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食葯人的「職業病」

食葯人的「職業病」

前段時間刷了兩部電影,一部是馮小剛的《芳華》,一部是李芳芳的《無問西東》。

兩部片子都是偏文藝的類型,中間都有一段和「文革」時期掛鉤的劇情,典型的例子就是抓思想犯,搞階級鬥爭。筆者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想必也沒有過分誇大。因為改革開放初期巴黎歌劇團到北京演出小仲馬的名作《茶花女》時,下面的觀眾還在說:這個茶花女是妓女啊!女主角瑪格麗特和男主角阿爾芒,不正是一對賣淫嫖娼人員嗎?得虧歌劇團的演員聽不懂中文,不然估計得說:到這兒來演出,真是這輩子最傻的一件事。

然而看看周圍的食葯人,有時候不得不感慨,還真有很多人帶著這種思想在看問題。

有次在同事微信群里看到張照片,是最近比較紅火的手機遊戲《青蛙旅行》的一張截圖,原圖如下:

下面馬上有其他同事回復:「虛假宣傳!」

沒錯,「營養滿分」、「吃了不用看醫生」,都屬於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範疇。

這些想法瞬間從大腦中閃過,這可都是「職業索賠人」給我們上的一堂堂課上真金白銀教會的「知識」啊!

當每天面臨數十個這樣的投訴舉報後,這些東西已經充斥在不少食葯人大腦中最活躍的一塊區域中。

不少人成了熟練工種,在千錘百鍊吃了不知道多少苦果後,已經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身」,張口就不會給這些「職業索賠人」任何的機會,回函更是滿滿的專業術語——嚴謹、科學、規範!

然而,在不知不覺中,這種「職業打假」式病毒已經潛移默化地侵染了廣大食葯人,在看待很多問題時,已經是站在「職業索賠人」的角度去看了。連平日的談資、生活的樂趣,都隨著這種「職業病」的加重,而漸漸地單調化了。

為了「減輕責任」,為了「避免問責」,哪怕三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也要一層層的傳到無法再往下傳的基層,再一層層審核到上面,從一張紙的材料,變成了三張、五張、十張……

為了「落實責任」,為了「規範監管」,哪怕一張照片就能說明的問題,也要做現場檢查筆錄、詢問調查筆錄、簽字蓋章……處理時間從十分鐘,變成了半小時、一小時、三小時……

為了「事實清楚」,為了「證據充分」,要讓監管人員「武裝到牙齒」,要執法記錄儀、平板電腦、攜帶型印表機、各種文書全部到位,負重從50g變成了200g、1000g、2000g……

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多數食葯人,80%的時間耗費在了20%重要的事情上面,而剩下80%重要的事情,則只有20%的時間來處理——真是「二八法則」的完美體現。

在踐行著法律衛士,規避責任風險,切實履行職責的同時,是否應該不時停下來想想——立法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因為說柿子「營養滿分,吃了不用看醫生」而去想辦法處罰這些文字的發布者嗎?

還是為了處理一些對食品安全形勢產生嚴重影響的重要問題?

我彷彿聽到小仲馬的一聲哀嘆,他在寫《茶花女》的時候,是希望人們對「賣淫嫖娼傷風敗俗」這種事展開大討論嗎?(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區市場監管局)

食葯法苑

食葯企業及監管者的資訊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葯健康 的精彩文章:

千萬不要這樣吃金針菇,易中毒,抓緊告訴家裡人!
超範圍生產經營化妝品如何處理

TAG:食葯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