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喜氣但不俗氣!四個技巧輕鬆把紅色穿出高級感

喜氣但不俗氣!四個技巧輕鬆把紅色穿出高級感

把紅色穿出高級感,你也可以!

又到了一年中最有節日氛圍的時候了,如何在拜年時成為親戚中的焦點?當然是把紅色穿上身,讓每個看到你的人都忍不住誇幾句,氣色真好!

我們這幾天整理了一些「如何穿紅色」的 Q&A,為你們解答:

Q:什麼紅最高級?

A:寶石紅比橘紅色更好穿

常看街拍就知道,歐美的時尚博主,對紅色也有種執著的熱愛。

但是,你應該也發現了,她們眼中的紅,更偏向飽和度過高的橘紅色,和小麥色的健康肌膚更襯。

這種熒光色,穿在亞洲人的黃皮膚上,就是一場災難。

黃皮穿得好看的紅色,其實是偏藍色調的寶石紅,也就是國畫顏料中的曙紅色。

偏紫調的寶石紅一定要選擇飽和度高的,穿上身後,精氣神都立起來了。

而灰濛濛的紅色,容易顯得廉價,像是洗過好幾年後掉了色。

Q:穿紅色的速成技巧是什麼?

A:如果不放心大面積穿,就要有節制地使用

年關在即,許多人都有「過新年,添戰衣」的習慣,在新年之前,買幾套紅色的衣服添喜氣。

當然,也有把一身誇張的紅穿出自己風格的時髦玩家。

可是,大多數普通人穿上大面積的紅色出街,不是像結婚,就是像年會主持人,壓根沒有一點高級感,而且,過了春節,也就穿不出去了。

如果你還沒剁手,不妨換一個小目標,買幾件時髦好看的紅色單品,一年四季都可以搭配。

比如一支你一直想剁手,卻苦無借口的 Dior 999

GIF

把最經典的紅色塗在唇上,無限提氣色。

或者一根甜過初戀的紅色羊毛圍巾,在冬日裡是最美的風景。

如果想買圍巾給自己,或者送爸媽,推薦蘇格蘭老牌 Johnstons of Elgin。

這個擁有 200 多年歷史的羊絨品牌,為許多耳熟能詳的大牌代工,而他們自己的品牌,價格卻十分親民。一根經典 100% 羊絨圍巾,一千出頭就可以入,而且官網可以直運中國。

這款經典圍巾的顏色也多達 13 種,既然是新春主題,挑蔓越莓色准沒錯。

www.johnstonscashmere.com/international/accessories.html

比如一雙春天就可以上腳的小紅鞋

我們之前曾經推薦過義大利制的手工芭蕾鞋 Porselli,入過都說好穿。皮質柔軟,還可以調節鬆緊,就算腳背厚,或者尺碼稍稍差一點,都可以穿進去。

我買的這雙就是紅色平跟,特別好穿,也非常好搭配衣服,唯一缺點就是全皮底比較嬌氣,走路多會磨損厲害。

或者一隻開運紅色小包

嘴上說著「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定睛一看,腰間不就提了一隻紅色小包?過年戴它去串門,喜氣又吸睛,還能帶來好彩頭。

Q:如果一定要買一件紅色衣服的話...?

A:簡潔大衣,或者街頭款衛衣更時髦!

前面講過,穿一身紅會顯得太正式,也不容易穿好。

如果想入手一件紅色的大衣,要小心這是個雷區,因為它非常挑人。通常來說,簡潔的直身款式更受歡迎。

還有人氣款泰迪紅外套,穿上它,你就是人群里最閃耀的。

如果不想穿得像春晚主持人,不妨避開那些可能會讓你變老氣的正裝或禮服,換件紅色的衛衣,或者廓形外套,中和紅色的正式感,都是不錯的選擇。

去親戚家拜年,脫下外套,露出一件印著「沒男票關你毛事」的紅衛衣,就問你帥(er)不帥氣(er)?

Q:紅色和什麼顏色搭配更好看?

A:跟巴黎人學習穿紅色吧!

有了紅色單品,怎麼搭配才更好?

「紅白藍」三色是法國人骨子裡的時髦,列為紅色搭配的一大準則也很適合。

大面積的白色,用紅藍色塊做點綴,視覺上夠亮,也足夠清爽。

另外不得不提的百搭條紋衫,也是巴黎人的最愛。

不論是白底黑條紋,藍底白條紋,搭配紅色包袋,紅色外套,或者紅絲巾,都有無法描述的純粹高級感。

如果你已經把這些 tips 玩得爐火純青,不妨轉向紅色穿搭的高階法則——撞色。

比如剛才提到的,同為三原色的大色塊紅與藍,比例調和得好,也會有不平庸的時髦感。下圖右是小色塊紅色點綴的教科書式配搭,圖左則是紅藍撞色的典範。

還有一種顏色,和紅色也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說出來你也許不相信——那就是裸色,和紅色在一起,就是優雅與活潑的結合體。

把通常搭配的牛仔褲脫去,換上米色闊腿褲,是不是顯得更乾淨,時髦度更高了?

經典米色風衣搭配紅色打底,男人也能穿出型格的一面。

今年,你入的紅色單品是什麼?

文/編輯 _ 小彆扭

圖片來自網路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草莓季來了!在這幾家新晉的甜品店裡,能吃出滿滿的少女心
最敢玩的野獸派,開了一家能喝酒買花的便利店,專為孤獨人而開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