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何一個點都可以看到真相

任何一個點都可以看到真相

大寶兩歲以前沒有看過別人涼帶的例子,所以跟別人穿的沒有什麼差別。後來妹妹生了娃,也是孩子發燒進恆星學習,然後實踐涼帶,小傢伙一歲以內大大小小燒了十幾次,沒有打針吃藥上醫院,全部都是妹妹自己護理自愈。我一邊感嘆妹妹學習得紮實,一邊佩服她內心的強大。同時也親眼見證了孩子冬天一件衣服也能玩得很嗨的樣子。於是也開始有意識地鍛煉大寶的耐寒能力,但是內心還不夠強大,為了讓別人少念叨,她穿多少,我穿多少,她是個調皮的女漢子,每天動個不停是真不冷,而我有幾次卻是實實在在地感覺自己要凍成狗,真是欲練其功必先自宮。當別人不得不接受她穿得比別人少的事實之後,並且看她也沒事,就會自己解釋說:嗯,廣州溫度高,穿少點沒事。

今年在長沙帶小寶,放開手的涼帶,穿得更少,經過兩年的磨練,我也不那麼害怕別人念叨了,不會因為怕別人說而讓自己特意少穿。於是這個冬季,小寶的衣著跟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每天遛娃要收穫無數的圍觀、質疑和勸告,親人也會說:長沙不比廣州,不能穿這麼少。但是勸告無效,而且時間長了,看小寶穿得少了也沒事。於是這樣解釋:「嗯,她凍習慣了,也就沒事。我們這樣從小一直穿得多的就不行」。我笑著說:「我們家大寶以前也是穿得多,現在慢慢地也減少了些。」「不行,我們家體質不行」。於是在涼帶這條路上,一路戳破了地域、習慣的借口,最終大家只好拿體質擋刀,可是我想說:體質不背這個鍋。

大部分人擔心的都是凍感冒了怎麼辦?或者看到小寶的鼻涕有點自得地說:看,凍出鼻涕了吧,還不多穿點!我說:那難道穿得多就不感冒不流鼻涕嗎?再往深點說:哪個孩子不感冒不發燒能長大?這樣普遍性的存在的現象真的是病症嗎?人的身體設計得這麼精妙怎麼還能留下這麼嚴重的紕漏?

有個寶媽也是孩子咳嗽,帶去打了點滴,當時很困惑,覺得去醫院很折騰,我跟她推薦了恆星,跟她聊了很多自己孩子的經歷,前兩天再看到她,娃還是穿得很多,說自從上次點滴之後,動不動就感冒,不敢脫。我說那你看了那些媽媽的記錄嗎?說每天很忙,哪裡還有時間看這個。我說:那與其去醫院排隊折騰不更是需要時間嗎?我也不去打針吃藥啦,感覺沒效果。既然沒效果,又不想花時間,那就忌忌口唄。那不行,人的觀念很難改,我老公每頓都要做魚的。我說是你吃啊,不是他吃啊。她就笑笑。我於是不再說什麼。

不過在諸多的質疑喝否定聲里有一位奶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一開始雖然也是在念叨我給孩子穿得少,卻不是批判或者質疑的語氣,而是說:我看你孩子的手也沒有特別涼(客觀的說孩子的手不暖和但是也不是冰涼那種,不過之前好多媽媽或者奶奶為了迎合自己心裡的願望,摸完會來一句:哎呀冰涼滴)。而且她還和孩子一直逗樂玩了一會兒,說看她玩得也蠻開心,我看你這種方法還是有效果,我覺得是可行的。講實話,我很少碰到這種看效果的奶奶級別,而且看她談吐都自有一番氣質,於是問她以前是不是當老師的,她說,不是的,以前是做會計的,二十歲就出去了,在外面呆了六十年才回來長沙。這下子輪到我大吃一驚了,因為無論是外貌還是她利索的行動都讓我一開始以為她才五六十歲。她說她是從饑荒年代走過來的,那時候帶孩子可不是沒吃沒穿么,那孩子還不是照樣健康長大。小孩子掛個鼻涕也不會管,後面事實證明也沒事。相反現在的帶法我倒是不太敢認同,太講究了。手都不能碰啊什麼的。我說現在的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中心,看得寶貝也很正常。不過想想不可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真空環境,我們也不能保護他們一輩子,那還不如一步步讓他們學會適應,畢竟人本來就是和環境互為依存的。

還有一個當了一輩子的護士的奶奶有一天特意找我留了聯繫方式,說是經常看不到我,但是又很想讓她女兒也看看我的帶娃方式,她沒把外孫女帶好,希望到時候女兒帶孫輩能好好帶。

我們總是對超出常識的東西表示驚嘆和不可思議,我之所以對這兩位老奶奶印象深刻,大概是因為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她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直接地就是不接受、也不思考,只是因為新事物跟自己或者大部分人不同所以就站在高點批判。而是結合自己看到的事實來對新事物有一個思辨的態度在,所以她表現得不僵化,很辯證。

就好像我看到妹妹家兒子很小的時候自己吃花生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是妹妹淡定地說:他不會讓自己卡到。我又聯想到大寶幾個月的時候我們給她燉的排骨粥,雖然精心的挑過,但是偶爾也有漏網之魚,最終都被大寶自己吐出來了。我想孩子或許真的有這種能力,於是在小寶的養育過程里,幾個月的她瓜子、花生、水果什麼都是自己啃,我沒有去像養育大寶那樣做什麼輔食泥啊,甚至都不切丁,我們吃什麼樣的就給她拿什麼樣的。我沒有特意給她弄過輔食,她想吃的都給她嘗一嘗,我也親眼見證了孩子真的是具備這些能力,只是我們曾經把她們看得太弱了。我曾經暗暗吐槽妹妹太懶不給孩子額外做輔食,現在才發現確實不必要,而且真的很省事省心。

有時候我們真的可以想一想,到底是孩子不行,還是我們自己內心恐懼所以不敢放手。我們把孩子照顧得很精細,感動自己或者累癱自己,但是是不是他們真的所需?

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我堅持分享我的事實,也許你很驚奇,但是不妨礙你在以後的生活里慢慢用實踐去驗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寶貝每一天 的精彩文章: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

TAG:媽媽寶貝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