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欣賞】元 黃公望

【欣賞】元 黃公望

GIF

《美網藝術家》微信帳號:cnmeiw

黃公望(1269年~1354年)中國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陸(有待考證),名堅,漢族,平江常熟人氏;後過繼永嘉黃氏為義子,因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後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編、黃公望傳《紙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訣》一卷,闡述全真派內丹原理和功法。同時,他著有《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等傳世。

主要作品

黃公望的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畫史將他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

元四家。著《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剡溪訪戴圖》、《富春大嶺圖》等傳世。黃公望的山水畫,很多創作於70歲以後,在富春江畔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長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繪中國南方富春江一帶的秋天景色。在構思時,他跑遍了春江兩岸,用六、七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他在創作風格上主張學習前人,並提出見到好山好水就隨時寫生,不被動繪畫創作。 作為地位顯赫的富貴文人畫家,王原祁更關注純真的繪畫語言,他「為藝術而藝術」的迷狂心態,值得後人學習。

黃公望是元代大畫家,年輕時做過地方小官,先是任書吏,後來,大約是45歲左右時,在一個叫做張閭的官僚手下做過椽吏,後因張閭犯了官司,黃公望遭誣陷,蒙冤入獄。出獄後,不再問政事,遂放浪形骸,遊走於江湖。

一度曾以賣卜為生。後參加了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由於長期浪跡山川,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為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一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富春江北有大嶺山,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為師,曾畫有《富春大嶺圖》。紙本,水墨,縱33厘米,橫636.9厘米,開始創稿於至正七年(1347年),時斷時續,歷經數年,至正十年,他83歲,為此圖作題時,尚未最後竣稿。此圖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巒深秀,筆墨紛披,蒼茫簡遠(見彩圖《富春山居圖》(部分元)),是黃公望水墨山水畫中的傑作。明代鄒之麟題跋中,將此圖與王羲之《蘭亭序》相媲美。 元惠宗至正七年(1347年),黃公望準備畫一幅富春山全圖,此時黃公望已是近八十歲的老人了,前後經歷三四年的經營,始告完成。此圖描寫富春江兩岸秋景,筆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筆皴擦,叢樹平林多用橫點,林巒渾秀,似平而實奇,整個畫面,似融有一種仙風道骨之神韻。這便是《富春山居圖》。此圖經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鄒之麟等題記。鄒之麟在題跋中稱此圖「筆端變化鼓舞,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明清許多畫家都從《富春山居圖》中得到啟示,影響深遠。清乾隆時此畫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當時社會上摹本有十餘種之多。乾隆在見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認為真跡,並在上題了詞。真本得到後,反被定為偽品,成為畫史上一大笑柄。此圖在清代初年為吳正志所得,吳傳其子吳洪浴,洪浴愛之如命,臨死前曾令家人將其殉之於火,幸被侄子吳真度從火中搶出,但已被燒成兩段,因而被後人稱之為《剩山圖》。現在,此圖的主要部分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余者藏於浙江博物館。

山水畫成就及其影響

南宋山水畫之變,始於趙孟頫,成於黃公望,遂為百代之師。繼趙孟頫之後,他徹底改變了南宋後期院畫陳陳相因的積習,開創了一代風貌。中國山水畫產生於晉和南朝末,至唐末五代達到一個高峰。北宋的山水畫基本上繼承李成、范寬等北方派畫風,南宋自始至終流行李、劉、馬、夏水墨剛勁派畫風。元趙孟頫托古改制,主張摒棄南宋,仿效北宋,遠法晉唐。但趙的繪畫全面,風格也多變,其山水畫早期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後期宗法董、巨、李、郭,以水墨為主。然無固定面貌。黃公望雖受趙的影響,但他專意于山水畫,且更多地著意於董、巨,水墨紛披,蒼率瀟洒,境界高曠,皆超出趙孟頫之上。他並把董、巨一派山水畫推向畫壇主流地位。董、巨的山水畫,本來不受人重視,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三家山水」指的是李成、關同、范寬,評為「才高出類……百代標程」。這裡沒有董、巨的地位。北宋後期米芾發現了董源畫的妙處,開始宣揚,但僅在南方引起部分文人的注視,以後便無反應。至元代,和趙孟頫同時的湯厚則以董源代關同,謂「李成、范寬、董源,……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畫鑒》)。

此時董源已為三大家之一。至黃公望《寫山水訣》謂:「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董源的地位步步高升,在黃公望眼中已居首位。他更以自己的實踐影響後人。至元末,董源的畫派已成為中國山水畫的泰斗。可以說,經過黃公望的努力,開拓了一個學董為風的時代,使這個本來不大受人重視的畫派發揚光大,徹底變革了南宋院體的畫風。

