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顏值公廁告訴你,在這樣的微型公共建築里旅行未嘗不是美事

高顏值公廁告訴你,在這樣的微型公共建築里旅行未嘗不是美事

不知從何時開始,街邊路旁那些被我們習慣性視為空氣的公共廁所,也開始朝著文藝清新的方向轉型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些功能型小型建築承載著人們對於整潔、舒適、便利、友善的出恭體驗的期望默默存在並奉獻著,而今,在越來越多有企圖心的建築師帶領下,它們亦不負眾望地肩負起輸出美感、凈化視覺的重任。

英國權威設計網站DesignCurial自2014年起每年都會在世界範圍內海選有設計、有想法的公共廁所,評選並頒出「世界十佳公共廁所」獎項。歷年的獲獎作品中不乏兼具實用性、設計感與環保價值的作品,以下便是一些經得起以挑剔眼光再三審視的新型「藝術空間」。

克羅埃西亞,杜布洛尼夫,港區

設計公共廁所時,為了讓它顯得「有趣」,建築師常會添加少許屬於個人的「廁所幽默」。但是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建築師奈瑪德·法比強尼(Nenad Fabijanic)卻沒有選擇這麼做,反而他從設計教堂等嚴肅公共建築項目的方式,完成了一個與肅穆的古城風景相匹配的簡潔莊重的空間。

這間公廁位於杜布洛尼夫市老城牆外的港區,背對港務局辦公室,整個建築使用克羅埃西亞特產的達爾馬提亞石灰岩作為主材,四面收攏的石灰岩長牆將點綴著滑石的小徑與一間狹長深邃的小屋包裹在內,行人順著嵌在小徑上的朝天圓燈走入,能夠逐漸感受到建築本身散發出來的暖意,它就像一座深夜裡光芒閃耀的廟宇。

建築師奈瑪德·法比強尼設計的公廁讓如廁這件事變得有聖潔感。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 資料 圖

紐西蘭,瑪塔卡納,碼頭保護區

2002年開始籌建直到2009年春天才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公廁,是紐西蘭北島北部鄉間小鎮瑪塔卡納最知名的公共建築之一。而它之所以出名,除了建造過程幾經波折之外,更在於當地人在這間公廁上的投入也是史無前例的——其造價高達40萬紐西蘭元,約合30萬美元。設計者斯蒂凡·德·哈恩(Steffan de Haan)當年以奧克蘭大學美術系的大一新生的身份,在設計比賽中擊敗12位商業建築師,建造了這個以水泥澆築雕塑工藝完成的極具象徵意味的微建築。廁所的主體為兩間類似船殼的拱形房間,旨在向瑪塔卡納歷史悠久的造船業致敬,更具吸引力的卻是建築外測以人臉雕塑作為裝飾的漩渦狀水泥牆,配合一天之中不同的不同光線、距離及觀看角度,作品面貌多變且極富戲劇效果。

斯蒂凡·德·哈恩設計的廁所是瑪塔卡納小鎮的知名地標。

紐西蘭,惠靈頓,皇后碼頭

由建築師布萊特·瑟斯頓(Bret Thurston)負責設計的「龍蝦廁所」在2011年建成後,成為惠靈頓皇后碼頭最具人氣的景點之一。無論一個人在任何時間造訪皇后碼頭,總能在兩個酷似裝甲昆蟲的長脖子怪物前,目睹排著隊等候投幣進入的遊客長龍。公廁奪人眼球的外觀主要來自於水泥牆面外層覆蓋的磚紅色金屬防水刮板,據設計者稱,這個細節是為了防止公廁被夜間出沒的塗鴉愛好者破壞而增加的,建築本身雖然造型古怪,但讓人意外的是,內部有著極為寬敞的空間,包括盥洗室、儲物間、欣賞海邊景觀的活動空間及殘疾人專用通道。該作品也在2012年摘下NZIA惠靈頓建築大獎。

「龍蝦廁所」擁有引人側目的外觀。

瑞士,烏斯特,城市公園

以2011年出現在烏斯特城市公園裡的公廁為起點,一系列使用摺疊鋁條作為牆面搭建而成的熒光綠模塊公廁,漸漸在城市不同街區冒了出來。這一系列建築有細微的色彩及造型差異,均由蘇黎世建築事務所Gramazio & Kohler負責設計,基於廁所放置點的地理位置、特色及人流,不斷帶來與環境匹配度較高的方案。設計者似乎有意要在這件作品中將光影變幻的魅力發揮到極致——不論是由外而內,還是自內向外,多弧度的金屬牆面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面前閃閃發光,並且隨著光照位置和光線反射角度的不同,穿越牆壁的光束亦如萬花筒般不斷在水泥地面上留下漸變的幾何圖案,製造出一種類似浮動空間的假象。

