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保風暴颳得到核電行業嗎

環保風暴颳得到核電行業嗎

更快,更好,更權威的核電信息,請關注核電周刊

我們的態度是開放,審慎,科普

總期|009期

保風暴給國內企業的最直觀影響,就是高新技術相關或服務行業將迎來持續增長,而傳統工業特別是煤炭能源行業因更嚴格的環保政策,將會受到直接影響。

2017年國內掛颳起環保風暴,這場風暴其實從屢上新聞聯播的祁連山生態損害問題及其問責就可以看出中央的決心。

而從保衛藍天、減少煤炭污染、治理「散亂污」、煤改氣而開展的一系列嚴厲措施,可見在環保這一塊,中央是下了大力氣,特別是在去年7月新環保部長上台之後,展開的一系列環保行動無不體現著和」扶貧」工作處於同一等級的層次上的力度。

截至目前,據可靠數據,中央環保督察已實現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僅2017年因為環保問題的問責人數就超過1萬人。

如此大的督察力度和問責態勢,那麼,勢必有人要問,在這場環保風暴背後,核電行業收到的影響如何呢?

首先要確認的一點是,在國內,特別是國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真實地履行國家指標這塊遠遠高於民營企業,而此次環保風暴已遠不是幾年前吹風下雨式地環保監督,而是上升到中央層面的環保督察再以行政命令執行的政策要求。

這勢必會導致,國企在執行國家嚴格的環保措施中,會經受掉一層皮或傷筋骨的沉痛,有的企業會因為指標達不到直接關閉關停。

那麼回頭看核電。

核電作為清潔能源毋庸置疑,不管是在被驗證的碳排放量,還是究其安全形度,其縱深防禦和多道屏障保護系統有效地防止了輻射等相關危害,在環保方面理應不會受到太多苛責。

但核電被人在環保方面詬病的是,主要集中在棄發太多、乏燃料、核廢如何處理和內陸如果重啟核電帶來的環保考量。

棄發太多歸根結底是電力能源過剩的問題,而電力過剩為何不保證核電按基本負荷運行,滿發多發,而是邊建邊停,則涉及到複雜的利益角逐。

在國家沒有想好和考量好核電應該在電網中佔據多大的比例時,保證消納則成了核電界奢望的事。而這得不到保障,低碳發展的目標也任重道遠。

而對於核電廠的乏燃料和核廢如何處理,國內電站目前也沒有妥善的做法。這裡存在兩個難題,一是乏燃料處理代價太大,很多國家直接作為核廢處置,二是核廢如何處置。

我們看到,目前比較緊要的,如已運行二十餘年的秦山一廠硼水池,已經積攢了大量核廢料,核廢暫時可以儲存在這裡,但如何轉運出去和轉運到哪兒已經是當下必須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處理好,環保風暴勢必直擊頭上。

對核廢料處理問題,因為高放射性材料,還必須考究到公眾心理,如2016年曾對於核循環廠的選址問題就在連雲港市一石激起千層浪,核廢料處置基地的落址顯然也不容樂觀和那麼容易解決。

而圍繞核電界的第三個問題,即內陸重啟核電建設帶來的環保考量。周刊認為,在環保如此嚴厲的今日,重啟與否顯然在各種輿論的影響之下,和長江流域水域安全問題緊密搭合在一起,且國家也已明確十三五期間不會實現內陸核電重啟工作,那麼,這個問題已有了解決的答案。

除去這三個直擊環保的問題,環保風暴對於核電行業,還有一些潛在影響。

如核電供貨或生產設備的企業,因其本身收到環保風暴而導致了設備進度、質量而產生的影響,往往到最後都將代價承擔到了核電企業身上。這樣就意味著,環保風暴過後,核電企業的運營成本,相比之前,也提高不少。這對核電行業來說,可能要更花費功夫去思考自身和環境建設的關係。

國企向來具有為完成考核目標和績效急功近利的習慣因子,那麼,在環保風暴刮來之際,是否不寒而慄而做一些自廢武功的舉動呢,值得關注。

周刊的觀點是,核電行業向來引以為傲的就是清潔,那麼這場環保風暴,即便刮到自身也不應視為壓力,而是視為展示清潔能力和向公眾推出自己的機遇。

不過應對風暴,不同風格的企業,處理辦法也不同,機遇還是壓力,就看核電企業如何掌握了,周刊期待這場環保風暴下的核電人。

-End-

關注核電界環保風暴,敬請關注核電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凍齡女神張韶涵:生活把她推下懸崖,她卻學會飛翔
吃雞精英訓練班:想吃雞槍法不剛?18元新遊戲練就神槍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