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的方法論

學習的方法論

昨晚我兩個大學宿舍同學大老遠趕來看我,我們推杯換盞、促膝長談、抵足而眠。今天上午送走他們,參加每周六上午固定的混沌大學研習社和創新院的課程學習。所以今天更新的時間是下午。

上周六第一次就公眾號關注用戶提出的問題,給出我的想法和意見。

今天是第二次,今天的主題是學習的方法論。

我之所以有資格並且有能力做到每天更新,基礎來自於我過去一年三千小時跨學科學習的積累,經過這樣的積累你也可以做到。這本身是對跨學科學習的邏輯自證。既然我過去一年有過超長時間的學習,那麼我的學習經驗和體會本身,也是值得分享的。過去一周就有幾個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通過今天的公眾號更新,正好作出分享和回應。希望可以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首先,找到正確的方法,下笨功夫。

這個學習經驗不僅僅來自於去年一年。下面我用自己兩個真實案例來說明這個方法論的應用,也是效果的檢驗。

第一個案例,關於數學的學習。

我準備高考的時候通過這樣的學習,在數學上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不太了解我中學經歷的朋友,可以翻回頭看看《高中那四年》這一篇。總的來說,由於家庭的原因,青春期缺乏的了父母的陪伴和監督,我的叛逆本性導致自己偏離了學習的主航道,成了一個整天混日子的差生。印象中,從初二開始,數學考試就經常不及格,到了初三好像就再也沒有及格過。原因很簡單,不是我的學習能力跟不上,而是我根本就放棄了學習。高中更加如此,高二數學考過6分的成績。到了高三下學期,我下定決心準備高考的時候,我的數學水平停留在初二。這個時候我怎麼辦?正確的方法是什麼?那就是從頭學。大家都學過數學,數學的知識點是層層累加的。前面一個知識點不會,後面根本不懂。所以如果不從頭學,不可能在高考取得好成績。

這個方法不是我自己發明的,也是在諮詢和思考的結果。找到了這個方法,那就嚴格執行。怎麼個嚴格執行法,就是按照最笨的方法來做。我高三下學期對於數學的學習是從初中課本開始,每天學一到兩個章節,學完了做相應的練習,然後自己批改練習。做錯的自己找原因,不會的就找同學問。就這樣一天天把從初二到高二的數學課本完全自學一遍,每天花六小時左右,這也決定了我每天睡眠只會有三四個小時。這樣的學習一共花了多長時間呢,大概將近一年。因為開始的時候確實非常難,通宵看著一道數學題,也沒有任何的方法可以解答。這時我又用了一招,分析例題,然後拿例題和要解答的題目做對比,看如何遷移方法。這樣學習的節奏,完全不跟老師走,因為我的情況與所有其他同學都不一樣。這也證明了獨立判斷和行動的重要。因為節奏對不上,第一年的高考成績肯定不理想,數學大概考了60多分(總分150)。高四平時的月考成績也很差,因為我只按照高考的最終目標來準備,平時月考的時候,很多知識點還沒學完,即便學完了也不能熟練運用,所以不可能取得好成績。到了高四下學期,我的自學全部完成了。然後再進一步的刻意練習,怎麼練習呢?我買了一整套四十份模擬試卷,用鉛筆每天做一份,一共做三遍。錯的題目全部謄抄出來,總結一兩句話的原因,例如知識點不掌握或者方法錯誤等等。這正好消耗四個月的時間,做完之後,沒有幾天就是高考了。然後最後幾天我只做一件事,反覆看曾經做錯的題目,包括高考數學考試的頭一天晚上,還看到了十二點多才休息。我最後高考數學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呢?101分(總分150),對很多成績非常優秀的人來說不起眼,但對我來說這是我自初三以來數學首次超過及格分。我們省那一年文科一本分數線521,一共考5門課,所以可以認為一本的單科平均分是104,我已經非常接近了。這樣的案例還不夠鮮活嗎?這樣的效果還不夠好嗎?一年半時間從初二水平到接近一本的單科成績水平。

