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倫敦星巴克漲價了,竟然是因為中國的「洋垃圾」禁令

倫敦星巴克漲價了,竟然是因為中國的「洋垃圾」禁令

從1月1日開始算起,中國的「洋垃圾」禁令已經實施一個多月了。根據湯森路透基金會的判斷,最受打擊的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出口商。

要知道,過去20多年來,中國一直被譽為「世界垃圾回收站」,接受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可回收垃圾。僅在2016年,中國就進口了730萬噸廢塑料,占當年全世界廢塑料進口額的56%。

因此,面對中國的「洋垃圾」禁令,有人將它比作「地震」,也有人稱它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衝擊波」。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倫敦,至少有一家廢棄處置場正眼看著塑料回收物不斷堆積,並且不得不付費來把其中一些挪走。美國、加拿大、愛爾蘭、德國和其他幾個歐洲國家的垃圾也正堆積成山。

英國國會眾議院環境監察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提出,應該動用稅收政策來改善英國的垃圾回收和再處理行業。

星巴克迅速對該政策做出回應,從今年2月起,星巴克位於倫敦市中心的20到25家店面開始調價,一杯多賣5便士,如果消費者自帶杯子的話,買咖啡可以優惠25便士。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口「洋垃圾」對中國來說一直是筆大生意。相較於從頭開始生產,回收廢金屬、塑料和紙張的成本要便宜得多。

當時,歐美國家正好不知道該將這些可回收的廢品如何處理,因此他們很樂意將「洋垃圾」賣給中國,緩解了中國工業原料的不足。

然而,這些漂洋過海進入中國的固體廢物,常常摻雜著各種城市生活垃圾,它們或被焚燒、或被掩埋、或堆積成山,對大氣、土壤和地下水等造成了危害。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我國政府近些年組織了多次專項執法,發現進口『洋垃圾』有較高比例流向了規模小、技術落後、污染治理設施較差的小作坊,二次污染很嚴重。廢塑料、廢紙等加工處理企業的環境違法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大量的廢物進口已嚴重影響了我國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

去年7月,中國知會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停止進口廢棄的塑料、紡織品和紙張等24類廢物,並稱這些廢物經常被骯髒或危險材料污染。此外,中國對其他回收物的雜質含量也設定了新的限制。

除了環境因素,中國也希望藉此倒逼國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能夠快速升級。

溫宗國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雖然中國居民產生的廢塑料量較大,「但國內垃圾分類做得不夠好,收上來的雜質含量相對較高。相比之下,進口固體廢物分類分揀程度較好,供應穩定,且相對於國內的固體廢物有一定的品質和規模上的優勢。」

如果追根溯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當前的垃圾分類,拾荒者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專業化的回收公司比較少見,因此垃圾回收總體較為零散,未成規模。

而中國拒絕「洋垃圾」之後,過去的方式再難以持續。

滿洲裏海關供圖 (來源:中新網)

「如果依然靠拾荒者,不僅產業升級很困難,規模也上不來。因為他們沒有專業戶的分揀裝備,基本靠手工,回收的廢塑料品質上不來,只能作為回收產業的一種輔助手段。然而,這些人目前對廢塑料回收的貢獻比例卻很高,達到了50%~60%。」溫宗國說。

綠色和平組織的塑料專家劉華表示:「當沒有來自國外的資源時,我們有更大的可能性改進自己的內部循環。」

這意味著,中國的垃圾回收產業或許將迎來巨變。

溫宗國指出:「一個是促進國內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和回收,倒逼回收利用行業朝規模化發展。如果不能穩定地供應優質廢料,回收利用產業也發展不起來。從規模化發展和分類分揀升級來看,都會倒逼國內回收利用產業的持續升級。」


對歐美國家來說,將「洋垃圾」出口到中國,已經習以為常。然而,當這個「閥門」關上時,「洋垃圾」便像奔騰不息的「洪水」,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當前,歐美多國垃圾回收廠的垃圾已經堆積成山,一些地方不得不通過焚燒或填埋的方式處理大部分的塑料廢品。

在英國,就連政界也不知所措。當英國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被問及如何應對這一禁令時,他結結巴巴地說:「我不知道會有什麼影響。這件事——非常坦率地說——我還沒有充分考慮過。」

我們看到,部分企業開始尋找替代中國的出口市場,他們把眼光投向勞動密集型產業較為發達、而垃圾回收產業遠未成熟的東南亞國家。

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供(來源:中新網)

據國際回收局估算,馬來西亞2017年廢塑料進口量將達到45萬噸至50萬噸,比2016年的28.8萬噸增加超過50%;越南進口量同比上升62%達到50萬噸至55萬噸;泰國增幅達117%;印尼增幅為65%。

然而,東南亞國家目前還「消化」不了如此多的塑料廢品。國際回收局局長Arnaud Brunet警告稱,許多國家的「處理能力不會在一夜之間發展」。

溫宗國指出,在此背景下,部分國際發達國家的企業開始增加垃圾分類分揀設施,以滿足中國對於固體廢棄物進口日益嚴格的標準。

美國環境政策專家弗蘭克稱,為達到中國的新標準,美國目前正在啟用人工智慧,對垃圾進行分揀。

當然,從長期發展來看,減少垃圾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Erik Solheim表示,中國打擊塑料「洋垃圾」的進口,對於富裕國家來說應該是一個信號,要加強回收,減少塑料吸管等非必要產品。

「普通美國人每年消費600根吸管,產生了大量的塑料垃圾,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從杯子或瓶子喝水。」Solheim指出,包括可口可樂、雀巢和達能在內的企業正在採取措施提高塑料製品的循環使用率,或者改用可生物降解的包裝材料——肯亞已經禁止使用塑料袋。

為了減少塑料垃圾,部分國家已經有所行動。

1月23日,歐盟宣布首個處理塑料垃圾的計劃,將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目標是到2030年,歐盟地區使用的所有塑料包裝必須能夠回收利用。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也在1月表示,英國將在25年內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

不過,溫宗國指出:「理論上講,這些發達國家應該對自己的污染負責,但由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發達國家肯定優先考慮尋找替代國。但要真正地解決問題,最終還是需要他們重新審視各自的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和回收體系的建設。」

不過,溫宗國指出,按照污染者負責的原則,這些發達國家應該對自己產生的固體廢物負責,但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發達國家肯定優先考慮尋找「洋垃圾」輸出地的替代國。

「但要真正地解決這一問題,最終還是需要他們重新審視各自的城市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及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編輯:郭凌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是直通車 的精彩文章:

川普梅姨馬克龍,和中國做生意,誰最有誠意?

TAG:國是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