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三國?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三國?

全國各地都有三國文化,成都的氛圍尤其濃厚。作為蜀國的都城,成都是三國文化的重要源頭,三國文化也成為天府文化、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

十七世紀,《三國演義》傳入日本並掀起了長達數百年的「三國熱」,至今仍不衰減,相關的文創產品一直保持著高產的創作熱情,令國人驚嘆。

日本人自己的《三國志》

《三國演義》的開頭,大家都很熟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在日本人所熟知的三國故事—— 吉川英治版的《三國志》里,開篇卻是直接從一個人說起:「後漢建寧元年。

距今約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個旅行者。除腰間佩掛一劍之外,渾身襤褸不堪,但唇紅眉清,更雙眸聰慧,兩頰豐腴,時時隱含微笑,總之,絕無猥瑣低賤之相。」這就是劉備。

《三國演義》里的劉備,雖有英雄之相,其實是很窩囊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這個蜀漢開國皇帝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在吉川英治所講述的故事裡,劉備才有了點英雄的感覺。

《赤壁》在日本的票房幾乎達到全球總票房的一半

《三國演義》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場景,就被吉川英治直接套在劉備身上:「河水悠久地流去?他在久久地眺望著黃河水——這使他感到幾千萬年都是這樣滔滔奔流著。」觸景生情,劉備便在黃河邊對天起誓,要興復漢室,解民倒懸。

在江戶時期,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就已傳入日本。當時沒有日譯本,所以《三國演義》僅限日本的上層階級閱讀。在德川家康的藏書中,就發現了中文原版的《三國演義》。

十七世紀末,日文翻譯版《通俗三國志》出現後,日本的「三國熱」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各種話本、繪本也逐漸在民間興起。十九世紀,日本陸續出現了《三國志》《繪本通俗三國志》《傾城三國志》《三國物語》等。到二十世紀,日本又先後有野村愛正的《三國志物語》、吉川英治的《三國志》等作品。

高希希導演的電視劇《三國》在日本也大受歡迎

這些三國故事的共同特點,就是正經翻譯的少,大多都是改寫和再創作的作品。影響最為深遠的吉川版《三國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吉川英治在序文中說:「我並未從哪種版本進行直譯,而是隨時擇其優點,按我的想法寫成的。」

用二十世紀日本人的眼光來看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故事也就不一樣了。劉備不一樣,諸葛亮也不一樣。《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太過於神機妙算,所以讓魯迅給出了「多智而近妖」的評價。

而吉川版的《三國志》,卻讓諸葛亮走下神壇:諸葛亮能借來東風,是因為他對當地氣候的了解和細心觀察;面對司馬懿精心策劃的五路大軍的夾攻,諸葛亮也是在家苦思多日才定下應對的計策。

吉川英治

在吉川英治的改寫中,諸葛亮變得更加人性化。這其實是現代小說的寫法了,著重刻畫人物的內心糾葛和心理變化,也讓小說更具有真實性,從而更容易被日本讀者所接受。

事實上,吉川寫的《三國志》,雖然還叫「三國」,但這已經是日本人自己的「三國」了。

吉川英治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日本讀者理解,減少了三國歷史前後的銜接,把《三國演義》根據大事件改編為10卷內容。小說最初於1939年載於日本《中外商業新報》,一經刊載就受到日本讀者的狂熱追捧,單行本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突破200萬部的銷量。其流傳之廣泛,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原本的三國故事。

日本翻譯家立間祥介後來翻譯出版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結果卻有讀者來信斥責他的翻譯不忠實於原典,因為和吉川英治的版本完全不一樣。

諸葛亮最符合日本人的審美

對日本人來說,「三國」已經不是外國文學,成了他們自己的文學。吉川版《三國志》受歡迎的原因,也就是在書中融入了日本的民族性和審美趣味。

原著中的關羽,推著一輛車子就出場了。但到了日本人筆下,關羽變成了儒雅的教書先生,住處的庭院內有五六棵大棗樹,十分幽靜,頗像隱士的居所。這應該就是日本人所說的「風雅」吧。

至於關羽之死,吉川英治也有改寫。沒有了「敗走麥城」,而是很突然地落馬而死,省略了衰亡的過程,猶如櫻花之凋零,不萎而落,凄美至極。

關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櫻花,諸葛亮亦如是。日本中國史專家林田慎之助稱諸葛亮的一生為「花之生涯」,這個「花」自然就是櫻花。

吉川英治《三國志》

1898年,日本近代詩人土井晚翠發表了長篇敘事詩《星落秋風五丈原》,以諸葛亮六出祁山,病歿於五丈原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穿插了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白帝託孤等回憶。這首詩一經問世,就受到當時青年的喜愛,其中的精彩段落很多人都能背誦。

詩中所展現的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英雄色彩,也構成了日本人對諸葛亮的感情基調。《日本歷史》的編著者渡部升一對現代中國傲慢十足,但對諸葛亮卻畢恭畢敬。他自稱小學五年級讀三國,乃至改變他的人生。

在他眼中,諸葛亮真應該是日本志士的楷模,他每讀《出師表》都禁不住熱淚盈眶。他甚至說,中國人讀《出師表》都不會像日本人哭得那麼厲害。受這首詩的影響,幾乎所有日本版的「三國」故事,都是到「星落秋風五丈原」便戛然而止。吉川版《三國志》也不例外。

