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營養師林林孟萩:讓「技能」伴你成長

台灣營養師林林孟萩:讓「技能」伴你成長

這天我去病房,剛進門小青媽媽就拉著我手抱怨:「林營養師,你來的正好,我跟小青說不能吃垃圾食品,她不聽,又偷吃了巧克力,看吧,現在血糖高了!」小青在一旁嘟著嘴,瞪著媽媽。

小青,13歲,剛被診斷出1型糖尿病,目前使用胰島素治療,一天打4針。我看著小青,微笑著對她說:「小青,我們一起來學『算醣』好不好?我教你看營養標籤,以後你再想吃零食,自己就能算出來需要多打幾個單位的胰島素,很方便的!」當天,小青興緻勃勃地跟我學了醣類代換(見下文)。

第二天我去找小青的時候,她拿出一堆零食,八寶粥、巧克力、棒棒糖……算的可起勁了,不一會就全算了一遍。出院前,她不僅學會了醣類代換,也知道了胰島素劑量如何調整。

之後我們一直保持著微信聯繫,有一天小青媽媽在微信里焦急的找到我,我問:「發生什麼事啦?」小青媽媽說:「小青中午沒打胰島素,卻騙我說已經打了。她的瞬感血糖儀上顯示血糖一直高,怎麼可能打了?這孩子開始撒謊了,哎!」

我試探著問:「小青媽媽,小青除了沒打針,還有沒有其他異常情況?例如緊張、生氣、焦慮。」「啊!她今天學校考試,看她很緊張,這也會影響血糖嗎?」「是啊!除了飲食、藥物、運動,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還可能受情緒、壓力,甚至生理期的影響。」「原來這樣啊!我剛剛可能真的罵錯她了!」小青媽媽自責的說。

1型糖尿病患者因為年紀小,照護上需要更加註意。營養方面常遇到飲食過度限制,患者偷著吃,不願讓醫生及家人看到,我們反而沒法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與血糖之間的關係。與其互相猜測,不如「化敵為友」,教他們學會調整血糖、醣類代換、營養標籤判讀等,讓這些「技能」伴隨著小朋友一起長大。

延伸閱讀

什麼是碳水化合物計數法

碳水化合物計數法,也稱醣類計算,是將含有 15g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數量作為一個交換份,根據此交換份,制定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合理調配食物種類和數量,增加食物搭配靈活度。

碳水化合物計數三部曲

1. 哪些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

穀類,比如麵包、麵條、義大利面、蘇打餅乾、米製品、米飯

水果,比如蘋果、香蕉、草莓、芒果、檸檬和橘子

乳製品,比如牛奶和酸奶

豆類,包括干豆、扁豆、豌豆

零食和甜食,比如蛋糕、餅乾、糖果和其他甜點,果汁、軟飲料、果汁飲料、運動飲料和能量飲料。

含糖蔬菜,尤其是「澱粉」蔬菜,如土豆、玉米、豌豆,豌豆和玉米,被稱為「澱粉類蔬菜」,因為它們富含澱粉。這些蔬菜比非澱粉類蔬菜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注意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肉類、魚類和家禽,大多數的乳酪、堅果、油和其他脂肪及非澱粉類蔬菜的,比如蘆筍、西蘭花、芹菜、毛豆、生菜、萵苣、辣椒、菠菜、西紅柿和西葫蘆。

2. 計算攝入的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總量

(1)通過稱重或目測估算

例如,以下數量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含有 15 克碳水化合物:

註:標準碗,直徑 11.5 cm,深度 5 cm

(2)通過閱讀食物營養成分表計算

營養標籤會註明:

如果有兩份,就把1份食物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的克數乘以實際份數,如圖,1 份 11.3 g,2 份,則 11.3×2=22.6,得到的碳水化合物的總質量數是 22.6 g。

3. 把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量相加得到全天的量,例: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直接決定了餐後血糖水平,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對餐後血糖的控制尤顯重要。根據《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學治療指南》,每個人每天需要多少碳水化合物,應遵循一個底線和個體化的原則,建議每個人碳水化合物攝入最小量為 130 g/天,一般女性每餐攝入 3~4 份(45~60 克) ,男性攝入 4~5份 (60~75 克)。

作 者:林孟萩(台灣) 台灣李氏聯合診所營養師,現於黑龍江瑞京糖尿病醫院工作。 播音:王大米

近期廣播推薦

聆聽之後,

願享同感。

《中華糖友》

沒聽夠?

掃描以上二維碼,收聽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洋蔥這樣做比炒著好吃,營養還不流失
這5種素食之王,營養竟比肉還強?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