞當的遺囑有剝奪我參與分割世界的權利這樣一條,我倒很願意拜讀拜讀。」

1694年,英國人率先主張把全球的海洋劃分為分屬沿海國家主權範圍的「領海」,以及不屬於任何國家主權、各國均可自由航行的「公海」。領海、公海的概念提出以後,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但領海範圍有多遠卻眾說紛紜。1703年,英國海洋事務專家賓克斯·胡克在《海上主權論》一書中,提出了一國的領海範圍仍以陸上武器力量終止之處為限,即陸上權力終止之處為領海界線的理論。1782年,加利亞尼根據當時火炮射程大約3海里,提出所有國家的領海寬度均為3海里的主張。這就是當時劃定各國領海的「大炮射程論」。此後,這一理論和主張很快為國際社會所接受。這樣,海洋被重新分割,出現了國際社會公認的「領海」和「公海」。


馬漢理論引發第三次海洋分割


1890年5月,擔任美國海軍學院院長的馬漢出版了《海權論》三部曲的第一部著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大膽提出了「海洋霸權優於大陸霸權」的新觀點。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成為強國,必須首先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峽通道。為了奪取和保持制海權,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艦隊和商船隊以及能控制戰略要地的海軍基地。


《海權論》深刻地影響了美國。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上台後大力發展海軍。他反覆對國人說:「在美國面前有兩種選擇,或者是建立並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或者是自甘落後,處於次要地位。這不僅在政治上、貿易上是如此,在整個國際事務中都是如此。」之後,他幾乎逢人便講,遇會就說,大談特談發展海軍的道理及其重要性。而且只要是海軍的事情,不論大小,他都熱心參與。羅斯福的種種苦心和努力很快得到了回報。在他執政期間,國會每年至少批准建造1艘戰列艦,其中1903年批准建造了3艘。到1907年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已達到20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日矛盾日趨尖銳。為了振奮國人雄心,向世界炫耀美國海軍的威力,羅斯福決定舉行了一次遠洋航行。1907年,一支由美國海軍16艘精銳戰列艦構成的艦隊組成。這次環球航行達到了美國海軍發展史上的頂峰:航行14個月、航程4.6萬海里、橫穿兩大洋。這一紀錄一方面使世界各國領略和承認了美國的力量,另一方面證明了美國艦隊有能力遠距離航行而不致發生嚴重困難,從而極大地震懾了此前頗不服氣的日本人。當美國艦隊訪問日本軍港橫濱時,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為美國海軍的陣容驚愕不已。不久,日本政府便一改往日的蠻橫態度,同意在太平洋保持現狀,並尊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為此,羅斯福洋洋得意地宣稱:這次環球航行作為外交上的「大棒政策」,是他「對和平事業的重大貢獻」。

1908年,美國海軍實現了從沿岸防禦戰略向遠洋進攻戰略的轉變,迅速建成了一支由29艘巨型戰列艦組成的遠洋艦隊,其實力從19世紀80年代的世界第12位躍居為世界第2位,僅次於英國。就連站在海軍發展最前沿的馬漢也對美國海軍的發展速度感到吃驚。1908年3月4日,年邁的馬漢在致友人的信中十分傷感地寫道:「自我們一起在舊式帆船上服役以來,海軍已經有了驚人的發展……而現在的我已與當今的海軍毫無關係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英國損失慘重、國力衰退。美國趁機在1921年11月12日召開華盛頓會議來削弱英國的海上霸權。經過激烈的爭論,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簽訂了《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美國海軍取得與英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1939年「二戰」爆發,英國海軍在抵抗德國法西斯過程中耗費了精銳,海軍力量一落千丈。美國海軍卻有了長足的發展,世界四大洋上到處都游弋著美國的艦隊。同時,美國利用戰勝國的地位開始改寫新的海洋規則,控制對海洋的話語霸權。1945年9月28日,以建立漁業保護區為名,美國總統杜魯門連續發布了兩項聲明和兩道命令,聲稱美國對其沿海及其領土附近公海下的「大陸架」自然資源擁有管轄權。這就是著名的《大陸架公告》。這個公告把地質學上的「大陸架」概念引進到了海洋法中。在稍後的時間裡,美國國務院又提出,美國的大陸架指的是上覆水深600英尺的水下海床和底土。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大約240萬平方公裏海域中的海底資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美國的「引導」下,墨西哥、哥斯大黎加等國也先後發表了類似的公告和法令,紛紛提出了200海里管轄權主張。1958年4月,聯合國在日內瓦召開的海洋法會議,簽訂了《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公海公約》、《公海捕魚及養護生物資源公約》和《大陸架公約》。從此,國際海洋法上就有了大陸架制度,沿海國家不但擁有領海,還有了毗連區和大陸架。公海自由範圍進一步縮小,沿海國家海洋權益進一步擴大。這是人類第三次對海洋的分割。

第四次分割至今仍在繼續


二戰結束後,伴隨冷戰而來的海上權益越來越引起世界各海洋國的高度重視。由於世界人口的增長、資源的缺乏,以及人類開發海洋、利用海洋資源能力的提高,世界上掀起了一場「藍色圈地運動」,偌大的海洋變得更加混亂無序。


20世紀70年代,被西方稱為「俄國的馬漢」的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在《國家的海上威力》一書中,對海洋權益進行了進一步概括:「現代國家海上力量概念已變為為了整個國家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世界大洋的能力;與海洋價值的巨大升值相適應,當今控制海洋也不同於過去。」他認為,馬漢時代的控制海洋,主要是指控制海洋交通,如今,控制海洋不僅要控制海洋交通,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和爭奪海洋本身,即海洋中所擁有的資源。


為了整頓混亂不堪的爭奪海洋權益的局面,從1973年至1982年,聯合國連續召開了長達9年之久的第三次海洋法會議,這也被認為是人類對海洋進行第四次分割的起點,而這一次分割直到今天仍遠遠沒有結束。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圍繞著領海、海峽、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群島、島嶼制度等一系列問題展開了討論。會議通過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認了「群島國」概念,使一大片公海成為這些國家的內水;確認了「專屬經濟區」概念及其寬為200海里;重新定義了「大陸架」概念,並把大陸架擴展到最遠可達350海里,不足200海里的沿海國也可以擴展到200海里。這樣,地球上原有的3.6億平方公里的公海,將有1.3億平方公里被沿海國瓜分,約佔原有公海總面積的36%,而地球上的陸地面積也只有1.5億平方公里。這片被瓜分的海域,恰好是人類最具開發和利用價值的海域,其生物資源占海洋總儲量的94%,石油儲量佔87%,並覆蓋了幾乎所有海上交通咽喉要道。


丨來源丨《環球時報》2004年07月05日第十九版


丨編 輯丨qineed


丨聲 明丨卑之毋甚高論,惟有勤而行之。我們每天採擷中外人文藝術領域最頂尖的思想者、藝術家的觀點文章與朋友們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勤而行之傳習社 的精彩文章:

丨人文丨如何讓西方讀懂中國故事?
提出「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究竟是何方神聖?

TAG:勤而行之傳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