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認養寵物不新鮮,你聽說過認養文物嗎?

認養寵物不新鮮,你聽說過認養文物嗎?

新媒體編輯 | 喜多 撰文|孟繁勇(本刊記者)

保護與商業開發、保護的可持久性等問題如同古老的敵意一般,一直存在於文物的保護之中。

2011年,廣東省開平市推出首批32座碉樓,社會各界可以最低10萬元、最高30萬元的費用參與認養,以此方式來調動社會力量保護碉樓。

這些被認養的碉樓,均出現外牆牆皮剝落、鐵構件鏽蝕缺失、灰塑殘損、牆體滲漏等不同程度的損壞,亟須進行維修保護。

認養模式推出之後,大多數的碉樓被個人、企業等不同主體所認養。其時被稱為提供了遺產保護的創新模式。

然而,從一開始的風生水起到舉步維艱(或者無人問津),「文物認養」這一社會化保護文物古建的新路(模式),似乎越來越看不到希望了。

碉樓認養第一人

江漢與他認養的震東寄廬。攝影/孟繁勇

江漢被稱為開平碉樓認養第一人,他在東北出生,廣州成長,1990年後出國定居。2008年3月的一天,與江漢相熟的華僑朱柏暖突然對他說:「你知不知道開平碉樓是世界遺產了?我們家裡就有碉樓,有沒有興趣過來看看?」

江漢很感興趣,於是在4月底,陪著朱柏暖一起回了國。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一是陪朱柏暖祭祀祖先;二是來看世界遺產碉樓。

冥冥之中,這次回國註定了江漢與碉樓的緣分。他成為第一個與業主簽訂協議認養碉樓的人。其後,在各方勢力的推動下,拉開了開平市認養碉樓的大幕。

從託管碉樓至今,9年以來,江漢在碉樓里度過了8個春節。但江漢託管碉樓及試圖將其商業化的嘗試,卻廣為外界詬病。江漢說:「現在,我每天都在後悔,為什麼要認養碉樓?」

開平碉樓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使之成為電影《一代宗師》的外景地。供圖/CFP

「你修它來做什麼,這麼破了」

2008年4月,江漢與朱柏暖來回赤坎鎮,尋來尋去方才找到一輛摩托車,支付車費,請老鄉引路。朱柏暖很多年未回故鄉,時光變幻,已不記得碉樓詳細的位置。只好拿著一張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時的碉樓照片,一路走一路尋。

走到龍興里村時,遠遠便望見稻田裡一座碉樓,和照片中的圖景相像。忙走過去看,碉樓山花牆頂部寫就四個大字:震東寄廬。與照片中的一模一樣。

碉樓門鎖緊閉,銹跡斑斑。江漢找來村民,取來鑰匙開門。鎖開了,鐵門軸卻因嚴重銹爛腐蝕,已經無法推開。只好請來村民,幾個人將鐵門抬開。進入屋內,光線昏暗,霉味撲鼻而來。樓內蜘蛛網遍布,地面積滿灰塵,角落堆放著各種雜物朽木。

震東寄廬建築(現在當地政府為其編號1102號)為四層,建於1923年。江漢看到:大小鐵門窗七零八落,所剩無幾;樓板到處滲漏,在樓底層,有的門窗位置為了防止盜賊爬入,已經用磚頭封死;各樓層牆壁上,散落掛著業主先人的幾張老舊照片,邊框朽爛,東倒西歪。處處破敗,哪裡有一點世界遺產的風采?

被廢棄多年的碉樓,窗口緊閉,銹跡斑斑。供圖/CFP

江漢與朱柏暖上到四樓天台,遠望田野綠意盎然,老鄉們正在稻田中插秧忙碌,一片田園景色。江漢突然產生了一種感覺,這座碉樓雖然是滿目凋零頹敗,一片狼藉,但蘊藏著一種古老純樸與秀美韻味,在周圍綠茵茵的稻田與竹林襯托下,傳遞出生命的掙扎,它絕不甘心被如此毀壞。

江漢的內心在一瞬間被震撼,他決心洗刷這座碉樓的破敗面容,儘力延續它近百年的榮光。在四樓天台,江漢對朱柏暖說:「你出點錢,我出力,幫助你把這座碉樓維修起來可好?」朱柏暖的回答卻出乎意外:「修它幹什麼?」江漢說:「這麼好的一個樓,現在又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你把它修好,是你們家族的榮譽。」朱柏暖沉思半晌,說:「這又不是我一個人的樓,是整個家族的財產。我們在國外,又不回來,修好了也沒有用。」

