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琅琊榜2:風起長林——看萊陽王的悲劇與悲哀!

琅琊榜2:風起長林——看萊陽王的悲劇與悲哀!

一手紅茶,一手紅酒……

《琅琊榜2——風起長林》終於追完了。

蕭元啟與蕭平旌,兩個王子的命運也呈現得淋漓盡致。

兒時的發小,青年時的戰友,成年後的對手……

蕭元啟一上場,

我家小朋友就覺得,

這個人看起來好熟悉。

可不是嘛!

他是《歡樂頌2》里的應勤同學。

小蚯蚓一波N折的男朋友。

在《琅琊榜2》里,他出演的是萊陽王府的一個小侯爺,蕭元啟。當然,這只是個開始的名號。

蕭元啟,蕭景帝嫡孫,小皇帝蕭元時的堂哥,一手寫完了自己的悲劇人生。

其父——萊陽王,皇上的同母弟弟,貪污弄權,禍及邊境安危,被武靖帝賜死……

其母——萊陽太夫人,東海國聯姻公主,殺害同族姐妹淑妃,暗害長林世子妃,以巫術詛咒皇上,被濮陽纓和墨淄候聯手逼死……

其本人,自甘被濮陽纓和墨淄候利用,串通外賊,禍國殃民,謀逆兵敗身死……

GIF

怎麼看,蕭元啟的人生都足夠悲劇,而他一家整個是悲劇家庭。

全劇看完,觀眾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悲劇完全源於其錯誤的歸因和由此導致的錯誤動機

哥們一開始也是一腔正氣的。

一開場時,作為京中閑散子弟的小侯爺,蕭元啟也是一腔正氣,不負皇族血脈;面對齊州守將善柳營參將紀琛圖謀以五州之地、數十萬子民為代價,里通大渝,換取軍功時,也是氣憤難當……

但是他卻一直被萊陽太夫人帶著深仇大恨教導著、被夜秦小人誤導著……

直到他母親慘死,他內心中的憤懣、仇恨、野心被完全釋放。

其父萊陽王,作為蕭景琰與皇后柳氏的二子,又有軍功在身,看不上太子的身體病弱,性情溫厚,試圖奪嫡,禍及邊境,血債累累,實難免罪,所以才被蕭景琰下令處死,而且死後不入皇陵,不留封號(所以蕭元啟只是個三品侯爺)。

長林世子妃曾提及:萊陽王所犯之事,是長林王最先察覺(與軍隊有關),當今陛下主辦,先帝最後處置的(與皇權有關)。

梁帝也曾對蕭元啟說過:先帝五子,唯有你父親與朕是一母同胞。可他當年的罪行,禍及邊境安穩,更是留下了數不清的血債。

我不管!我就覺得都是你們的錯!!

可是,萊陽太夫人卻不思其夫之過,認為是長林王告狀、先帝苛責。

在她的思維中,長林王害死了她的夫君,所以她才對長林世子妃暗下毒手,害其難以生育;淑妃勸其守著元啟好好度日,心中再也不要無謂的怨恨,她卻報怨命運不公,不思感恩收手,反因皇后的挑唆認為淑妃要揭發她,所以害死了淑妃……

萊陽太夫人的思維方式屬於典型的基本歸因錯誤。所謂歸因,乃是自行構建因果關係。

基本歸因錯誤是指人們在考察某種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往往過分在意行為者的因素,而忽視了其所處的情境因素。

一則對於考察者來說,行為者是最為活躍的因素,更容易被注意到,二則人們堅信每個人都應該為其行為負責。

而一旦參雜了私利,往往就更不容易反省自己的基本歸因錯誤。人們總是選擇相信與自己信念相一致的信息,哪怕這此信息是自己錯誤推導出來的。

面對前來索命的墨淄候時,萊陽太夫人說出了她內心之言(人之將死,其言也未必善):

同為東海宗世之女,她是宮中寵妃,有陛下護持,我卻是孤兒寡母,靠著殷勤恭順度日,她有什麼資格教訓我,有什麼資格說我不知是非?四哥覺得我對她狠,難道她待我就親如姐妹了嗎?

言下之意,她殺人有理。

正是因為她內心的魔障,才使得她淪為了皇后藉以除去淑妃的工具。

可怕的是,她不僅自己這樣想,還在親子關係中潛移默化地將這種思維方式教給了蕭元啟。萊陽太夫人「教導」兒子:

在這皇城上下,原本沒有人能比得過你,你想要做什麼,就一定能做得成。

正是在這樣的教導之下,當負面情緒衝破理智之後,蕭元啟在錯誤思維方式的驅動下,劍指皇權,重複了他父親的錯誤。

我所有的錯,都是你們逼的!

正是因為基本歸因錯誤,當蕭平旌未能向梁帝求來恩旨,讓蕭元啟安葬其母,他便開始怨恨蕭平旌(而無論蕭平旌的初衷和遭遇究竟如何)。

又不顧自己年長蕭元時多年,認為自己資質更佳,斥責蕭元時自小嬌寵,性情優柔,識人不明,毫無決斷,卻完全不考慮小皇帝周圍包括他在內的各種不利因素。

基本歸因錯誤另一個極大的危險,在於當對自己進行歸因時,往往又過度強調環境的因素,而忽略自身的因素。

劇末,當面對自己的滔天罪行時,蕭元啟的狡辯中卻無視自己的權欲、貪婪和野心,把責任都推給了他人:

他總是報怨世間冷漠,人情淡薄,卻勾連外邦,出賣軍情(致十州軍民慘遭兵禍)、刺殺朝臣(其妻之叔父)、舉兵謀反,至國家利益和他人生死於不顧……

在他看來,只要他奪得了江山,百年之後的定論也會犯他一樣的基本歸因錯誤,把盛世繁華歸因於他。

不怒君把基本歸因錯誤和自利偏差組合,歸納出四種歸因錯誤,與諸君共勉:

一是遇他人做了該譴責的事,將原因全歸在其個人身上,無視環境因素;

二是遇他人做了可稱道的事,將原因全歸於環境因素,無視其個人因素;

三是當自己做了該譴責的事,將原因全歸於環境因素,無視自己的因素;

四是當自己做了可稱道的事,將原因全歸於自己身上,無視環境因素。

由此,大家亦可看出,風起長林,實禍出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花鹿語 的精彩文章:

有些人切不可太要面子,太不要臉

TAG:梅花鹿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