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骨明姿」楊炯·其三:一首《戰城南》,軍旅情與報國志兼具矣

「清骨明姿」楊炯·其三:一首《戰城南》,軍旅情與報國志兼具矣

初唐時期,以「初唐四傑」——楊炯、王勃、駱賓王和盧照鄰為代表的詩人們推陳出新、繼往開來,將魏晉以來的浮靡文風進行徹底地革除,將原本拘囿於宮廷中和台閣中的文學解放出來,將更多鮮活事物融入文學之中,使得詩歌文學能夠真實地反映人們的現實生活。其中,楊炯以其特有的那種軍旅詩人的果敢與堅毅,以其特有的的那份愛國詩人的赤誠與熱情,給詩歌文學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與觀感。

楊炯在年富力強之時,深切地感受帶自己作為國家一員的責任,他想要在戰場上「視死如歸」,以極大的熱情「提攜玉龍為君死」,可惜「無路請纓」,滿腹才華與韜略的他卻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與賞識,雖然長時間不能夠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他的內心有著些許的愁緒與苦悶,但是這一切依舊無法改變其對國家的關心,對天下大事的熱枕,他將這些情感融入自己的文學之中,展現了一種浩然之氣,一種超越兒女私情的、更為廣博的情感與志向。

在實現自己的壯志的道路上,他屢受挫折,尤其是在唐永淳三年(684年)的九月份,一場飛來橫禍徹底改變了楊炯的人生軌跡。楊炯的伯父楊德乾的兒子楊神讓,跟隨徐敬業在揚州發動叛亂,起兵討伐武則天。叛亂被鎮壓之後,楊德干父子被殺害,楊炯受到株連。就在垂拱二年,楊炯被貶謫到四川梓州,他在那裡擔任了司法參軍,結束了他在長安長達二十六年的安定生活。受到這樣的貶謫與冷落,楊炯依然能夠充滿對於國家大事的關心。

我們就以楊炯的這首《戰城南》為例進行具體闡釋: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唐 楊炯 《戰城南》

楊炯的這首五言詩歌沿用樂府舊題,但是沒有沿用舊時寫此類詩詞著重描寫血流成河的悲慘場景,而是側重於描寫戎馬生涯與軍旅生活。首句「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其中的「遼遠」表現了邊塞場景的寥廓與蒼茫,為下面進一步描寫戰爭場景奠定了基礎。「苦辛」準確具體地概括了邊疆戰場戰鬥的將士們的疲勞狀態。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運用了白描和比喻的手法,描寫了苦寒的邊塞之地,旗幟招展,獵獵作響,甲胄剛硬,堅如磐石,這種真實的景象只有經過親身體驗過才能認識到,說明楊炯一定是去邊境親身感受過戰鬥生活,所以他的描寫非常具有畫面感,使人身臨其境。

接著頸聯「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巧妙用典,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其中「凍水寒傷馬」化用陳琳詩句:「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飲馬長城窟行》)表面上在寫馬,實則是寫人,無法忍受這種砭骨的寒冷。「悲風愁殺人」則是化用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一句,表明荒蕪邊塞的那種凄涼之景,使人越發增添內心的鄉愁。

最後作者以景結情,「 千里暗黃塵」既寫出了邊塞景象的蕭條冷落,同時也表明戰事的激烈,一句「寸心明白日」,表明將士們摩拳擦掌,內心的意志堅定如石,充滿著必勝的信念,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其實這也是作者的寫照,是自身具有殷殷愛國之情與拳拳報國之志的楊炯的個人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清骨明姿」楊炯·其一:氣勢磅礴《從軍行》,盡顯滿腔愛國意
「落魄神童」駱賓王·其三:他人畏武我不懼,誓死而作討武文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