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悲哉:父母哺之以愛,兒女卻報之以痛!

悲哉:父母哺之以愛,兒女卻報之以痛!

最近家長話吧里又被這樣一條信息刷了屏:《北大畢業生萬言書痛斥父母:不要再控制我! 》,新聞主人公王猛曾經以四川某地級市高考狀元的成績考上了北大,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赴美留學。

在他一萬五千字的長信里,我們看到了他對父母的控訴: 「肆意控制」、「狂躁而閉塞」、「歇斯底里」、「冷酷」、「自私」……

文中的主人公說自己從小被父母安排打理一切,導致自己動手能力、社交能力不強,被人嘲笑,終身自卑。為此,他12年未回家過春節,與父母決裂6年,並把他們拉黑!

我不知道,究竟怎樣一個家庭,會讓父母和兒女之間產生令人後背發涼的隔閡與仇恨,十幾年都不回家。

我也不知道,父母究竟是以怎樣的方式「愛著」自己的孩子,最後卻把自己的孩子養育成反咬自己的「白眼狼」。

我更不知道,一個人究竟從父母那裡經歷了多少捆綁在「愛」上的「控制」,才會寫上萬字的長信,來聲討和自己朝夕相處的至親之人,甚至不惜將父母從自己的生活中拉黑。

一封上萬字的長信,不知道寫出了多少深受父母「迫害」的孩子的心聲,讓那些堆積在心裡多年的怨念和仇恨一吐為快,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看到這樣的信,會黯然感嘆自己忙忙碌碌一生,究竟是為了什麼,怎麼看著長大的孩子突然變得如此陌生。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跟帖中眾多的孩子感謝這封信說出了自己不敢說的話,而更多的父母感嘆,早知道孩子是這樣,還不如當初養條狗。父母和子女,這對本該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卻硬生生分成了兩個水火不容的陣營……

可是,父母和子女之間從來沒有選擇的機會,從父母決定要一個孩子的時候,就註定這一生你們互為父子。

01中國式父母的愛與過

有一個經典的微信段子:中國養孩子就像發射衛星,花費數年的心血精心確保每個細節和數據的正確,時刻警醒不讓衛星有任何偏離軌道的可能,最後一朝發射成功,然後衛星就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只剩下定期不定期的發回來一些微弱的信號……生活費……生活費……生活費……,把生活費發給了衛星,叮囑衛星吃好穿暖,衛星又發回來微弱的信號…別叨叨…別叨叨…別叨叨…

中國式父母,子女小時愁升學,畢業愁工作,結婚要買好房子和車子,生了娃,還得沒日沒夜地帶孫輩,恨不得包辦子女的一生,為了孩子可謂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憑心而論,中國式父母在養育孩子上是最有犧牲精神的。

可是中國父母都在或多或少借著孩子來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與價值,或者填充自己曾經的不完美,彌補那些留在自己生命里的遺憾。所以,孩子很容易變成父母實現自己的「工具」,也就很容易出現信中所說的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因為父母很容易把孩子當成自己後半生的一切。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便忙著讓孩子「變得更好」,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剛會說話,就要開始學習英語,英語是現在不可缺少的語言工具。孩子還沒上學,就要送去學習舞蹈、各種樂器,有才藝的孩子將來好找工作。孩子剛會拿筆,就要練習書法,學習繪畫,這樣才顯得孩子很聰明。上小學要參加作文競賽,初中要參加英語競賽,高中要參加數理化競賽,這才是好孩子、好學生該有的。要是孩子說一句不喜歡,不想做,一定會被瞪眼或者打罵駁回。

身為父母,這麼拚命地「愛」孩子,也體現了當前社會激烈競爭的各種焦慮。

父母總喜歡明裡暗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會,別人家孩子可以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別人家的孩子見了親戚會說話,自己家的孩子害羞就是沒禮貌沒家教沒素養;別人家的孩子學理科好找工作,便逼著自己的孩子也學理科,甚至別人家的孩子上大學學習金融會計,自己家的孩子就一定不能學習中文哲學。孩子要是不願意,便是你還小,不懂事,等你長大就知道了,卻從不問孩子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可是,這樣被一手包辦的孩子,長大後真的還知道自己是誰,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想要什麼嗎?

確實,當前在中國:要麼是全民富二代式的寵溺和包辦,要麼是留守兒童般的無情和放任。尤其是在中國全面推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孩子身上演繹的淋漓盡致、無以復加!這種愛我不知道算不算父母的「控制」,但是這種愛至少是不健康的。

我無意評判獨生子女政策,但它確實對國內獨生子女的寵溺和自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人說,在國外,子女滿了十八歲,學費自己賺,工作自己找;婚姻自己挑,孩子當然也是自己帶。偶爾父母搭搭手,那是莫大的恩典,自然是千恩萬謝!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斗米養恩,升米養仇」,當今中國父母傾其所有,哺之以愛,兒女卻報之以痛!