聽了朱柏暖的話,江漢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事後想來,他認為那是一時的衝動,就覺得應該把這座樓保護好。至於說採取什麼方式,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打定主意後,江漢告訴朱柏暖:「如果由我來負責維修這座樓,怎麼樣?」

朱柏暖一聽,問:「你修它來做什麼,這麼破了。」江漢說:「一是保護起來,畢竟是世界遺產,如果任由這麼破敗下去,實在是太可惜了;二是修好之後,可以考慮下一步怎麼做。實在不行,我還可以請朋友們來住一住。」

朱柏暖認真地看著江漢,說:「你不是在開玩笑?你要是認真的,我就回加拿大和親戚們商量一下。」江漢隨後就開始起草一份如何來認養維修震東寄廬的協議。

當年10月,朱柏暖在加拿大召開了家族成員會議,共同商討遠在中國的財產震東寄廬交付江漢託管維修的事宜。幾經商量後,最後同意接受江漢採取以裝修維護祖屋換取一定時限使用權的方式。雙方在對維修祖屋的大原則上達成一致:修舊如舊,修新如舊,基本維持原貌;適當改動,通水通電,以求可以住得舒適。最後達到保持業主產權不變,修復華僑祖屋,傳承華僑祖業的結果。

江漢與朱柏暖家族簽訂了協議,拿到委託後,他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修繕已然荒廢數十年的碉樓。

在歷史與現代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在江漢與朱柏暖簽訂託管協議之初,這座碉樓可謂破敗不堪。「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工程,儘管它很小。時代已過近百年,人們生活條件完全不同。對碉樓的修復,如何在保持歷史狀況與現代需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這真的很難。」江漢說。

2008年11月7日,江漢在維持原貌的原則下,修繕工程開始。當時請的建築工人,大工一天100元,小工一天60元。只有水泥和沙是買回來的,其他的都是利用原來的舊磚。最大的改造,就是碉樓安裝了上下水系統與衛生間。江漢說:「在民國時期,碉樓里用木質馬桶,糞便是要用到田裡的。那個年代龍興里村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雖然是修舊如舊,也要有現代人生活的便利性。我的原則是不能造成直觀上的破壞,要隱藏起來,否則人們來看看行,很難長期居住。」

修復好的開平碉樓的西式穹頂。供圖/CFP

40天後,震東寄廬顯露新貌,約花費了28萬元人民幣改造費用。

2009年的春節前夕,江漢入住震東寄廬,成為龍興里村的「村民」。江漢說:「住進來之後,我就請開平市文物局的相關領導來看,問這麼修復行不行,他們說還可以。」

江漢入住之後,平時在周邊遊玩,發現幾乎每一座村落,都存在著碉樓荒廢、破敗不堪的情況。他找來一些志同道合者,想著以震東寄廬的方式,與其他業主簽訂協議。江漢還通過一些渠道,請來廣東省委一位領導來到開平碉樓參觀,這位領導當時就談道,可以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包括動員海外華僑籌集開發保護的資金,還可以用政府名義發動樂善好施的企業與基金會聯繫,等等。

認養託管碉樓的說法,從此浮出水面。

隨後發生的事情超出江漢的預料。開平市政府於2011年正式推出32座碉樓面向社會各界認養的政策,並公布了《開平碉樓認養辦法(試行)》等文件。受此鼓勵,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江漢分別認養了包括紅樓在內的20餘座(其中三座碉樓,其他為居廬)建築。

他雄心勃勃,試圖找到一種模式,將碉樓、居廬維修之後形成產業化、市場化。他說:「維護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以一種大家都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商業開發。否則,完全靠公益慈善,無法長期做下去。」

江漢認為,應活化村落與碉樓,把當地資源變為資產,進行市場化運作,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應。在他的理念中,可以先做出一兩個投資與營運的樣板,吸引更多各種投資者參與。至於說商業開發的方向,可以定位為華僑文化、旅遊體驗、健康養生、鄉村會所等。

無人居住的開平碉樓。供圖/CFP

江漢將碉樓進行商業化運營的做法,引來的是許多人的批評,認為碉樓作為文物,不能夠以純粹市場化的方式運作。江漢反駁:「為什麼村裡有好多樓,這麼爛沒有人管?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人願意住進來,我認為這就是對文物(指碉樓、居廬等建築)最大的破壞。所以說,沒有商業價值的碉樓,無法吸引人來,資金難籌集。後果就是很難長期去維護,只能任由碉樓毀壞。難道這才是專家學者們想要的結果?」

