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味兒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年味兒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又要過年了,朋友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是啊,小的時候我們都盼望著過年,可現在我們都盼著不過年,甚至恐懼、厭惡過年。除了長大的心態變化,兒時過年的樂趣也早已蕩然無存。

那時的春節,是大人小孩都盼望的好日子。「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好吃的,才能解饞。一年裡也只有兩個日子可以買新衣服:六一兒童節買一套夏裝,春節買一套春裝或者冬裝。快過年了,各家都要大掃除,我們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進行,名曰「掃房」。屋裡屋外、鍋碗瓢盆、衣服、被子都要弄的乾乾淨淨。從這一天起,年味兒就越來越濃了,小孩子也開始扳著手指倒數還有幾天過年。打掃完衛生,開始置辦年貨。「閨女要花、小子要炮,」——這是小孩子最想要的。家裡要置辦的就更多了,魚、肉、菜、茶、瓜籽、糖果還有串親戚的禮品都是必須要買的。當然,春聯、掛曆、年畫也是必不可少。特別是年畫,有的是風景、有的是偉人、有的是吉祥如意的物資堆砌,買來往牆上一貼,年味兒立刻涌了出來。在這時,我最喜歡做的是換窗紙。撕下舊紙前我總要用拳頭把窗戶格子上的紙一個個打破,拳頭穿透白紙的那一瞬間,又過癮又滿足。

二十六一過,家家基本上就開始殺豬、宰雞、蒸饅頭、蒸包子了,提前準備過年的大餐。我的爺爺每到這時都要熏好多肉,現在想起那個味道還會流口水。一到臘月二十八,村裡的路燈亮了,男孩子把大集上買來的鞭炮一個個拆下來(捨不得一下把一掛點完),放在兜里再拿一根點燃的香就跑出去玩了。一幫小夥伴聚在一起,比誰的更大、比誰的更響,如果這時候誰能拿出一個大煙花來,那絕對是高大上的奢侈品,我們都要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

大年三十早上,男人們都要早早起床去上墳,燒紙、磕頭、燃放煙花爆竹,回來後我們小孩子就可以穿上新買的衣服了,興奮的蹦蹦跳跳,幫著大人們貼春聯。三十早上的早飯一般都很豐盛,可晚上的飯倒是簡簡單單,女人們往往一邊看著春晚一邊包餃子,這一天晚上小孩子可以合理合法的玩到很晚才睡。初一早晨,要早早起床,誰家的餃子吃的早就意味著誰家的日子會好過。天不亮,人們就開始拜年了。成群結對的來到村裡的長者家,下跪磕頭。我只是給家族最近的幾位長輩拜年,而我的父輩卻往往要走遍全村,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都要在晚上打燈出來,小夥伴們有的是車燈、有的是鴨子燈,而我的總是自製燈。那是一個玻璃罐頭瓶,用細繩栓住瓶口,系在小棍子上,在裡面點一小截蠟燭。很簡單,但也很喜歡。最開始的時候,我總是興奮的提出去,可後來發現別人拿的都是漂亮的商業品,我的心裡也慢慢有些不大樂意。當然,這絲毫不影響我過年的樂趣。那時候,只有過年才有好吃的,才有新衣服,才有零花錢,電視里才會有好多精彩的節目。而大人們也可以休息一下,喝酒、串門、走親訪友,人們的臉上寫著興奮與喜悅,就連走到街上遇到熟人都會說一句「見面發財啊」。

過年時,有時走親訪友要騎車走很遠的路,我家過了初十都還有親戚來訪,而在親戚家吃一頓飯也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而現在,一切都變了,一切都在省略。過年吃到的東西,平時就能吃到,新衣服想買就買,原來十天才能串完的親戚,現在開車一天全都轉完。很少過年在親戚家吃飯了,就算吃飯也都改到了飯店。人與人的關係疏遠了,商業氣息卻變得格外濃厚。心態變了,一些新的過年方式也悄然而生,旅遊過年、加班過年、窩樓房過年,人們花在過年上的時間在減少,興趣在減退,方式在改變,過年的感覺和心情也早已隨著改變。

是的,兒時的年味兒沒有了,因為兒時的一切都已變了模樣。我們見過的景色、吃過的東西、有過的風俗、玩過的遊戲、聽過的童謠,還有一輩輩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以及那時人與人的關係、村莊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年味兒變了,我們也在改變。因為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這一切都催促我們的生活方式跟著轉變。一個新的春節習俗正在慢慢形成,這並不一定非要分出好壞。老的已經過去,我們記在心底;新的正在走來,我們滿懷期待!

