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道消息張豫宏:如何判斷好稿子?就是自己念出來不尷尬

老道消息張豫宏:如何判斷好稿子?就是自己念出來不尷尬

在許多人的思維里,好內容與有情懷之間不無關係,但張豫宏覺得,現在的媒體行業情懷太多、情緒太多,這雖然也很重要,但打造優質內容最終是一場方法論的比拼。2月5日的網易聞學社沙龍上,老道消息創始人張豫宏分享了他的內容創作方法論。

老道消息創始人張豫宏

媒體行業情懷太多,方法論不足

當談到如何做出優質內容時,張豫宏表示,打造好內容其實是一場方法論的比拼。他認為,媒體行業的大部分方法論是可以一步步抽離出來的,比如從自己關注的領域中抽出一個可以長期表達的觀點、形成自己習慣性的表達方式。「文藝搞了這麼多年,其實大部分表達方式都已經被人發明了,現在發明新的表達方式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你要根據主題和觀點在這麼多表達方式中選一個適合你的」。

當下的媒體行業情懷太多、情緒太多,而對方法論不夠看重。「我和南方系的記者聊天時,大家都是聊技術上的東西。但外界總把南方系的情懷擺得很高,那個東西有沒有?當然有,也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我非常尊重傳統媒體,但我覺得尊重的不應該是那個情懷,而是那套方法論」。

一篇稿子你念出來不尷尬,那它就是好稿子

沙龍上,張豫宏對於判斷內容的好壞提出了這樣一種方法論——如果一篇稿子你念出來不尷尬,那它就是好稿子。他解釋說,「念」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認知復現的過程,當一個人在寫作時,他不是作為接收者出現的,但當他念出來時,就同時是表達者和接收者,也就能感知到讀者看文章時的心境。

「有多少人寫的稿子能念出來?如果念出來你會有什麼感覺?」他表示,這種做法可以幫助我們模擬讀者看到文章時的感受,因此很值得內容創作者們嘗試。

付費內容要麼讓人學到什麼,要麼能夠成為談資

互聯網導致產品鏈條改變,內容付費由此活躍起來。如今,只要社會產生一種需求,人們第二天就可以打造一個相關產品做內容付費。然而究竟哪些內容才最適合做成付費產品?

張豫宏給出了兩個簡單的判斷標準——這種內容要麼能讓人學到什麼,要麼能作為社交貨幣成為人們的談資。「我們學一個東西不是要學一年、三年、六年拿學位,而是要有即時反饋的效果,這是所有內容能夠付費的前提」。由此,張豫宏覺得並不是所有內容都可以嘗試付費,只有那些讓用戶看到即時和明確效果的內容才可以。

他用財新的內容產品舉例:「財新推出了一個三年付費500元的產品,但最近你發現它很多短文章可以免費看了。因為那只是資訊而已,去看資訊還要付費就會很損傷它的傳播效果。但最近王爍做了一個30天認知訓練(的內容產品),這個是可以付費的,因為這和確定性掛鉤,學了它你的認知能力會有提升」。

打磨付費產品離不開人格化運營

「我一直覺得,知識付費最大的特徵除了內容產品化和服務化外,還有一點是內容人格化」,張豫宏說。他表示,人類大部分知識素養其實在古希臘時就已基本確定,所以知識本身是很難不斷推陳出新的。但為什麼自媒體、知識付費、文娛產業每年都有新的東西可追?那是因為內容背後的人。

「什麼東西是吸引人的?我覺得重要的是在內容背後打造人格化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告訴你四平八穩的知識,你不會對他產生好奇」。比如,當人們在打賞一篇微信文章時,一定是對文章的作者產生了好奇。如果文章是編稿機器人寫的,或是像百度百科一樣非常嚴肅的介紹性內容,人們就難點「打賞」鍵。「每一種新產品、新形式的背後一定是某種人格化的顯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新聞學院 的精彩文章:

15本媒體人必讀經典:提高寫作、讀懂媒體就靠它
如何讓聊天機器人告別「智障」?這裡有5條實用指南

TAG:網易新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