現在來說這些方法,多少有些事後美化的嫌疑。我當時是不可能知道刻意練習的概念的,那時這個概念還沒有被提出來。我這麼說,只是從現在的認知去看待當時的行為。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會欺騙任何人的。

第二個案例,關於英語的學習。

2016年我報名就讀了南開大學金融方向的在職研究生,學制兩年,學位單證。公眾號里很多名校博士和碩士看到這裡一定會笑的,沒關係。我對學習和學歷的認識是,你的收穫和水平,只取決於你的條件和你努力的程度,跟其他因素關係不大。在這個在職研究生學習里,我獲得的是聽取南開大學老師講授的條件,我學習的努力程度可以做到不亞於一般的南開研究生,請問這時是不是在職,有沒有學歷證,能夠說明什麼呢?

在職研究生需要通過兩門考試,一門英語,一門專業課(經濟學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財政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六科合卷),每年5月份全國統考。我上的雖然是金融方向,拿到的仍舊是經濟學碩士學位,區別在於課程安排上會邀請一些業界的牛人來講金融實操的案例,比如過去請到過的力鼎資本高鳳勇、榮正諮詢的鄭培敏等等。

兩門考試通過後,就可以寫論文然後答辯申請學位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考試是極其嚴格的,大家都知道的原因,2012年之後,高校過去很多不正常的亂象被消除了。

我2016年入學,第一次可以考試的時間就是2017年5月。入學的時候,我就想好了第一年通過英語,第二年通過專業課,然後正好畢業的這一年可以申請學位。

需要說明一下我自己的英語水平。2000年高考英語是102分,接近104的單科平均分,在五門科目成績中排倒數第二(2000年安徽執行的是3+2)。大學的時候英語還算好,但四級考了四次,大三下學期才以60多分通過,六級根本就沒參加過考試。畢業後十三年,基本上沒有再碰過英語,也沒有這樣的環境和要求。

而在職研究生的英語考試水平,是介於四級和六級之間的。也就是說,即便以我大三時的英語水平直接來參加考試,也不一定能通過,對吧。再加上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我還能記得幾句英語?

去年五月份我英語考試的成績是71分,滿分100分,對我來說足夠高分了吧?從我十月份入學,到次年五月份考試,不過七個月的時間,我怎麼做到的呢?

我學英語主要靠三個手段。

一是複習辭彙,初期每天中午看一個小時的英語辭彙。大概用了三個月時間,把一本英語辭彙書囫圇吞棗的過一遍,我自己覺得效果非常不明顯。但這是基礎,如果太多的單詞不記得,怎麼可能通過考試呢?

二是看英語電影,我覺得這是我通過考試的關鍵。怎麼看呢?找一部電影,反覆看反覆看,一直就只看這一部。在南開大學李潔老師的推薦下,我找到的電影是西雅圖夜未眠,應該說我很幸運,遇到了一部最適合學習英語的電影。李潔老師給出學習英語的方法是,找十部最適合用來學英語的電影,每部看500遍。這根本不是捷徑,要知道這意味著10000小時的學習時間,如果你每天只用一小時,要三十年。而我從準備考試的角度,只把一部電影看了將近200遍,也就是花了不到400小時,大概每天中午用兩個多小時,五個多月的時間。看到最後,這部電影里的經典對白我都可以完全記得了。這個過程鍛煉的是口語、聽力、表達習慣,更重要的是對美國文化的再認識。

三是南開大學李潔老師對考試技巧的解讀,特別是英譯漢對我幫助很大。李潔老師九十年代就曾去美國訪學,對英語教學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英譯漢取得高分的關鍵是翻譯時要加字,要使翻譯後的文字元合中文的表達習慣。這非常重要。李潔老師在課後對我說,她感覺我應該可以考五十分,讓我好好努力,今年考不過明年沒問題。李老師說這話的時間是四月份,我總是比我給老師的印象要更好一些。

