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得到一幅畫讓大臣題詩,大臣們都不寫,紀曉嵐寫後大臣直罵娘

乾隆得到一幅畫讓大臣題詩,大臣們都不寫,紀曉嵐寫後大臣直罵娘

紀曉嵐是清朝乾隆年間有名的才子,他學宗漢儒,博覽群書,任官50年,才華橫溢,詼諧滑稽,機敏多變。病逝後,嘉靖皇帝曾親自為其御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此後,鄉里均稱呼其為文達公。

紀曉嵐在文學上有頗高的造詣,特別擅長工詩和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在整個乾隆年間,文人很少能出其右者,1770年,乾隆帝要編修一部曠世大典《四庫全書》,但遍尋朝中文臣學士,卻找不到能夠勝任總編纂官的最佳人員,最後有人提議兩年前被流放烏魯木齊的紀曉嵐可以擔當此任,乾隆思前想後也覺得紀曉嵐最為合適,就召回了紀曉嵐,赦免了他的罪行,讓他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官。在古代,一般被判處流放罪的官員很少再能回到京師,通常在流放地鬱鬱而終,但紀曉嵐憑藉自己的才華拯救了自己,說明他也確實是滿腹才學的。

滿清乾隆時期,國家富強,國泰民安,乾隆也自詡為十全老人,沒事經常微服私訪,也酷愛收集一些古董字畫。有一次乾隆得到一幅《百鵝圖》,畫中畫著一大群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鵝,但整圖卻沒有一言片語,乾隆總覺得如此精美的大作,沒有一首詩做配,似乎缺些什麼,於是他就在一次早朝後,讓大臣們臨興揮發,為這副畫題上一首詩。

群臣面面相覷,沒有一人敢題,一是害怕自己的才華有限,題的詩不符合聖上口味,丟了人不說,玷污了皇帝的畫,再惹的龍顏大怒反而不好,二是萬一用詞不恰當,犯了忌諱,那就是死罪,所以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人願意上前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但皇帝開口讓題詩,總不能滿朝大學士連個詩都不會寫吧,於是他們靈機一動,將目光都齊刷刷的瞄向了一個人——紀曉嵐,紀曉嵐可是當朝公認的大才子,以機敏博學著稱,這個活也只有他接才最為合適。

紀曉嵐也從大家的眼神中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如果自己不去題詩,事後就會遭到他人的譏笑,也有損自己的才學。於是他走向前去,揮筆寫了七個字「鵝鵝鵝鵝鵝鵝鵝」,旁邊的大臣一看立刻就樂了,這算哪門子的詩嘛,就算是抄襲駱賓王的詠鵝也多出來四個鵝呀!紀曉嵐不顧別人的偷笑,緊接著寫下第二句,「一鵝一鵝又一我」,群臣看後更加忍不住了,這樣胡亂寫少不了乾隆一通臭罵和鄙視。

乾隆看到紀曉嵐的這兩句詩,臉上也陰晴不定,正當大臣們準備坐看紀曉嵐的笑話時,紀曉嵐妙筆生花的寫出了後兩句「食盡皇家知鍾祿,鳳凰何少爾何多!」乾隆看後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妙哉妙哉!大臣們卻被這首詩當場羞辱的一文不值,都慚愧的低下了頭,內心直罵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靜的猛男子 的精彩文章:

古代被判處流放的犯人,為何寧肯老死在流放地也不願逃回?
古代被判處流放的犯人,為何寧肯凄慘的老死在流放地也不願逃回?

TAG:沉靜的猛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