在烏斯特街頭,我們能找到好幾處類似的熒光綠模塊建築。

挪威,阿加維克登,公路休息區

這間使用新型耐腐蝕鋼板焊接出來的簡易公廁,出現在挪威北部島嶼阿加維克登的公路休息區旁。原本的公路廁所被惡劣的極地大風刮跑了,來自奧斯陸的建築設計團隊Manthey Kula臨危受命於原址基礎上重建一座更重、更結實的替代品,於是了有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這個有者冷硬質感的工業風迷你建築。Manthey Kula在設計時的主要考慮除了大量啟用鋼材給建築增重之外,另外還有一個目標,即是在不設通風窗的前提下,讓這間廁所具備強大的遮風擋雨的能力,成為過往司機及旅客們在冰天雪地暫時的避難所。因此,在建築內部我們可以找到使用鋼化玻璃建造的第二層牆壁,它們包裹在鋼板或鐵板的內側,一直與上方的玻璃斜屋頂相連。如廁過程中,人們可以坐在不鏽鋼馬桶望向透明天花感受自然界的細微變化。

阿加維克登的公路公廁。Paul Wharchol 圖

波蘭,格但斯克,老城區中心

這批位於格但斯克街頭的公廁,是由Schleifer & Milczanowski建築事務應當地政府邀請在2012年歐洲杯舉辦前夕所建。在進行可行性研究之後,設計師們最終選擇了一種低預算的極簡主義的施工方案方案。廁所整體空間呈水滴型,牆壁的構造極為特別,由一系列垂直分布的鋼條圍住,既可以充當自行車支架,又可以成為夜間的照明牆,兼具實用性和造型感。

格但斯克街頭的公廁。

英國,倫敦,溫布利中心

夜晚無事可做的時候,留在路邊的公廁里發獃看星星也不是什麼壞事。這間由建築設計師哥特·司各特(Gort Scott)主持設計的公廁,位於倫敦北部溫布利中心的一條步行街上。它是一個外表酷似黃色果凍的建築,高達5米的外牆使用閃閃發光的金色鋁板支撐,上面布滿了鑽石形狀的網孔,目的是為了充分引入室外自然光並確保公廁擁有一個良好的通風環境。華燈初上時,整個建築會呈現出猶如點亮的燈籠般的華麗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一間以環境友善為出發點設計的作品:在洗手間穿衣鏡的後方以及管理員工作室的上方,有一個隱藏大型雨水收集箱。

夜暮下的溫布利公廁

美國,奧斯丁,約翰遜夫人湖公園小徑

約翰遜夫人湖(Lady Bird Lake)是奧斯丁著名的戶外旅行目的地之一,這裡有各種不同難度和海拔高度的散步道、騎行車道分布在科羅拉多河岸邊的坡地上。由建築師米羅·里韋拉(Miro Rivera)負責修建的小徑公廁,是公園30年來的第一個公共廁所,它兼具公共廁所的功能和城市雕塑的特徵,外牆由49個鋼板製成的功能性雕塑構成,鬆散地圍出一個圓柱形空間,其中一塊鋼板向高處延伸摺疊後變成屋頂。整個建築樸實無華,以大地色為主的配色方案和看似未經雕琢的建築結構,讓它與周圍環境和諧融為一體。

「小徑公廁」由49個鋼板製成的功能性雕塑組成。Miro Rivera 圖

奧地利,維也納,格拉本大街

在維也納著名的格拉本大街閑逛,基本不用擔心去哪裡「方便」的問題,沿街有一連串外表酷似老式地鐵車站的地下公廁,而其中最著名的一間,便是冠以阿道夫·洛斯 (Adolf Loos)之名,由這位奧地利建築師在1909年親自設計的新藝術風格公廁。有趣的是,洛斯的姓氏Loos在英語中有廁所之意,或許建築師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有了之後的破格之舉。阿道夫·洛斯公廁內部陳設典雅大氣,牆面貼的是老式瓷磚、大理石面板與木製嵌板,洗漱用具、小便池及座便器都略有年代感,包括水龍頭、水管在內的黃銅五金,還有華麗的整理鏡與小巧別緻的頂燈,亦為整個空間增色不少。

阿道夫·洛斯公廁的外景、內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陸基中段反導第三次成功,周邊反導建設過去一年趨於加速
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呼籲:讓我們從億萬富豪手中奪回權力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