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這戶人家厲害了,三代人捏麵人成國家級「非遺」

上海這戶人家厲害了,三代人捏麵人成國家級「非遺」

北有「泥人張」,南有「面人趙」。從上世紀30年代享譽全國的海派麵塑開山祖師「面人趙」趙闊明,到他的長女、上海「面人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艷林,再到今天他的外孫陳凱鋒,一家三代人默默延續著這項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技藝。 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趙艷林在與同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兒子陳凱峰交流麵塑作品。

陳凱峰麵塑作品《夜上海》。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系的陳凱峰,在外公和母親的影響和熏陶下,從小就對面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8歲就在上海少年宮表演麵塑。如今在上海市四平初級中學擔任美術教師的陳凱峰,作為上海「面人趙」第三代傳人,把麵塑這項傳統的手工藝帶進了校園,成為該校的校本教材,多年來培養了3000多名麵塑愛好者。

如圖這個麵塑作品刻畫的是趙闊明捏麵人的場景。談及麵塑傳承的問題,陳凱峰說:「我不會強迫自己的小孩繼承麵塑技藝,也不會抱著技法不傳外人的老思想。通過在社會上的普及,定能找到個真正能堅持且熱愛麵塑的繼承人,這個人是誰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他要將我國的麵塑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用麵塑製作出來的作品是不是很逼真。

陳凱峰演示面人捏制過程。

製作麵塑十分注重人物的色彩。顏色應用色精,如用普通顏料,用量較多,色還不濃,並且還影響素麵的質量,面色面應用鍋煙(墨汁)配置。

??製作絨線帽。在很多情況下,人物往往用帽子或其他遮蓋了頭髮,如孩子的娃娃帽,農民的包頭巾等,不同的帽子也有不同的製作方法。

海派麵塑講究細緻、優美、精巧,與黃河流域古樸、粗擴、豪放、深厚的捏制風格有很大的差異。

???麵塑製作過程:打上腰帶結全部完成。趙闊明先生開創了麵塑「手掐八法」用以指導後人的學藝。「手掐八法」完全用手工操作,包括:揉、捏、搓、捻、擰、擠、掐、拉。

製作麵塑的基本工具:拔子、骨針、小剪刀、小梳子、毛筆、鑷子、小錐子、小竹棒、毛巾等。

製作麵塑的基本材料:麵糰和調色麵糰。麵塑的原料主要有白面、江米面、鹽水、蜂蜜、石碳酸、各種色精、鉛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眼視界 的精彩文章:

上海迎新年初雪,這個江南水鄉被銀裝素裹美呆了

TAG:毒眼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