「我每天都在後悔,但又不甘心」

碉樓在認養託管之後,是否能夠進行適度的商業開發?江漢的做法有反對者,也有支持者。

塘口鎮敦睦里村村長謝儉明向記者介紹:村裡共有5座碉樓,每座碉樓都是破敗不堪,一人多高的雜草環繞,更顯荒蕪。碉樓的業主均在美國,僅有清明前後回家祭祖時方可見到。

「業主就算是從美國回來,也是看一眼就走了,他們也不會回來居住,也就沒有修理;另一方面,樓是各家各戶產權,業主又在國外,與村集體也沒有直接關係,業主若不修,只能任由樓荒廢。再說了,修一下要上百萬元,誰能修得起?除非是像彭愛民這樣的企業家。」

振富里居廬認養人彭愛民。攝影/孟繁勇

彭愛民是廣州人,經營著一家主做傢具的公司,平時也收集一些中國傳統的老傢具。他和齊天下公司的負責人王衛相識,在微信朋友圈裡,王衛發了一條信息,說在開平市要有自己的基地了。彭愛民看到,便和王衛聯繫,過來看項目。到現場一看,很喜歡建於民國時期的碉樓與村落老宅。在知道做了兩年沒有進展之後,他和王衛商量,能否合作,兩家一起投資。

兩個人一拍即合,彭愛民於2015年開始接手振富里改造項目。他準備改造成工作坊,展示一些傳統技藝,並可存放一些自己收藏的傳統老傢具。同時,齊天下公司仍用作戶外活動基地。

接手改造項目之後,彭愛民進駐工地,發現老宅漏水,室內損壞嚴重,同時也沒有化糞池,更沒有自來水與排污管道,現代人很難在此居住。他告訴我:「房子還是要住人,才可以保存。不住人的房子,無法保留下來。在敦睦里村,建於民國時期的老宅倒塌的有很多棟。」

想要住人,就需要增加適合現代人居住的設施。但如此改造,也有人反對。彭愛民說:「反對的認為應完整地保留舊貌,比如說可改作博物館,為什麼一定要住人?但開平市有1883座碉樓,還有在村落中大量建設於民國時期的居廬,比碉樓數量要多好幾倍。這些建築不可能座座都改成博物館。大量的老宅,還是應該以適合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方式去保留。」

振富里居廬花鳥灰塑修復。攝影/孟繁勇

彭愛民的理由,也使反對者說不上什麼。他重新找電力公司拉電,申請自來水,在老宅外新增加了化糞池、衛生與浴室等現代設施。採取的原則,是盡量維護原有的格局,外觀上以修復為主,但要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居住所需。

在老宅中增加現代化設施,並非易事。特別是做排污管道,所需資金超出預算。彭愛民告訴我,屋外加蓋的衛生間,45天就可完成,但屋內的排污系統,花費了一年時間,改造修復工作還沒有做完,就是因為增加的設施要和屋內整體風格相一致。

巨大的修復費用,也遠超彭愛民的想像。在他的預算里,振富里的改造費用設定為250萬元。但工程一動起來,僅外牆與瓦頂就花了20多萬。「當時我就明白了,為什麼當地人情願新蓋,也不願意去修復碉樓和居廬,花費時間、金錢與精力太大。」彭愛民說。

按照原先的預算,250萬是無論如何也不夠了,彭愛民不得已將預算提高至500萬元。而修復完成的時間,也從預計的2016年,重新確定為2017年的12月。他說:「現在確實有些騎虎難下,不投入資金,前期投入清零;投入資金,超出預算太多,目前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只能說託管振富里這件事,是我想得太簡單了。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想認養會重新考慮。

彭愛民硬著頭皮往前走,江漢則在後悔選擇認養託管碉樓。

他說:「我個人投入200多萬元人民幣做認養託管碉樓,如今僅剩下震東寄廬、紅樓,其他的我全部退回去了。我每天都在後悔,但又不甘心。朋友們也勸我放棄,認養碉樓如九年一夢,可能最後得到的,什麼也沒有……」

| 好文精選 |

《這樣的粉色,誰不愛?》

《快關燈!帶你看個好東西!》

以上內容由《世界遺產地理》整理

文章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遺產地理 的精彩文章:

狩獵,如何成為貴族的遊戲?
為你踏遍萬里山河,我們找到這20個最贊的地方!

TAG:世界遺產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