附: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近三十年來中國農村的變化,比三百年以來的變化都大。我和我的父輩、祖輩的童年也許區別並不很大,但我孩子的童年卻和我有著天差地別。我們曾經經歷的那些也許將一去不返,不會留下一絲痕迹,更可能會被後世淡忘甚至質疑。這,也是我一直最擔心的。

除了過年,一年四時的感覺也早已發生了改變。那時候的冬天非常寒冷,沒有什麼條件取暖,主要依靠火炕,條件好的可以再點一個小煤爐。我們高年級的男生是要負責點爐子的,冬天的早上不到六點鐘就要趕到學校,在早自習開始之前生好爐火,保證大家上課時暖和。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小學以後我好像再也沒在冬天起過那麼早,可當時這卻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屋裡的水缸經常會凍冰,每天起床後都要先把水缸里的冰砸開。到了晚上,鑽被窩是很需要勇氣的一件事,以至於有時候要早早鋪好被窩趴在上面保暖。天氣好的時候,會把被子拿到外面曬一曬,一是去除味道二是儲存溫暖,晚上蓋著蓬鬆的被子聞著太陽的味道入睡,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冬日裡沒有什麼食材下飯,只有土豆、白菜、蘿蔔、豆腐,再有錢也買不到別的蔬菜。晚上經常停電,看不了電視,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串門,夜深了在黑漆漆的晚上回家,又冷又害怕,有時睡到半夜突然燈亮了,才發現原來停電時電燈沒有關。

過了正月十五,春天的氣息就慢慢近了。河開了,燕子回來了,那種冰化了的味道和風吹在臉上的感覺,是一種永恆的懷念。一到夏天,是我們最喜歡的季節,麥熟是要放麥假的,整整一個星期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全村都在收麥子、搶場。平時的中午,我們全班男生都會到河裡游泳,有時會玩一個中午,連回家吃飯都省了。夏天還是捉魚的好季節,捉魚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傳統的釣魚、網捕,我最喜歡的有兩種。一種叫噎魚,只用一根細線,繫上一截蚯蚓,下半部垂到淺水裡,就能看到小魚游過來吃,這時你只需輕輕將線拉起,魚兒就歸你所有。另外一種需要一個叫做蝦須的東西,這是用網布或蘆葦做成的漏斗狀物體,把它卡到罐頭瓶子的口上,瓶里放些饅頭,瓶口系好細繩,另一端系在小木棍上,然後扔入水中,木棍插在岸邊,放學後撈起,裡面就會有好多小魚小蝦。

記得96年我們這裡來了洪水,那年捕到的魚特別多,每頓飯都要做魚吃,以至於後來我基本對淡水魚失去興趣。秋天是一個很美味的季節,因為會收穫很多種作物。那時我們什麼都種:玉米、大豆、綠豆、紅小豆、高粱、向日葵、花生、紅薯、芝麻、蘿蔔等等等等。而我們最喜歡吃的就是:燒玉米、煮花生、烤紅薯。在野外用玉米桿燒玉米,黑糊糊的卻比煮的好吃百倍,新鮮的花生用水煮會有一種異香撲鼻,烤紅薯最好放在家裡的灶膛內,用柴灰的餘熱燙熟,那種最新鮮的味道、最原始的做法,是我童年最美的回味。

這就是那時的農村,我的童年。現在再也找不到的感覺,這段記憶格外美好,我覺得有必要把它記載下來。有時,我會和我的孩子提起這些經歷,他一臉羨慕和嚮往。我告訴他,如果當時有電腦、遊戲機,我也同樣會著迷,正因為什麼也沒有,我們一群孩子只能聚在一起尋找快樂。現在,我特別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我決心要陪他好好度過這短暫的童年。這是一個我們共同擁有的童年,我希望不再讓他有任何遺憾。

藉以此篇,以示紀念。

(感謝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五夜望月 的精彩文章:

TAG:十五夜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