上面是通過我自己數學和英語的學習實踐,來說明怎麼找到正確的方法,怎麼下笨功夫。正確的方法靠良師益友,笨功夫只能靠自己。

開設公眾號最初的初衷是督促自己的學習和思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不斷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公眾號的每天一次更新,也是我下的笨功夫。個人號每天最多也只能更新一篇。目前初步打算,一天一篇的節奏堅持一年,第二年開始改為一周三篇左右。即便是一年,也不是可以輕鬆做到的,但我覺得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勵,我就有信心實現。

然後,就是保持求知慾和好奇心。

喬布斯最重要的一句話是:stay foolish,stay hungry。我覺得也可以從求知的角度去解讀,理解為求知若渴。

學習的動力來自哪裡?在經濟學中推動力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淺層次的理解,學習的動力來自求知慾和好奇心。但如果繼續追問,求知慾和好奇心來自於哪裡?我覺得來自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先天的因素,就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興趣。這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學習方面的天賦,我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否則怎麼解釋前面剛剛提到的我對高中數學苦行僧般的一年多學習,如果沒有這樣的動力,在高考面前我會徹底的失敗。有這樣天賦的人,在學習中能夠收穫快樂和滿足感,就像過去一年我的感受一樣,也就是常說的自帶動力、自驅動。

另一個方面是後天的因素,也就是生存危機意識驅動。這不正好符合王東嶽關於求知目的的論斷嗎?求知的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求存!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所謂真理的存在,只有相對正確的知識。而我們學習相對正確知識的目的,是緩解生存危機!我過去一年之所以可以有如此強大的學習動力,足以支撐我一年廢寢忘食的三千小時學習,根本原因就是我處在一個非常傳統、非常落後的行業,所在的企業雖然在行業有很多優勢,但也是相對封閉的。我作為直接參与企業管控、上市、改革很多重要工作的人,對存在的問題看得比較清、比較透。我把自己感受到的生存威脅,化為了學習的動力。

通過上面的分析,自然可以發現學習的最大敵人是自我滿足、自以為懂,更是盲目樂觀、傻白甜,是對創新力量的忽視,對未來的藐視,對過去的重視。

最後,防止自我設限。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不可取的心態就是自我設限。我所提倡的跨學科終生學習,就是在學習上的毫不自我設限。

很多人在學習之前,思想意識裡帶著強烈的自我設限。例如:我現在是這個行業的、我是這個公司的、我做的是這個崗位、我學的是這個專業。這樣帶來的結果是,一旦出現讓你感覺到和自己關係不大的內容,你天然就會覺得與自己無關,就會放鬆學習放鬆思考,覺得那些都是別人的事。一旦你有這樣的自我設限,最後限制的就是你自己的認知邊界。而足夠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特別是足夠的危機意識,是防止自我設限的重要方法。

從創新的規律來看,真正的創新都是跨界競爭。例如,使得中國行動電話、簡訊業務量大幅下降的,既不是聯通、也不是電信,而是騰訊。使得康師傅速食麵銷量大幅下降的,不是統一速食麵,而是美團外賣。如果你只學習和關注本行業,你能看到真正的威脅嗎?你看不到威脅,怎麼能有足夠的學習動力呢。

我過去一年在產業層面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看到了我所在企業從事的化石能源的深重危機,也堅定了自己研究十年能源互聯網的決心。如果我學習的目光只盯著其他化石能源企業,能有這樣的收穫嗎?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可以給你帶來收穫和價值。

今天的內容是在手機上完成的。下午參加女兒鋼琴學校活動,在等她登台中完成更新,我這樣的精神不值得來點掌聲嗎?

最後還是再來段廣告吧。如果關注了這個公眾號,那就請定期來看看你感興趣的內容。覺得寫得挺不容易,就給點個贊。覺得公眾號的內容有共鳴或者有錯誤,就寫下你的留言。覺得公眾號的內容有價值,就推薦給你周圍的朋友。覺得公眾號內容太好了,那就只有發朋友圈了。以上是層層遞進的關係,你的反饋代表了你的態度,也決定了我做這件事的價值和意義。

明天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廬山面目的真面目 的精彩文章:

送給不喜歡學習的人(包括過去不曾明白和未來可能放棄的自己)
我今年36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TAG:廬山面目的真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