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鋒:進一步做好對東南亞外交

劉鋒:進一步做好對東南亞外交

在當前南海局勢日趨穩定、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不斷深化的大環境下,美中在東南亞外交博弈中的攻守態勢正發生易位。美國軍艦上月擅闖中國黃岩島12海里「尋釁滋事」,結果淪為無人應和的「肌肉秀」,就是一種表現。美中攻守態勢易位,與其說是美國表現失色,不如說中國表現更出色了。

依託資源稟賦、勞動力人口、後發潛力等優勢,東南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的熱點區域之一。美國、日本等大國曾長期深耕東南亞,厚植戰略資源。而對中國來說,東南亞既是周邊最「柔軟」的區域,也是與中國戰略互補性、互惠性最強的區域。從更大意義上說,東南亞還是中國和平崛起的試金石,東南亞始終是最先感知中國發展和崛起的區域。因此,經略東南亞一直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中之重。目前南海區域爭鬥面下降,合作面上升,相關各方抓住這個有利時期,把區域穩定和合作勢頭保持住,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顯然符合域內各方共同利益。而較之中國積極搭台,美國等域外國家處處拆台,孰是孰非,高下立判。

著眼於當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期,中國經略東南亞必當有新謀劃、新作為。筆者以為,不妨從「三去一降一補」幾方面著手推進。

一是「去中心」。基於歷史淵源和現實需求,東南亞國家普遍具有「去中心化」的情結,歸根結底還是擔心本地區被單一域外國家所主導,由此也催生了東盟的大國平衡外交。這要求中國在與東南亞國家交往中要更多體現合作者而非領導者的角色,力戒美國的「中心主義」思想傾向。退一步講,即便是在經貿等某些領域暫時形成了以中國為「中軸」、東盟國家為「輻條」的「輻軸」體系,也不意味著中國就優人一等要做老大,大國小國平等相待、協商一致要始終身體力行。在國家心理層面,所謂的「美國需求」也取決於東南亞國家與中國打交道的舒適程度。

二是「去爭議」。南海爭議問題作為一個心結,長期橫亘在中國與不少東南亞國家的交往過程中。儘管南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也不是中國與部分東南亞當事國關係的全部,但始終是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不可迴避的現實因素之一。從長遠發展計,要推動南海問題回歸本原,廓清有關爭議問題的層次和範圍,促使南海部分議題脫敏,推動南海爭議與中國-東盟關係發展脫鉤,從而跳出西方輿論設定的「中國要南海還是要東南亞」的話語陷阱。

三是「去干擾」。因應於中、美、日等大國競逐東南亞的現實勢態,要防範某些國家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大局的干擾,特別是針對一些重大合作項目的使壞和攪局,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例如,日本在東南亞的所作所為,往往就是見不得中國好。此外,儘管南海博弈進入間歇期,但根本性的問題、結構性的矛盾仍然沒有破解。換句話說,病灶依然在,不排除某個時候潰瘍面被重新撕開,南海又成為風暴眼。因此,要保持戰略定力,繼續深化與東南亞各國全方位合作,進一步固本培元,讓域外打劫者無機可乘。

四是「降赤字」。平心而論,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中國與東南亞不少國家或多或少面臨戰略互信不足的問題,而且遠非那麼容易消除,後者依然對中國的軍力上升及戰略意圖抱有疑慮,「中國威脅論」在東南亞仍時不時沉渣泛起。這就要求中國及時掌握並了解東南亞各國的心理和需求,更精準地實施國別外交戰略,以更大的耐心布局謀篇,特別是厚植民緣、廣築友圈,以務實作為增信化疑,逐步降低信任赤字。

五是「補短板」。長期以來,中國注重與東南亞國家發展經貿關係,但在為本地區提供國際公共產品方面並不盡如人意,某些時候甚至有缺位之虞。以至於東南亞某些人士詬病我們說得多、做得少。是時候補齊這方面短板了。當前我們著力推進RCEP和COC磋商進程、加快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就是具體的行動體現。今後要繼續彰顯中國擔當、推出中國方案,為東南亞提供更多的國際公共產品包括安全產品,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是海南師範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同意和朝鮮談了!
「抱歉,沒有保護好你們!」普京要為俄禁賽冬奧選手另辦比賽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