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感悟: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是一種心態,一種品質

人生感悟: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是一種心態,一種品質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道滿足的人就不會遭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險惡,這樣人的名譽與利益才可以保持長久。

老子是針對社會的「貪夫徇財,烈士徇名」而言。他鄭重地提醒人們:「抑思身與名貨孰親孰多乎?」圖名貪利,亦是人之大疾,若想戰勝客觀世界必須先戰勝主觀世界,也就是先戰勝自己的私慾。淡泊名利即是一劑良藥。這一類事情,不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都可以說俯拾即是。

淡泊名利與不要名利不是一回事。應有之名,該得之利,都屬分內,持之無愧。北京人好說「某某某夠份兒」,什麼叫「夠份兒」?即分內的一分不許少給,分外的一分也不多拿。這就叫「夠份兒」。老子實際上是說在名與利上要學會「知足」。知足者就可能戰勝或杜絕諸多因貪慾而獲得的不幸。正所謂「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對於不懂得知足的貪慾者來說,天下沒有一雙鞋子是合腳的,也沒有一把椅子坐著是舒服的。

不懂得「知足」即是超過實際可能的奢欲太多。有的人對名與利的奢欲,常常是獅子大張嘴,恨不得像天狗般一口吞下太陽。有一位古羅馬學者早就警告過人類:「欲去貪婪,不可不先去奢侈之心。」「知足」不是一般意義的不求進取,人們在限度之內保持一定的慾望,或許是一種進步的動力,向上的助推器。但是一定要把握住「度」,要採取常規下允許的手段。否則,奢欲就可能成為一種酒精度極高的酒水,會讓人超常的興奮,也會讓人超常的衰敗。

一個人的知足與不知足,都不是一下生就帶來的觀念,大多是後天的客觀現實培養出來的。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懷有無數個很不靠譜的奢欲,如果說有,那也只能是爺爺奶奶或父親母親強加於還不大懂事的兒孫身上的。到了一定的年齡,人們將會伴隨生活需要產生一些需求,也就是人生有了一定的渴望。這種渴望往往是生命與生存的必須,並非奢欲與貪婪。只要是沒有那種瘋狂的佔有慾,仍不失為合理追求。

貪婪與罪過,幾乎是同義詞。十八世紀法國傑出的思想家摩萊里在《自然法典》中說:「我在世界上認識到的唯一罪過是貪婪,其他一切罪過,不管叫什麼名字,都無非是這種罪過的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表現。」摩氏把「貪婪」視為萬惡之源,細想想人們當下的種種罪惡,真是概括得到了家。應當指出的是,那些太不靠譜的奢欲,那些類似無底洞的「不知足」,距離「貪婪」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老子講,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險惡。法國作家雨果則告誡人們:我們的每一種慾念,甚至包括愛情在內,也都有「胃口」,不可太飽。在任何事情上,都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寫上「終」字;在緊急的時候,應當自行約束,推上食量的門閂,囚禁自己的妄念,並且自請處罰。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自動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聰明人。對奢侈與物慾懂得知足的人,一般都是勇於約束與自律的人,這種人是真聰明,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優秀品質。

說「知足是一種品質」,主要指對物質享受的知足。人活在世上,除了要享受生活外,還要講求格調。格調分高雅與低俗兩種,這是水火不相容的兩種生活態度。一個人除了對物質與名聲的崇拜,能不能看到人類歷史還有更有意義更令人羨慕的精神世界,這是區別一個人生活格調高雅與低俗的分水嶺。人們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對高尚生活態度的追求,永遠不能停滯,永遠不能滿足,永遠沒有「終點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瓜港 的精彩文章:

TAG:西瓜港 |