不過,父母也只是普通人,只是因為選擇成為父母,而多了一份責任,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因為這個身份變成聖人,他們依舊還是他們。即使有過錯,也不可否認,父母的確為了孩子做了很多。

懷胎十月,其中辛苦只有母親知道,從孩子呱呱墜地,父母便幾乎將全部精力注入孩子,從孩子跨出第一步,說出第一個字,父母無不處處小心,上學之後,父母更是儘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所以父母把孩子當做自己後半生的全部,並非不能理解,因為他們後半生努力的全部意義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這也是國情所致。縱然父母喜歡炫耀自己的孩子,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可是誰又沒有一點虛榮心。

只不過有的父母做過了頭而已。這是中國父母的通病,但用它給父母定罪。我認為這樣刺痛的言語,對父母未免太不公平,父母有錯,孩子又何嘗無辜。

02王猛們的恨與錯

是啊,孩子又何嘗無辜?!

身為子女,寫萬字長信聲討父母,並且直言這是父母自作自受,同時他也把和父母的溝通看做是給父母的機會,對他們的一種恩賜。養育他多年的父母在他的眼裡竟成了乞丐,而他是高高在上的王,任何一點施捨,父母都要感恩於他的寬宏。

我不想通過一萬多字來揣測別人的三十多年,畢竟這些只是三十多年生活的片刻,其中父母和子女的過與錯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可是,這樣的做法,至少說明身為子女是失敗的。

信中作者說父母「控制」自己的人生,是對自己的傷害,可是既然意識到是傷害,為什麼不爭取早點擺脫控制?

如果中國父母有通病,那麼把父母的付出當作天經地義,不想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卻又對父母期望太高,算不算是中國孩子的通病?

中國的孩子獨立較晚,即使十八歲成年以後,大多數人依舊在上學,所以很多人成年以後身上也並沒有什麼擔子,依舊習慣性地在父母面前當小孩,不把自己當成年人看待,凡事總覺得前面有父母頂著,父母這樣是應該的,父母但凡有一點讓自己不順意,便認為是父母沒有盡到義務。

所以自己不是富二代,是父母的錯,自己長得不如別人好看,是父母的錯,甚至自己不夠聰明不夠成功也是父母的錯,但是從科學角度來說,大多數人並沒有到拼天賦的地步,卻要把自己的不夠努力強加到父母頭上,認為父母不夠有本事,沒有那麼多人脈,沒有給自己更多更好的機會。

甚至有人說,父母養育孩子是天性,父母就不應該希圖從孩子這裡得到什麼。可是憑什麼?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期望時,孩子可以聲討父母,可是當孩子不能滿足父母的期望時,父母卻只能聽之任之?

父母從不虧欠孩子,養育孩子到成年只是法定義務,並未見得是自然界的通性,貓狗鳥獸尚且在自己會覓食之後就會離開父母,可是人類的孩子,卻要吞噬父母直到生命耗盡。

所以,與其說是孩子處於弱勢,逃不開父母的控制,倒不如說,是自己懦弱,不想長大,不想失去父母這個庇護。

一方面,不想要父母干涉自己,想要自由,想追自己想要的生活,另一方面,卻又離不開依靠父母,想要父母永遠無條件地站在自己身後,替自己遮風擋雨,支撐自己。

一旦自己哪天倒下了,便將自己的懦弱與失敗全部怪罪於父母過度的愛,可是你隨時可以離開,沒有人強迫你去接受這些過度的愛。

說到底,你最大的錯是你不夠強大,做不到自己,還要把自己的懦弱怪罪於父母。

03餘生,請讓我們好好相愛

紀伯倫說過,孩子是借父母來到世上,但並不屬於父母。

那麼是不是也可以說,父母是借孩子讓生命延續,但父母也並不屬於孩子。

既然雙方都不屬於彼此,又何來虧欠,父母不必事事都像聖人一樣做得完美,孩子不想滿足父母的期望,也完全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只是也同樣不要對父母抱有期望。

為人子女時,每次我都在想,為什麼父母總不能理解我想做的,不能稍微支持一下我的想法。為人父母后,才知道父母真的並不是不想理解我們,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他們也並不是不想支持我們,只是我們想做的,老是在他們一直生活的環境之外,不熟悉會讓他們失去安全感,而當孩子慢慢有了不同於自己的思想時,他們更是會感到惶恐。爭吵,只是因為子女與父母開始變得不一樣,子女有了自己的思想。

身為父母,縱然不能完全理解孩子所想所做,至少該學會接受孩子的不一樣,尊重他們對生活的選擇,而作為子女,選擇自己的生活,但是不奢求父母全力支持,如果期望父母理解,至少向父母清楚地表達你的想法,你都不曾清晰地表達過你的想法,憑什麼讓父母無條件理解支持你。

父母生你養你,但真的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間存在矛盾的家庭很多,只是少有像這樣被曝光的,也許每個事件都只是時間長河裡的一剎那,再大的風波總會被時間給磨平,但是這卻是我們短短几十年人生里一堂重要的課。

因為,我們有父母,不久也會成為父母,我們曾經是孩子,將來也會把別人當孩子。所以父母和子女是我們一生逃不開的課題,我們總要學會怎麼為人子女,怎麼為人父母。

所以,與其聲討控訴,不如反思成長,讓自己心裡的那個小孩長大;與其怨念一生,不如學著放下,讓自己的前半生可以有一點美好的色彩,也讓自己的後半生以幸福的樣子開始。

不為父母,只為自己的餘生,為自己想成什麼樣的人,為自己想成為怎樣的父母。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有心,才會有「愛」!願餘生,你們能好好相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暮色薔薇 的精彩文章:

因為一套房子,老婆孩子都沒了
女生一定要看的12部溫情電影!看一次心情好一次!

TAG:暮色薔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