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小青龍湯的靈活運用468期

小青龍湯的靈活運用468期

今日練習

李某某,女,35歲。

兩足跟疼痛已4月余,白天如常,夜寢後則感劇痛,站立則舒。

面色不華,精神睏倦,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

處方:____。

服藥2劑,癥狀減半,繼服2劑,諸證若失。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青龍湯加味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吳某某,女,49歲,1986年9月18日初診。

患者自汗已三年,不分冬夏,稍動則汗出浸衣,甚以為苦,醫作表衛不固,迭進益氣固表葯,乏效。

診得患者汗出清冷,背部常有惡寒感,頭暈,乏力,口中和,胃納一般,二便自調,舌苔薄白滑,脈沉弦。

證屬飲邪阻肺,治節失職,汗孔開合失司。治擬溫肺化飲,小青龍湯加味:

麻黃3克,細辛3克,桂枝8克,白芍12克,乾薑7克,五味子7克,茜草5克,麻黃根10克,法半夏10克

服2劑,汗出減少。再進2劑,自汗止。續服玉屏風散,以善其後。(張育清醫案)

按語

自汗以衛陽不固者多,然本案久服益氣固表之劑乏效,因究肺主皮毛,汗出不時,乃腠理開闔不利之故。今肺有飲邪內阻,治節失職,不主宣發,致汗孔開合失常。

予小青龍湯溫肺化飲,以絕病本,加麻黃根一味,不僅收斂止汗治標,而且與麻黃相配,一開一闔,以助腠理開闔復常。辨治得當,頑疾盡拔。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論》第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各家論述

張錫純: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乾薑,誠以外感之證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斂之力甚大,能將外感之邪錮閉肺中永成勞嗽,唯濟之以乾薑至辛之味,則無礙。而愚近時臨證品驗,則另有心得,蓋五味之皮雖酸,其仁則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濟皮之酸,自不至因過酸生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黃精
大寒養生一定要看!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