吉川英治曾表示:「孔明一死,呵筆的興緻和氣力頓時都淡弱了,無可奈何。」所以只能就此完結。

吉川版《三國志》之後,又有橫山光輝創作的《三國志》漫畫。從1971年開始,《三國志》漫畫連續刊載了15年之久,單行本發行了60卷,共售出7000萬冊。直到現在,其文庫版和再版新書還在發行,堪稱日本的「國民漫畫」。

橫山光輝《三國志》漫畫

橫山光輝的《三國志》漫畫,基本是按吉川版《三國志》來畫的,也有一些原創劇情。比如原著中呂布收了赤兔馬就歸降董卓,作者認為這缺乏說服力,便安排董卓騎著赤兔馬和呂布對陣,在赤兔馬的幫助下,董卓一次次化險為夷。見識了赤兔馬的神奇,呂布不會不想要,歸降也是順理成章。

還有趙雲曾經先後在袁紹公孫瓚手下出仕的內容,原著只是一筆提到,但到了橫山光輝這裡,也講清楚了前因後果。

最早趙雲是被文丑推薦給袁紹,但他在目睹袁紹在奪冀州搶幽州過程中種種不義行為之後便轉投公孫瓚,但到了在公孫瓚手下,他又是被排擠不受信任。如此一來,後來公孫瓚兵敗自殺,趙雲投奔劉備也就合情合理了。

比起小說,顯然漫畫的受眾要更廣泛一些。那些不愛讀書的人們也藉由此漫畫了解到了三國歷史。三國在日本的傳播度進入另一個高潮。受漫畫的影響,一提起關羽、張飛這些三國人物,日本人腦海里浮現的首先是橫山光輝漫畫中的人物形象。

從小說到動漫再到遊戲

因為漫畫的巨大影響力,也就有了耗資14億日元、東映動畫製作史上最大製作——劇場版《三國志》( 一般稱為東映《三國志》)。

這部動畫電影根據日本著名漫畫家橫山光輝同名漫畫改編,由桃園三結義起,至赤壁之戰終,時長7個小時,分為「英雄的黎明」「燃燒的長江」「遙遠的大地」 三部曲。

電影的開篇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的黎明》,TVB武俠劇如《天龍八部》《神鵰俠侶》里經常「借用」這一段配樂。

東映《三國志》

這部動畫電影製作精良到什麼程度呢?

為了營造出真正的中國風格,製作人員曾數次赴中國各地進行實景、實物取材。據說,影片一共使用了一萬九千名臨時演員,為了拍攝諸葛亮北伐中原,給2000人穿上了鎧甲。要知道,這只是一部動畫片。

總體來說,這部動畫片忠實原著,只是在結尾部分有所改動, 加入了日本人對於三國歷史的理解和反思。

在五丈原,諸葛亮臨終託大事於關鳳(虛構出來的關羽的女兒),除讓她假扮諸葛亮,安排蜀軍撤退之外,更重要之處在於:諸葛亮囑咐關鳳不要再拿起武器,戰爭對誰都沒好處,應該去教化平民百姓。

1994年,劇場版《三國志》最後一部在日本上映。緊接著,央視版《三國演義》也來到了日本——為了引進央視版《三國演義》,日本人開出了一萬美元一集的價錢,並且再投入一萬美元一集進行翻譯。要知道,1987年日本引進《紅樓夢》時的費用不過每集一千多美元,三國在日本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對於中國很多70、80後而言,光榮是個繞不過去的名字。這個成立於1978年的遊戲公司,在1985年推出了史上最早一款三國遊戲初代《三國志》。

三國在日本本來就擁有極好的群眾基礎,《三國志》的發行得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響,很快風靡了遠東地區,並拿下了當年日本BHS 大賞第一名及最受讀者歡迎產品獎。

初代《三國志》遊戲

不過,光榮卻並未一舉成為三國遊戲的霸主。1992年日本遊戲巨頭南宮夢在FC平台(紅白機)推出了《三國志2-霸王的大陸》,無論在畫面聲音上,還是在遊戲性上,都遠勝光榮的《三國志》,直到今日,《霸王的大陸》還被許多三國玩家推崇為三國遊戲作品之首。

就這樣,光榮和南宮夢開始就《三國志》這個大IP打起了擂台賽,雙方不斷推出續作,互有勝負,最後是光榮憑藉《三國志5》奠定勝局,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隨著日本家用遊戲機進入中國,然後又是中國家用電腦的普及,光榮的《三國志》系列遊戲也吸引了不少中國粉絲。高曉松就回憶說,那時的《三國志》只有日文,他玩遊戲只能靠猜,好在日語里有不少繁體字,還是能猜出來大概的意思。

到現在,光榮的《三國志》已經做到了13代。除了《三國志》系列,還有《三國志英傑傳》《三國無雙》系列,不斷推陳出新,讓日本的80後、90後、00後這些新生力量以遊戲為媒介, 繼續吸收著三國歷史的養分與樂趣。

從小說到動漫再到遊戲,通過日本本土再創作,「三國」對於日本人來說,不再是離自己遙遠的異國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府文化 的精彩文章:

從寶成到西成:新蜀道的新奇蹟
這個烏木雕刻作品,有681個《清明上河圖》那麼長

TAG:天府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