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古代數千年從未受到外族侵略,兄弟鬩於牆而已

華夏古代數千年從未受到外族侵略,兄弟鬩於牆而已

有一則正規新聞,大意是:「2017年新版統編本歷史教科書初一上冊,衛青、霍去病、昭君王薔從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消失了」,後來「人教社正式回應,這些人物並未「消失」,只是教材內容安排有變。關於衛青、霍去病的學習內容,原有版本歷史教材安排在初中階段,這次統編歷史新教材安排在高中階段」。

GIF

衛青

對此,我,首先毫無保留的拍手贊成,雖然未必有贊成的資格;其次,對於此舉之深謀遠慮表示由衷的欽佩,我個人屬於後知後覺,雖然早在公元2000年前就有過類似的想法;最後,我不得不補充一下:華夏,古代數千年,幾乎從未受到過外族侵略,所有的戰爭,幾乎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兄弟鬩於牆」罷了。

霍去病

一、華夏數千年,周邊沒有「外族」,都是同宗兄弟,輩分遠一點,最多可能出了「九宗」罷了。

匈奴

細細數來,參照歷史典籍,我發現,華夏周圍根本沒有所謂的「外族」,我以前熟知的「匈奴」、「東胡」、「鮮卑」、「蒙古」、「女直」等,其實都是我的同宗遠方兄弟:

1、匈奴人

按照《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幾乎是同時代的《山海經》也說了「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司馬遷的時代,中原和匈奴正打得熱火朝天,一邊打一邊宣布「匈奴是夏朝天子的後代」,也就是夏朝最後一位天子「夏桀」的後代,夏桀的老祖宗就是大禹,大禹的老祖宗就是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也(《夏本紀》),大禹直系子孫「夏桀」的後人,開疆闢土成為匈奴,而大禹的其他後人呢,周武王分封天下之時,封「大禹之後於杞」,也就是「杞人憂天」的杞。

一言蔽之:匈奴是「黃帝子孫」,我是「黃炎子孫」。

2、突厥人

突厥在隋、唐之際,雄踞塞外,威震四方,隋煬帝被打得落花流水,唐高祖、唐太宗早期都和突厥搞好關係,尤其是唐太宗,和突厥的頡利可汗、突利可汗在渭水兄弟見面,重申友好,史稱「渭水之盟」。

突厥人,按照《北史》記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突厥是「匈奴之別種」,匈奴是「黃帝子孫」,那突厥就是「黃口(音:框)子孫」,我是「黃炎子孫」,兩者屬於堂兄弟或表兄弟關係。

3、契丹人

唐朝末年,契丹人建立大遼國,雄踞北方,幾成中原諸國之霸主,到了北宋真宗年間,認祖歸宗,結成「堂兄弟」(宋真宗認蕭太后為叔母,見「檀淵之盟」)。而從宋遼兩國的後來走向,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遼國是被金國打敗的,宋朝也是被金國打敗的,遼國被金國打敗後,組成了「西遼」,宋國被金國打敗後,組成了「南宋」,最終,西遼、南宋都被蒙古人打敗消滅,不是兄弟哪會這麼多的巧合?

契丹人,他們的祖先,早期被稱為「鮮卑人」,鮮卑人的祖先被稱為「東胡人」,《晉書》有記載:「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號曰東胡」。按此推算:契丹人是有熊氏的後代。那麼有熊氏又是誰呢?有熊氏是黃帝的爸爸或出生部落,「少典生軒轅,是為黃帝,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先秦《世本》),黃帝是有熊國少典之後 ,契丹人也是有熊氏的後代,都是同一個老祖宗。

契丹人屬於「黃帝的兄弟的子孫」,我屬於「黃炎子孫」,契丹人是我的遠祖堂兄弟。

4、蒙古人

按照史書記載統計分析,蒙古人是由蒙兀室韋部落發展而來的,而蒙兀室韋部落呢,其實是東胡人後代,東胡人則是有熊氏的後代(見上(3))。蒙古人大致變遷情況是:大約在漢朝時期,東胡被匈奴擊敗,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其中的鮮卑族,分成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的柔然一族,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遷徙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則是室韋的祖先,也就是蒙古人的祖先。

按照此推算,蒙古人就是東胡人的後代,也就是「有熊氏」的後代,和黃帝有著共同的老祖宗,屬於遠房堂兄弟。也就是,蒙古人屬於「黃帝的兄弟後人」,我屬於「黃炎子孫」。

5、金人或女真人

金國人或滿族人,全是「女真人」,元朝時為避「鐵木真」諱,改寫成「女直」,女真人或金人是「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見《金史》),其中的「肅慎」,在周朝的時候,是諸侯國之一,「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所以,肅慎國屬於炎黃子孫諸侯國,肅慎人也就是炎黃子孫,金人或女真人,也就是炎黃子孫了。

綜合上面內容,古代中國周邊,女真人屬於「炎黃子孫」,匈奴人屬於「黃帝子孫」,突厥人屬於「黃口(音:框)子孫」,契丹人、蒙古人則屬於「黃帝兄弟的子孫」,無論關係遠近,大家都是「黃帝祖先或黃帝的子孫」。

二、我個人如何看待古代中國的戰爭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女真等,其實都屬於「同一血統」的,屬於兄弟關係,在中原(為主)建立王朝同時,其他堂兄弟或表兄弟在其他地方相繼建立了王朝或王國,那從血緣關係來講,都屬於「血統上的兄弟國家」,相互之間發生戰爭,那也是「同一民族之間的兄弟爭鬥」而已,形象的講,就好比把「魏、蜀、吳」三國放大1000倍而已,都是「民族內部戰爭」,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或被侵略戰爭」。

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可能比較符合「大同理念」。

三、我私人行為:堅決反對日本承認是徐福的後代

聽聞有許多國人(包括台灣人)在研究「徐福到了日本,建立了日本國」,聽說部分日本史學界人士研究認為「徐福,就是日本古代著名君主,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他登陸日本的地點,便在日本的關西平原」等等,對於此類研究,我個人憂心忡忡,不以為榮反以為憂,倘若研究證實「徐福到了日本,建立了日本國」,那日本人也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炎黃子孫」,那它昔日對中華髮動的戰爭,變成什麼意義上的戰爭了?

豈有此理!

我個人認為,徐福是應該到了琉球、台灣、南沙或者東南亞一帶,絕對沒有跑到日本。按照史書《三國志》之《吳主(孫權)傳》記載:「(二年,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

也就是「徐福帶領童男童女到了亶洲」,那亶洲在哪裡呢?應該在東海或東南沿海、南海南沙南亞一帶,孫權偏居東吳,不可能派船隊偷偷的跑到魏國領海的渤海、北海一帶去,只能在自己地盤範圍內的東海或南海南沙南亞一帶探訪亶洲,側面證明,徐福是到了東海或南海南沙一帶,和日本,風馬牛不相及。

四、古代史書如何看,歷史如何寫?

本人所參照的古代史書,都是中國的古代正史,是中國古人寫的,古代先賢如何寫,我就如何看。古代歷史,本來就是故人寫的或改寫的,關鍵是看:筆在誰的手中。我只有鍵盤沒有筆

我是這麼瞎想的,僅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聊聊古代歷史而已,只是我個人的愚昧之見,別無他意或深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緣漫步者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的高衙內死在哪裡?

TAG:邊緣漫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