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承創新非遺文化 蔚縣剪紙演繹指尖上的傳奇

傳承創新非遺文化 蔚縣剪紙演繹指尖上的傳奇

對於蔚縣人來說,剪紙早已成為他們的生活的一部分。「世界剪紙看中國,中國剪紙看蔚縣」,走進這裡,隨處可見各式各樣賣剪紙的街鋪,各家各戶門前、窗戶上都張貼著精美的剪紙。2月7日,「新時代、新夢想」河北省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中國剪紙第一村」——蔚縣南張庄剪紙村。

蔚縣「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刻工師傅周亞秋正在雕刻剪紙作品

文/林京

躍動在指尖上的非遺

在中國品種繁多的剪紙中,蔚縣剪紙可謂獨樹一幟,因為它並不是剪出來的,而是「刻」出來的,是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色剪紙,在剪紙藝術中自成一派,堪稱一絕。

蔚縣「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展示民俗剪紙

「我們村裡64%的人都在干這個,學會這項技藝的基本功需要三個多月,再深入學習複雜的工序則需要十五年。」蔚縣「剪紙侯」剪紙體驗中心刻工師傅周亞秋向媒體團介紹到,剪紙工藝過程主要包括畫、刻和染三道工序,目前從事刻工男性比例多一些,染工女性比例多一些。學習剪紙首先必須掌握好刀工,進行刻工程序時,刀必須垂直,方能保證最佳效果。一般每位剪紙藝人手裡約有5-6把刀,都是親手製作,分大中小型號以及不同形狀,根據各自技藝手法的不同,打造出不同的刀具。

2006年5月,蔚縣剪紙以剪紙項首位的身份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10月,蔚縣剪紙又名列中國剪紙之首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現在蔚縣剪紙暢銷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歡。

隨著蔚縣剪紙的發展,也讓當地百姓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剪紙每道程序都需要極致的耐心,追求精益求精,而且特別費眼,所以從事我們這行的頸椎都不是特別好,我從15歲開始做這項工作,一天八個小時,雖然辛苦,但一直想的都是要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周師傅說到。

小剪紙做成大產業

隨後,媒體團來到蔚縣焦氏剪紙有限公司,由焦氏三兄弟聯合創立,堅持藝術傳承與研發創新相結合,通過精品創作賦予蔚縣剪紙獨特的藝術魅力。

蔚縣焦氏剪紙有限公司負責人焦新斌、焦新德、焦新勝三兄弟向新春走基層成員介紹蔚縣剪紙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公司創辦於1992年,原先是蔚縣焦氏剪紙場,家裡人以前都從事剪紙工作」蔚縣焦氏剪紙有限公司負責人焦新斌、焦新德、焦新勝三兄弟向新春走基層成員介紹到,剪紙技術是從爺爺那一輩傳承下來的,爺爺跟著名剪紙宗師王老賞同代,當時在一塊研究刀法、切磋技藝,我父親繼承了我爺爺的手藝,輪到我們這一輩就自然而然的傳承下來了。

目前,三兄弟分別在公司負責設計、管理和外銷。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吸收300多名員工穩固就業外,還帶動本村及周邊剪紙廠家和專業戶生產走上規模效益型發展軌道。

蔚縣焦氏剪紙有限公司負責人焦新斌、焦新德、焦新勝三兄弟展示蔚縣剪紙作品

「我們在技術上還是傳承老祖宗的手藝,做到更精更細。目前主要是在內容上做了一些創新,開發出剪紙冊頁、枱曆掛曆、套裝禮盒、燈籠掛飾等符合現代家庭裝飾需求的產品。傳統的剪紙更鮮艷一點,特別是大紅色,真正拿到大眾家庭里,人們接受不了。通過色調的對比與色彩的搭配,我們設計出更符合現代家庭的裝飾風格的產品,讓色彩感空間感更加協調,整體更素雅一些。」焦氏三兄弟告訴我們,他們還開發一些精品,便於愛好者收藏,讓產品具備歷史價值,這種都是限量出售,一般做20個就不再做了。

談及技藝傳承,焦氏三兄弟表示,無論以後是傳給兒子還是徒弟,都一定會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並堅持與時俱進,創作出更多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產品,豐富這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河北 的精彩文章:

皿方罍蓋身終合體 更多海外國寶卻依舊寄人籬下

TAG:鳳凰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