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俯仰天地,寄情山水

俯仰天地,寄情山水

建設咱教育人最純凈的心靈家園

俯仰天地,寄情山水

——觀「滄海一粟:劉海粟藝術展」

作者簡介:

陳艷敏,祖籍山東東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著有散文集「書之愛」系列叢書《書中歲月》《紙上情懷》,「書文化」系列叢書《書與人:隨遇而讀,自在歡喜》《書與城:家的記憶,生命的河》《書與生活:錦上添花,生活很美》《書與藝術:為美而生,與美同在》,「箋邊瑣記」系列叢書《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時光》,《讀懂美國:行走在現實與書本之間》等。同時修習國畫,作品入選「首屆中國作家書畫展」等。

劉海粟的畫展有著強烈的氣場,站在畫前的彼刻始終心潮澎湃,難掩激動,彷彿畫中有人,人中有畫,畫如其人,人如其畫,置身其中,儼然是跟隨畫家在遊走、欣賞、興奮和感悟,山水交融,天人合一,中國美術館一層展室里的逾百幅畫面亦始終在涌動,觀者與畫、觀者與畫家始終有著某種莫名的牽連與呼應,一時間熱血奔騰。那一刻,我感覺到他的畫是活的,和畫家一起站在那裡。

尤其是他的大幅山水,更是澎湃著如此的氣場,讓人聯想到心有多大,畫便有多大。作為一個美術的創法者,「藝術的叛徒」,他就是要掙脫畫面,走出畫框,撥開人群,超脫眼前的風景狀物,完成他對藝術、對成見、對他人以及對自身的超越,否則他便不是劉海粟。險峻奇絕的黃山暗合併寄託了他的理想,從「昔我師黃山」到「今作黃山友」,他和黃山默默保持了70年的緣分,以至達到神遇跡化、不分軒輊的境地。

九十三歲高齡的他十登黃山,依然精神矍鑠,健筆揮灑,落墨之處虯勁蒼茫,浩然大氣,積聚了生命的元氣,濃縮了人生的精華。他在《黃山舊遊圖》的題款中寫道:「澆盡平生磊塊胸,衰顏今喜發春紅。願攜苕水無雙筆,十上黃山第一峰。」表現出一位耄耋老人坦蕩豁達、樂觀自信的情懷和境界;《奇峰白雲》在一個九十三歲的老者眼裡依然挺拔開闊,渾厚俊朗,飽覽雲山,詠物抒懷,他信筆寫下:「何年開混沌,造化奪神工。排闥青冥入,群峰相角雄。」

《夢筆生花》則彩墨潑灑,磅礴中含有希望,蒼茫中富有生機,有著明顯的劉海粟標籤,而題款中一首七言絕句則使一位九三老者的胸懷氣度再次躍然紙上:「年方九三上黃山,絕壁天梯信筆攀。夢筆生花無定態,心泉湧現墨潺潺。」俯仰天地,寄情山水,在大山大水大筆大墨之間,他無有所礙,不拘一格,最終抵達了生命的自由境界和歡喜彼岸。

在花鳥畫展廳,看到他的那幅《芭蕉》圖我禁不住「噗哧」一聲樂了,感嘆這個老頭太可愛!那是怎樣的一幅芭蕉圖啊?!藤黃花青三綠赭石淡墨,彩繪之中無不跳躍著歡喜的童心,流露著難掩的喜悅,真真可用「惹人喜愛」來形容。駐足畫前,臉上、心上都帶著笑容,竟然看了又看,不忍離去。他的芭蕉的確讓我有些震撼,顛覆了之前我看過、老師教過包括自己畫過的所有芭蕉的印象——原來芭蕉還可以有如此豐富的色彩,還可以被畫成如此嬌憨的模樣。

中得心源,相由心生,海粟老人在寫畫這幅芭蕉之時,愉快的心情一目了然,至今駐留、洋溢在紙上。這幅畫是他八十七歲遊歷至廣東時作於怡情別墅,題款曰:「筆端莫怪龍蛇走,為有綠箋供學書。」詩畫的人生,歡喜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海粟先生還是一位中西合璧的藝術家,在傳統國畫的基礎上,又兼具西學造詣,他的油畫亦自成一格,流露著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智慧與技法。他在油畫上大膽題款,用中國畫的線條筆觸在亞麻布上任意塗抹,呈現油畫的形態,又不乏中國畫的韻味,《重岩疊嶂》《雲谷晴翠》《西海門壯觀》《復興公園雪景》無不如此。

而《外灘風景》中國畫的底蘊情懷中又融入了印象派的風格,有點梵·高的意象,然而誰說這是不可以的呢?就像海粟先生十七歲創辦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第一所正規的美術專門學校,開中國近現代中國學校美術教育之先河;就像海粟先生於上海高等學校最早開放女禁,開設人體模特寫生課程,成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史上「最堅定的反封建先鋒和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著名解放者」,他的意識里少有禁錮,這本性里的自由洒脫使他大膽創造,敢為人先,成為多個方面的開創者。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在展序中說得懇切:「劉海粟眼中的藝術本質,是『生命的表白』。只有不可複製和模仿的獨特形式,不受束縛和羈絆的自由表達,才能稱得上純粹的生命表白。因此,劉海粟高標自由,呼籲創造……反觀劉海粟的創作實踐,亦反對一切既定概念和既定套路,主張通過形式的自由達及實質自由。他一生的美術實踐,始終遵循自己的創作思路,建構自己的審美風格,確立自己的藝術價值,成就自己的藝術高度。」和許多天才的藝術家一樣,劉海粟先生的作品帶有著能量,始終吸引我,感應我,激勵我。

大師走過,給我們帶來震撼的同時,亦給我們留下許多啟示。

嚴正聲明:本原創作品,著作權屬「 中學教學參考河南站」微信平台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電話聯繫我們,否則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平台堅持原創,是多家報刊的重要供稿基地。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河南站微信公眾平台優秀作品選《師心有痕》(第一季),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河海大學出版社正在編校《師者行吟》(第二季)。我們正在精選部分閱讀量大、質量高的已發作品為稿源,擬出版《師意盎然》(第三季)《師墨飄香》(第四季)。現繼續面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徵稿。請確保來稿為原創首發,嚴禁一稿多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學教學參考河南站 的精彩文章:

文學作品 張海霞:手機
楊艷麗:蘇軾,在我們孤獨的時候

TAG:中學教學參考河南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