關於黃公望的師承,說法不一。和他同時的人多說他師荊、關、李成,也有說他師董、巨的。前者如張雨《題大痴哥山水》說他「獨得荊關法」(《貞居先生詩集》卷四);楊維楨說他「畫獨追關同」(《西湖竹枝詞》)。後者如《圖繪寶鑒》則說他「善畫山水,師董源」;元末明初陶宗儀《輟耕錄》則說他「畫山水宗董、巨」。明代以後,則所有著作及題識中都一致說他師董源或師董、巨。尤以董其昌說得最多。其《畫禪室隨筆》中就多次提到「黃子久學北苑」,「從北苑起祖」。此後再也無人提到他師法荊、關、李成了。其原因是:黃公望雖學董,但也確實學過荊、關、李成。因當時董源的名氣還不如荊、關、李的名氣大,所以,大家都強調他學荊、關、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強調學董,,也屢屢提到荊、關、李,恐怕也有趨向時尚的意思在內。後來論者只說他學董,乃是根據他們所見到的黃公望畫的實際加以陳述的,倒是更符合實際些。

在元代,黃公望的畫名很高,當時著名文人的詩文集中常提到他的畫。「元四家」之一倪雲林《題黃子久畫》說:「本朝畫山林水石,高尚書之氣韻閑靜,趙榮祿之筆墨峻拔,黃子久之逸邁,王叔明之秀潤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斂衽無間言者。」(《清悶閣集》卷九)又說:「大痴畫格超凡俗,咫尺關河千里遙。」(同上,卷八)鄭元佑《僑吳集》題黃公望山水云:「荊關復生亦退避,獨有北苑董、營丘李,放出頭地差可耳。」善住《谷響集》亦謂:「黃公東海客,能畫逼荊關。」   至明代,黃公望又被列為「元四大家」之一。王世貞《藝苑卮言》謂:「趙松雪孟頫,梅道人吳鎮仲圭,大痴道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彥敬、倪元鎮、方方壺,品之逸者也。」明代屠隆《畫箋》亦謂:「若雲善畫,何以上擬古人,而為後世寶藏?如趙孟頫、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四大家及錢舜舉、倪雲林……」項述。至董其昌、陳繼儒,又把「元四大家」中的趙孟頫去掉,換上倪雲林,謂:「元季四大家以黃公望為冠,而王蒙、倪瓚、吳仲圭與之對壘。」黃公望遂為「元四大家」之首。

黃公望名作

《富春山居圖》足以代表他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圖為長卷,縱僅33厘米,橫636.9厘米,山峰起伏,林巒蜿蜒,平崗連綿,江水如鏡,境界開闊遼遠,雄秀蒼莽,簡潔清潤。凡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變化無窮。其山或濃或淡,都以干而枯的筆勾皴,疏朗簡秀,清爽瀟洒,遠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見筆痕。水紋用濃枯墨勾寫,偶加淡墨復勾。樹榦或兩筆寫出,或沒骨寫出,樹葉或橫點,或豎點,或斜點,勾寫松針,或干墨,或濕墨,或枯筆。山和水全以乾枯的線條寫出,無大筆的墨,惟樹葉有濃墨、濕墨,顯得山淡樹濃。遠處的樹有以濃墨點後再點以淡墨,皆隨意而柔和。雖師出董巨,又超出董巨,把趙孟頫在《水村圖》、《鵲華秋色圖》、《雙松平遠圖》中所創造的新法又推向一個高峰,自出一格。 元畫的特殊面貌和中國山水畫的又一次變法賴此得以完成。元畫的抒情性也全見於此卷。後世的畫家對此圖評價極高。董其昌題識:「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嶽,都具是矣。」「此卷一觀,如詣寶所,虛往實歸,自謂一日清福,心脾俱暢。」「誠為藝林飛仙,迥出塵埃之外者也。」鄒之麟題識謂:「知者論子久畫,書中之右軍(王羲之)也,聖矣。至若《富春山居圖》,筆端變化鼓舞,又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

成就及影響

南宋山水畫之變,始於趙孟頫,成於黃公望,遂為百代之師。繼趙孟頫之後,他徹底改變了南宋後期院畫陳陳相因的積習,開創了一代風貌。中國山水畫產生於晉和南朝末,至唐末五代達到一個高峰。北宋的山水畫基本上繼承李成、范寬等北方派畫風,南宋自始至終流行李、劉、馬、夏水墨剛勁派畫風。元趙孟頫托古改制,主張摒棄南宋,仿效北宋,遠法晉唐。但趙的繪畫全面,風格也多變,其山水畫早期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後期宗法董、巨、李、郭,以水墨為主。然無固定面貌。黃公望雖受趙的影響,但他專意于山水畫,且更多地著意於董、巨,水墨紛披,蒼率瀟洒,境界高曠,皆超出趙孟頫之上。他並把董、巨一派山水畫推向畫壇主流地位。董、巨的山水畫,本來不受人重視,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三家山水」指的是李成、關仝、范寬,評為「才高出類……百代標程」。這裡沒有董、巨的地位。北宋後期米芾發現了董源畫的妙處,開始宣揚,但僅在南方引起部分文人的注視,以後便無反應。至元代,和趙孟頫同時的湯厚則以董源代關同,謂「李成、范寬、董源,……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畫鑒》)。

