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再好聽的鼓勵,不真誠也白搭

原創:再好聽的鼓勵,不真誠也白搭

文|李玲

我畫不好

早晨,兒子在畫畫。

最近他對畫畫非常感興趣,而且注重細節以及一副作品的完整性,可爸爸卻催著他趕快穿衣服去幼兒園。

於是,在他畫畫的時候,就強行拉著他穿衣服,結果兒子就大哭大鬧起來:「 我畫不好,我畫不好!」

爸爸:「 你能畫好!」

「 不,我畫不好!」

「 你能畫好!趕快畫。」 爸爸催促著,語氣中帶著明顯的不耐煩。

我需要你了解我

兒子開始跑到屋裡找我,我當時正準備開始工作,被兒子的哭聲打斷,心裡也是有點煩。

但是兒子的脾氣越來越大,他開始用筆在地板上亂畫,開始在地上打滾。

於是,我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隨他來到客廳。

他在生氣地跑,然後又在地上滾。

「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沒有畫好畫很挫敗!」 我試圖抱他。

他在我懷裡打挺,身子朝後仰著。

「 不,不行,我不會畫了。爸爸給我穿衣服我不會畫了!」 他大哭著說:「 你給我畫和諧號的車頭。」

我讓自己平靜下來,去感受著他的情緒和他傳達的信息——他讓我畫和諧號的車頭,剛才又說不回畫,應該是他不會畫和諧號的車頭了。

於是我對他說:「 哦,你原來腦子裡想到了和諧號車頭的樣子,但是爸爸給你穿衣服打斷了你,你忘了動車車頭怎麼畫了對吧?」

「 對,我忘了。」 兒子情緒一下子平靜了好多。

看來,我理解對了。

幼兒園必須去

「 我不想去幼兒園了!」 兒子帶著情緒說道。

「 幼兒園和這件事情沒關係,幼兒園必須去,我們可以在完成了這幅畫之後就趕快去幼兒園。」

於是,我接過手中的畫筆,來到畫板前,問他:「 要在哪裡加車頭呢?」

他指給我。我問他:「是畫方形的車頭是嗎?」

「不對!」

「是畫圓形的車頭是嗎?」

「不對。是動車的車頭。」

「哦,原來是那種子彈型的車頭。」,於是我給他畫了上去。

這樣子彈頭形的車頭他以前很少畫,可能是忽然有了靈感,就想畫了,但是突然來的靈感被打斷,他非常地憤怒,他想要想起來卻想不起,於是很著急。

投入到過程中,由衷地去欣賞

當看到我給他畫的動車車頭後,他情緒徹底平靜了:「對,就是這個樣子。」

然後,他開始畫車輪、畫司機、畫車的座位,還畫火車的連接處,畫餐車,畫受電弓,畫下車時踩踏的車板……然後畫鐵軌、枕木,鵝卵石……

到這個時候,我已經很享受這個過程了,看著他想到什麼就大膽地用筆表達,真的是一種享受。那是一顆多麼自由的心啊,我由衷地欣賞。

整幅畫畫完後,他特別開心。主動地來到爸爸面前,等著穿衣服。

在他穿衣服的時候,我告訴他:「你下次如果被打斷的時候,可以告訴爸爸稍等一下,我在想問題,這樣爸爸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他點點頭。

這件事情就這麼解決了,這個過程,大概用了十五分鐘左右。

回看這件事情有以下的感悟:

1.盡量在發展的關鍵點上讓孩子多些美好的體驗。

是因為最近一階段,我兒子對畫畫表現出了異常的興趣。

這是之前不太有的。那麼這個轉折點,對他來講很關鍵。我們儘可能地在這個關鍵點上,多給他一些成功的體驗,愉悅的感受,對於他以後在畫畫這件事情上,是很有好處的。

2.鼓勵不是去敷衍,而是真誠聯結

爸爸越說 「你會畫的」,孩子情緒越大,是因為爸爸因為孩子鬧脾氣,開始心煩,並沒有與孩子完成一個聯結。

「你會畫的。」 這句話與其說是鼓勵,不如說是催促——「你快點停下來,不要發脾氣了!」

但是,小孩子的大腦皮層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很弱。

而他們的語言表達,也沒有完全到位,所以經常是有苦說不出,不知道自己內心想表達什麼,於是就更加地煩躁。這個時候,完成聯結很重要。

孩子內心的想法,一旦被父母幫助表達出來了,他就一下子放鬆了。其實,成年人也一樣。

首先,他明白了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

其實,他感覺到安全了。覺得可以被理解,就會帶來安全感,進而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信賴的。

3.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依然要守住規則

比如,兒子因為情緒不好,就說不想去幼兒園了。我很堅定地告訴他:「幼兒園必須去。」

這樣避免形成他任性,沒有道理地轉嫁情緒。而家長的原則會讓孩子覺得安全清晰,他會慢慢知道他要遵守的是什麼,底限在哪裡。

4.陪伴的過程表達欣賞,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

這個過程中,我欣賞他的作品,也是對孩子特別好的鼓勵。由心而發的欣賞,和表面的敷衍,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孩子很敏銳,能夠感受得多。

5.告訴方法。

「下一次,爸爸打斷你的時候,你可以用語言表達。」 這是在這件事中,教給孩子的方法。恰當的方法指導,會增加孩子解決問題的信心。

成長是陪伴,是我與你在一起。我們都不是完美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做一個更稱職的父母。

-END-

李玲 心靈寫作倡導者;心旅文化平台創始人;資深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社會心理學會會員;中科院發展心理學方向研究生;從事心理編輯,雜誌記者多年;媒體撰稿人十四年,個人作品200萬字,多家媒體心理專家;浩途家庭俱樂部會員,講師,曾任浩途微信平台主編;育兒日記點評師;心靈寫作課程發起人、講師。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

歡迎微信公眾號獲得免費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暖育兒家 的精彩文章:

TAG:暖暖育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