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罕見的剪唐卡:藏族聾啞孤兒畫了4年 一幅動輒百萬

罕見的剪唐卡:藏族聾啞孤兒畫了4年 一幅動輒百萬

青海黃南州某畫院, 以一對藏族的兄弟教畫唐卡而出名,畫院里有幾十名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有的家境十分貧寒,而有的學生來自各大美院,對唐卡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來到這裡實習。藏族唐卡大師不收任何學習費用,免費提供食宿,同學們都安心下來,潛心學習唐卡藝術。攝影師很有機緣的碰到了剪裁唐卡的全過程:一位藏族聾啞孤兒歷時4年完成的作品,親手把它從畫框中小心翼翼地剪下來,整個過程非常神秘,充滿了喜悅和享受。

藏族聾啞孤兒在剪裁畫布中的唐卡,4年來,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花費在這幅唐卡上,對他來說,這一刻充滿神聖和歡喜,絕不讓別人來幫忙,就像打高爾夫球一樣,絕不讓別人來撿進洞的球。唐卡是最精美的工筆畫,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為藏族聾啞孤兒在小心翼翼地剪唐卡。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一幅唐卡少則售價幾萬,數百萬一幅也很平常。

圖為畫室一旁的顏料大缸。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製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

其中的一個畫室,學生們在畫唐卡。

圖為畫室一角堆放的畫框。

學生們用的顏料調色桶,密密麻麻。

硃砂密度很大,這一勺足足有5斤。

珍貴的礦石,現在已經不讓開採,但是大師的儲藏室里,預存了近百噸。

展覽廳擺放著大師兄弟的鎮館之寶:兩兄弟閉關3年潛心繪製而成,佔滿了整個大廳一面牆。畫面細膩精美,毛髮精細到要用放大鏡觀看。大師的徒弟小范介紹,有香港的客戶想出千萬元錢請回去,大師沒捨得給他。添加微信公眾號:西楚朗雨,更多精彩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楚朗雨 的精彩文章:

大叔將西瓜種在南瓜上 倆月收入70萬

TAG:西楚朗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