此時董源已為三大家之一。至黃公望《寫山水訣》謂:「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董源的地位步步高升,在黃公望眼中已居首位。他更以自己的實踐影響後人。至元末,董源的畫派已成為中國山水畫的泰斗。可以說,經過黃公望的努力,開拓了一個學董為風的時代,使這個本來不大受人重視的畫派發揚光大,徹底變革了南宋院體的畫風。

關於黃公望的師承,說法不一。和他同時的人多說他師荊、關、李成,也有說他師董、巨的。前者如張雨《題大痴哥山水》說他「獨得荊關法」(《貞居先生詩集》卷四);楊維楨說他「畫獨追關同」(《西湖竹枝詞》)。後者如《圖繪寶鑒》則說他「善畫山水,師董源」;元末明初陶宗儀《輟耕錄》則說他「畫山水宗董、巨」。明代以後,則所有著作及題識中都一致說他師董源或師董、巨。尤以董其昌說得最多。其《畫禪室隨筆》中就多次提到「黃子久學北苑」,「從北苑起祖」。此後再也無人提到他師法荊、關、李成了。其原因是:黃公望雖學董,但也確實學過荊、關、李成。因當時董源的名氣還不如荊、關、李的名氣大,所以,大家都強調他學荊、關、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強調學董,,也屢屢提到荊、關、李,恐怕也有趨向時尚的意思在內。後來論者只說他學董,乃是根據他們所見到的黃公望畫的實際加以陳述的,倒是更符合實際些。

在元代,黃公望的畫名很高,當時著名文人的詩文集中常提到他的畫。「元四家」之一倪雲林《題黃子久畫》說:「本朝畫山林水石,高尚書之氣韻閑靜,趙榮祿之筆墨峻拔,黃子久之逸邁,王叔明之秀潤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斂衽無間言者。」(《清悶閣集》卷九)又說:「大痴畫格超凡俗,咫尺關河千里遙。」(同上,卷八)鄭元佑《僑吳集》題黃公望山水云:「荊關復生亦退避,獨有北苑董、營丘李,放出頭地差可耳。」善住《谷響集》亦謂:「黃公東海客,能畫逼荊關。」

至明代,黃公望又被列為「元四大家」之一。王世貞《藝苑卮言》謂:「趙松雪孟頫,梅道人吳鎮仲圭,大痴道人黃公望子久,黃鶴山樵王蒙叔明,元四大家也。高彥敬、倪元鎮、方方壺,品之逸者也。」明代屠隆《畫箋》亦謂:「若雲善畫,何以上擬古人,而為後世寶藏?如趙孟頫、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四大家及錢舜舉、倪雲林……」項述。至董其昌、陳繼儒,又把「元四大家」中的趙孟頫去掉,換上倪雲林,謂:「元季四大家以黃公望為冠,而王蒙、倪瓚、吳仲圭與之對壘。」黃公望遂為「元四大家」之首。

後世紀念

2011年6月1日,黃公望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圖》的兩半,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合璧。根據記載,《富春山居圖》在明代曾被著名畫家沈周、大書畫家董其昌所珍藏,後來轉入宜興收藏家吳之矩之手。吳死後傳給兒子吳洪裕。吳洪裕是狂熱收藏家,愛畫若至寶,臨死前要求兒子以畫「殉葬」。他的子侄吳靜庵從爐火中把畫搶救出來,但已燒去一些,畫也因此分成兩截。目前台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和唯一授權大陸企業仿製其藏品。雙方合作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雙授權下,中金國禮公司用貴金屬打造合璧版「富春山居圖」藝術作品。其中按照原著 1∶1 比例打造,耗材100多公斤黃金打造的合璧版《富春山居圖》旗艦作品,將在今年5月的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與世人見面。此外,中金國禮公司還將按照1∶9的比例,限量打造2012件黃金合璧版《富春山居圖》,其中0001號作品將由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2012號作品將由浙江博物館收藏。《無用師卷》和《子明卷》很早就進入清朝宮廷,《剩山圖》卻長期湮沒無聞,後來被吳湖帆所發現。

閱讀完後不要忘了點贊、收藏哦~

分享也是一種美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網藝術家 的精彩文章:

【欣賞】元 管道升
【欣賞】元 高克恭

TAG:美網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