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編讚美詩》第257首

《新編讚美詩》第257首

讚美詩是基督教舉行崇拜儀式時所唱的讚美上帝的詩歌。歌詞內容主要是對上帝的稱頌、感謝、祈求。現在多數讚美詩都有可供四部合唱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曲調,但早期的讚美詩無和聲、無伴奏。現存完整的最早歌詞是希臘文讚美詩,約寫於公元200年之前,題為《放吧,喜悅之光》。

真正意義上地基督教讚美詩是從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開始的。中世紀天主教會的崇拜音樂以聖詠為主要形式,演唱技巧極其複雜,需要經過長時間專業訓練的修士來擔任這一角色,而普通信徒都能參與,通俗易懂的大眾讚美詩幾乎是完全空白的。事實上,創作通俗易懂的大眾讚美詩是馬丁·路德進行宗教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路德本人就積極實踐,創作了大量的大眾讚美詩,比如至今都廣為信徒傳唱的《堅固保障歌》(《新編讚美詩》第327首)就是路德的代表作。宗教改革在音樂上的革新不止體現在大眾讚美詩,在其後的幾百年里,音樂藝術進入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發展時期,與馬丁·路德的改革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而在當時,大眾讚美詩可謂是叛逆之極,廣為教會保守勢力所詬病。幾百年後的今天,當時的大眾讚美詩成為了我們所說的古典讚美詩或傳統讚美詩。當時的大眾讚美詩在音樂形式上基本都是二段式,分主歌和副歌,四到八個樂句,節奏簡潔明快,旋律朗朗上口,易於傳唱。歌詞一般都分數段,最多可達八到十段,同一旋律反覆演唱。

第257首 神愛長歌**

經文:「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約壹4:16)。

沈明燧老牧師湖南零陵人,1909年生於廣西灌陽縣文市鎮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中。他父親是一個刻字工人,兼營書店。他寫這首詩時已72歲,主要述說自己的一生都在神愛的眷顧之中。

沈牧師兒童時期原在私塾學習,後聽說湖南零陵有教會辦的「普益高級小學」,很想去就讀。當他向父母提出時,父母面有難色,因為不僅學雜費付不出,連從家鄉文市到零陵的旅費也無著落。他只有求神開恩開路,並寫信給校長徐繼崧(後任聖公會桂湘教區主教),得回信全免學雜費。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後,還被資助進中學,使他真覺得神恩無涯。

他在求學期間,在校刊及衡陽國民日報副刊等報刊上發表不少文章,想不到竟獲得文市巨室唐潞公先生的賞識,主動提出把他的妹妹唐松貞嫁他為妻。唐松貞與沈明燧一起讀過私塾,父親是前清進士,她排行十二,姐姐都嫁巨府,只有沈家是窮親。沈牧師為此求問神這門親該不該結?後來深得神的應允,便結了婚。他們夫婦白頭偕老,恩愛不渝。

在沈牧師的經歷中,有幾件險事使他深刻體會主恩。抗戰時期他在老家文市傳道,因桂林等地相繼淪陷,就偕同家人躲入深山野林中,住在一小村落內一年之久,以後聽說日軍已被打敗,正在撤退。他挂念文市教會,就同父親一道取小路而回。誰知在一山峰上與後撤日軍部隊相遇,他們把他的父親放了,卻要他為他們挑擔。當時大雨滂沱,他冒雨挑著一擔米,全身淋濕,手足痙攣,自忖神要召喚他回去了,便簡單禱告說:「求神接收我的靈魂,」禱罷就放下擔子逃跑。日軍開槍,他立即卧下,閉目等待被殺,日軍趕來,沒有向他舉槍,只用扁擔狠狠地打了他幾下就離去了。他見日軍遠去,才緩緩回到文市教會,全家正為他懇切祈禱。見他平安歸來,大家都高聲讚美神。

正像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順利一樣,沈明燧也曾有痛苦的遭遇。這首詩寫成後,作者又曾遭遇生活變故。1988年沈明燧的一個兒子死於車禍;1989年8月他的老妻被主接去;1991年春,他突然心臟病發作病危,經搶救復甦,他仍歌頌主愛主恩。正如他在《康復頌》中所寫的:「一駐紅塵八二年,備嘗苦辣與酸甜,逃名重實輕榮辱,有守能為勵教鞭;不忮不求心無礙,或伸或屈志常堅;病危復起真神跡,活到期頤望果然。」沈明燧在少年時期已奉獻,從華中協和神學院畢業後,長期在桂林聖公會服務,1946年被按立為牧師。他的古文根底甚厚,曾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徵文中獲獎。198O年後,他任廣西自治區基督教兩會主席,1986年任顧問,業餘發表多首詩作,並被推選為中華詩詞學會理事,廣西詩詞學會名譽會長。美國紐約四海詩社名譽社長,以及南寧葵花詩社社長。

《神愛長》這首詩的格式屬填詞,每句長短不一,每節有五句,在讚美詩中較少見。林聲本(簡歷參閱第47首)為它譜曲時經過較多的默想與朗讀,反覆構思。一天早晨他持詩踱步吟誦時,5-23|5-的旋律自心湧起,頭一開就直瀉而下,瞬間完成。它具有中國民族曲調風格,又易學易唱,是一首優雅又深沉的中國式的念主恩愛詩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揚主耶穌基督的福音 的精彩文章:

《新編讚美詩》第231首

TAG:傳揚主耶穌基督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